APP下载

良师行无言之教

2009-10-20闫会学

关键词:良师身教专业知识

闫会学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既讲究言教,又讲究身教,身教亦可称“无言之教”。

无言,也是一种教育。“无言之教”,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且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适时运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可收到一般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巨大作用。

“无言之教”,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古已有之。“良师行无言之教”广为传诵,孔子、老子都比较信奉。“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意谓优秀教师靠行为、行动去教育人、感染人。

《列子·汤问》记载了“薛谭学讴”的故事。故事记叙了薛谭向秦青学唱歌,他还没有学好技艺便产生了自足感,请求离去。对此,秦青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也没有用“说服法”予以说教,而是在郊外大路上为他摆宴送别时“抚节悲歌”。当薛谭听了老师“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歌声后,方知向老师学得还很不够,自愧浅尝,于是“乃谢求反”,并“终身不敢言归”。在整个故事演变中,老师没有一句说教之辞,也没有任何批评之言,却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比之下,“说教”有时显得苍白无力,甚至适得其反。有的孩子不堪老师或家长的说教和其它压力而离家出走,教训是深刻的。面对教训,秦青教艺不是更发人深省吗?

“无言之教”,应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师因特殊身份及其影响力,其行为举止,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只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无言之教”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它不仅能提高教育效能,也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事实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因素、教育手段、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无言之教”,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了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了较好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技术,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无言之教”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教师的品德和学识。品德指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追求,以学立德,以行立德,以律立德,德才兼备,事业心强,公平公正,有爱心。学识指教师必须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仅要专,还要博。教师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学生才能从内心佩服,并能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且持久。从“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可见秦青专业知识水平之高超,专业技能之娴熟,从而为学生提供最好的示范,起到榜样的作用。

“无言之教”并非“不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绝对不是不讲话、不批评,而是教育方法相对含蓄,育人艺术较高。

“无言之教”作为教育的手段和艺术,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教育家们,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莫不如此。我们,新世纪的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和学识,提高教育艺术水平,做良师,行良师之道,既言教,也践行无言之教,争取实现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良师身教专业知识
高校芭蕾基训教学中“言传”与“身教”重要性探讨
涵养成就“大国良师”的泥土
在班主任工作中争做学生良师益友的点滴体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激发
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微课,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一位“良师”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