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互文性视角解读中西“灰姑娘”的故事

2009-10-19罗海鹏

山花 2009年16期
关键词:后母灰姑娘互文性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诞生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论,已经大大突破了理论研究和可操作性批评术语的范围,它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写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一切社科人文文本都存在互文关系。本文以《叶限》和《Cinderella》为例,尝试从互文性视角来解读中西”灰姑娘“的故事。

一、互文性理论简述

“互文性”(Intertexuality,又称为“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概而言之,互文性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二是“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的文本;譬如,先时文化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任何文本都是对过去的引文的重新组织”。“互文性”概念强调的是把写作置于一个坐标体系中予以关照:从横向上看,它将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进行对比研究,让文本在一个文本的系统中确定其特性;从纵向上看,它注重前文本的影响研究,从而获得对文学和文化传统的系统认识。应当说,用“互文性”来描述文本间涉的问题,不仅显示出了写作活动内部多元文化、多元话语相互交织的事实,而且也呈示出了写作的深广性及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化内蕴和社会历史内涵。

二、中西方“灰姑娘”故事起源

“灰姑娘”的故事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并已得到极大关注和研究的故事类型之一,在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民间故事里都能觅得此类故事的踪迹。“灰姑娘”式的童话在世界各地流传的神话传说里类似的异文不下于1500种。在中国56个民族及一些已消亡融合的民族里也有不少类似的传说,被记录保存至今的异文故事就有72篇,数量之多实为惊人。17世纪法国作家贝洛的著名的《有寓意的传说集》中的《Cinderella》(《辛黛瑞拉》)和德国格林兄弟的著名童话《灰姑娘》都收进了这个民间传说。同样,我国唐代段成式在其编撰的《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里所记录的《叶限》也是一位典型的“灰姑娘”。

这类故事通常包含以下因素:1.女主角受到后妈及后妈所生的女儿的苛待,过着操劳过度、衣食窘迫的生活。2.女主角在被后妈虐待刁难时,会突然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而解决难题。这些帮助有的是来自其亡母,有的是来自神仙,也有的是来自各种动物。3.女主角在意想不到的帮助之下,终于可以如愿盛装参加当地的节会、舞会等,也因此能与男主角相遇。男主角的身份高贵,不过在此节会、舞会中却无法留住女主角。4.男主角凭着女主角所遗落的鞋子或其他饰物找到女主角,并且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5.有些故事还会说明虐待过女主角的后妈及其女儿的下场,如《叶限》中后妈与她的女儿遭到飞石击杀的惩罚。

这些类似的情节,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真实反映,是一种必然。这种“文本――文本群”的关系揭示了文本的互文性,说明了不同文本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的互生、互动、互证的过程。这种互文性的方式包括颠倒(anagram)、暗示(allusion)、变形(adaptation)、转化(translation)、戏拟(parody)、模仿(imitation)等诸种变异形态。正因为此,“灰姑娘”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受到各民族人民的真心喜爱。

三、从“互文性”视角解读两个“灰姑娘”的异同

《叶限》和《Cinderella》两个“灰姑娘”,尽管故事角色不同,场景各异,但基本情节结构完全一致———后母虐待前妻留下的子女,灰姑娘最终取得了胜利,与王子结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后母和异母姐妹都遭到相应的惩罚。从互文性角度来看,将《叶限》和《Cinderella》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主题和情节惊人相似。但将两个作品的比较和产生作品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时代心理和作者个人心理等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不同的灰姑娘,在时空变迁过程中分别烙下了各自深深的社会历史背景印记。而两部作品在一些细节、体裁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则反映了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特点。

(一、)两个文本情节与细节的异同:贝洛笔下的《Cinderella》故事已为我们所熟知,这里仅对《叶限》故事作简单的情节介绍。《叶限》讲述了中国秦汉以前发生的一个故事。南方一个洞主的女儿,名叶限。幼年丧母,从小聪明能干,得到父亲的钟爱。父死后,继母对她百般虐待,并杀害了她精心饲养的一条鱼。叶限得到“自天而降”的神人指点,将鱼骨藏于屋中,“金玑玉食,随欲而具”。在一次地方的节日活动中,叶限瞒过继母,“衣翠纺上衣,蹑(踩)金履”去参加。因被继母及异母妹察觉,仓卒逃离,遗下一只金鞋。这只金鞋为邻近海岛上的陀国主得到。他派人到拾得鞋子的地方让所有的女子试穿,终于“得叶限”,于是“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以叶限为上妇”,而“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通过以上概括, 我们可以发现《叶限》与《Cinderella》相似的情节元素:后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失鞋、以鞋验婚, 这些元素反映了人类生活境遇和精神心理的共通性。它谴责了继母的贪婪、冷酷和偏心,对于弱小的孤女寄予满腔同情。在善、恶的对比和较量中,故事通过幻想的手法,使受欺凌者最终获得幸福,为恶者则遭到毁灭的下场。同时,它们也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宣扬了一种善恶有报的思想,表达了人们对贪婪的抨击和对弱者的同情,以及对美好事物%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当然, 两者之间也显现了细节上的差异。1.主人公集会失鞋:在这一重要环节上, 故事提供给叶限与Cinderella的行动舞台就存在一定反差。叶限在洞节的出场可以说是羞羞怯怯, 由于很快被后母和妹妹发现, 所以只是匆匆过场, 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而Cinderella不仅衣着美丽, 而且姿态优雅大方, 既深深吸引了王子的目光, 也得到了所有人的凝视和赞叹,可以说是舞会上耀眼夺目的明星。对于这一过程,《叶限》没有心理和情感的细腻描述,也没有情节的波澜起伏,主人公只是以鞋子为媒介, 被动地等待命运的馈赠。2.后母的虐待:叶限和Cinderella一中一西,一前一后,两人同受后母虐待。但其直接原因却是有差异的:叶限缘于父亲的去世;Cinderella则是因为生母的死亡。3.神力的帮助:叶限获得的神异外力的帮助是从天而降的“异人”和她亲自养大的神鱼的鱼骨;Cinderella得到的神力帮助缘于多方面因素:有父亲的默许,有生母的保佑,还有自己的辛勤劳动。如果说《叶限》故事中这种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的鱼神崇拜是反映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民族文化的佐证。那么在《Cinderella》中我们发掘出的却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民风、民俗及其思想文化。

(二)体裁与主题的差异:在国内民间文学界一般把民间故事分为四大类别: 幻想故事, 生活故事(或者称为写实故事,世俗故事) , 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就“Cinderella”的情节单元看, 它应该属于幻想型故事,侧重于描绘发生在灰姑娘们身上的一段奇特姻缘。就其主题而言,Cinderella由一只鞋子而由“丑小鸭”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由一个受继母迫害的苦难女子很快变成一个享尽天下荣华富贵的王妃、皇后或者贵族。一只鞋子连接起一段美好的“仙履奇缘”,由此看来,它是是一个充满幻想的浪漫爱情故事;而“叶限”故事则应该是一个现实性较强的民间故事,故事中出手帮助姑娘的往往是现实中的“好心人”,“叶限”被砍断双手驱逐出家门后受到柳公子的收留和帮助, 并与他成婚;这些情节生活气息浓郁, 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可能发生的。就主题而言,虽与“Cinderella”型故事一样, “叶限”也是讲女性主人公获得美好姻缘经历。但是就前面“叶限”的情节单元看, 其核心情节是以反映继母迫害非亲生子女为主题的故事。

(三)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酉阳杂俎》是晚唐的一部白话文言志怪笔记小说"语言简约洗练"也不乏神异色彩。而17世纪《有寓意的传说集》中的《Cinderella》虽然也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反复的修饰与铺垫。因此两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明显的繁简之分。比如Cinderella与后母的冲突集中体现在辛德瑞拉参加舞会的请求遭到后母的拒绝上,围绕这一矛盾作者展开详细描写。后母连出两道相似难题,Cinderella都以相似方法解决,最终如愿以偿;Cinderella参加三天舞会的前后经过也大致相同同样;此外,王子通过舞鞋找到Cinderella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这种特点在《叶限》中就几乎找不到痕迹。因此,我们对叶限的处境遭遇感觉远不如Cinderella那样真切,因为作者几乎完全以一种平铺直叙的介绍口吻来表达他的主题,缺乏特殊的表现手法;《Cinderella》却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Cinderella与继母两女言行的强烈对比将其善良与勤劳朴实的美德一展无遗。还有一点,《叶限》中,并没有深人展开女主人公与后母及妹妹的矛盾, 母女两人的命运最后以“ 飞石击死”作简单了结。《Cinderella》中的女主角不仅受后母虐待, 而且经常受到两个姐姐的奚落与嘲讽, 作品通过她们之间的行为和对话逐渐深化矛盾, 使故事一波三折, 直至试鞋一幕戏剧性高潮的出现。因此,通过角色设定及其功能的比较,也可发现《叶限》与《Cinderella》在叙事形式和艺术效果上的差异。

以上比较不难看出,尽管《叶限》与《Cinderella》有着表现不同地域、民族、时代的不同文化内涵,有着各自的民族特色,故事的背景、情节也不尽相同。但在其文化走向、思想内核、人性张扬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并且,“灰姑娘”故事的流传范围之广、数量之多说明它们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对于它们的这种异同我们似乎可以从文学的互文性角度来加以解读。正如罗兰?巴特所言:“任何本文都是互本文;在一个本文之中,不同程度地并以各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本文:例如,先前文化的本文和周围文化的本文。”罗兰?巴特一方面是强调从文本的形式层面探讨文本间存在的互文性,而另一方面则暗示出文本是作为文化的一种表意体系而存在的,文本间的互文性也恰恰就是文本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之总和的关系,而这些知识、代码和表意实践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在这个无处不在的文化网络的影响之下,不同的文本内容得以形成。互文性所关注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是两个层面的:即“先前文化”和“周围文化”。前者更偏重于历史的维度,从历时的角度抽理出跨越时间的文化对该作者创作产生的影响,包括不同时代对文化传统具有什么样的认可程度、采取何种接受方式等;后者则更偏重于现实的维度,从共时的角度分析跨越空间的、与此文本有着或近或远关联的其他民族文化文本对此文本的影响,所以它更偏重于跨地域性的文化交流问题。在一个纵横交错的文化系统中,互文性理论将文本(作为一种显性的存在)、主体(作为一种知性的存在)和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存在)三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作者简介:

[1]刘晓春.灰姑娘故事的中国原型及其世界性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1997.1.

[2]钱淑英.中西“灰姑娘故事型”的叙事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3]胡梅.《叶限》与《灰姑娘》的比较研究[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9.

[4]谢荣征.《灰姑娘》与《无手姑娘》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评论,2008.2.

[5]丁乃通.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M].陈建宪,黄永林,李扬,余惠先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罗海鹏(1975—),女,汉族,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主研英语教学与研究,语言和文化。工作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

猜你喜欢

后母灰姑娘互文性
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
捅破那层窗户纸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捅破那层窗户纸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倒霉的灰姑娘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