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面色彩构成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09-10-19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7期
关键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项目化

张 磊

[摘要]平面色彩构成是设计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长期以来教师仅在其间进行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更重要的设计实践的开展和学生专业创造能力的培养。意在探索培养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的项目化构成课程改革之路。

[关键词]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项目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910150-01

构成源于20世纪30年代,发迹于德国包豪斯。它从造型关系出发,把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归纳为点、线、面等抽象的形象,并在其骨骼和构图章法中提炼出事物的形式美本质。构成,“广义上,其意思与‘造型相同,狭义上是‘组合的意思,即从造型要素中抽出那些纯粹的形态要素来加以研究。”[1]

一、平面色彩构成教学的特点、地位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最基础部分,它以轮廓塑形象,将不同的基本形按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具象描绘手法,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主要研究在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如何按照一定的原则构成具有美感的图形设计形式。尤其是在二维空间设计领域,对形态的组织、分解、空间安排等一些关键性问题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色彩构成,即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从人对色彩的感知和心理效果出发,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性质、数量、空间上的可变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色彩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

平面、色彩这两大构成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教育的形式理论基础,在设计中已成为一种习惯,并渗入到视觉表现的各个层面,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设计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二、构成课程施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构成作为设计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抽象、审美、思维能力,而且对如广告、标志、版面、书籍装帧等其他设计领域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构成的练习,使学生了解构成的基本知识;掌握构成的原理及技法;学会运用形式美在平面艺术中的规律及法则;探讨用多变的视觉形式来寻求形式上的美感。

现在众多理工科院校开设设计类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为中学时期的理科、文科生。他们没有艺术、设计基础,从中学阶段的一般形象思维为主突然转变到以抽象思维为主,面对点、线、面和几何图形很容易感到深奥和茫然,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专业学习上的不适应。

传统构成教学中,教师过于偏重对基础理论的经验认知,如色彩构成中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对比,及冷暖、面积、形状等视知觉对比。学生的课程作品绝大部分只是表面形式的模仿,忽视了图形的内涵、品位、风格等方面的追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虽做了大量的作业,但多未注重专业基础与专业设计的衔接,一旦转入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便无法将前后知识相关联。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再配合严格的基础训练,是掌握构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作业练习是把构成知识点连贯起来的手法之一,也是由设计基础走向专业设计的途径。但多数学生纯粹是为了最终的成绩而每周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作业,并没有通过作业真正地掌握构成原理和方法,舍本逐末。学生作业不应只有数量,更要有质量。质量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创意是质,工艺性也是质。

“构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为基本原则的。”[2]但长期以来人们仅把平面、色彩构成作为专业基础学科进行教学,而忽视了更重要的设计实践的开展。国内高等院校大规模开设设计类专业以来,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一直是很多院校相关专业造型艺术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个薄弱环节。为了使设计基础教学更有效地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施行平面色彩构成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注意点

通过项目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平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掌握色彩的性质、分类、混合、对比、调和、功能、心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打消共性教学模式,走个性化的项目教学之路。

(一)项目设计主题化。“主题设计是包豪斯基础课程取得巨大成功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3]它界定了一个有文化属性和经济价值的课题,通过大量背景资料的调研,整合并创造出新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成果。主题性构成训练的关键在于主题的设计,它的选择要符合专业发展方向,并结合国内外最新教学、课题研究方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解读、演绎构成元素的审美内涵是项目设计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构成设计的风格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传统民族文化的解构和融合,挖掘如民间年画、民族服饰、京剧脸谱等中国传统设计典范,将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构成理念融汇起来。从而丰富中国特色的构成教育,以服务于现代设计,提升我国现代设计的精神内涵。

(二)表现手法多样化。构成教学的目的不是对表现工具的掌握,而是培养学生对构形和配色的认识、审美、整合、表现的创新能力。适量的手绘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但如果过分强调手绘而忽视了作品的创作内涵,就违背了构成教学的初衷。手绘训练的同时适当增加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绘图软件的应用,可以省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构思和设计创新。要真正提高造型能力,重在理解和思考,不在于技巧的重复和堆砌,否则一旦表现工具、对象变了,便无所适从。

计算机在处理构形、色彩关系上有更强的自由度。它不局限于表现工具,而是强化个人感受,突出效果的表现。训练中,学生可以根据项目主题,主观地把握图形关系,进行多方案的实践,实现最佳的画面效果,达到对构成关系的整体把握。

(三)评价体系多元化。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主要体现于创造性。虽然部分作业没有达到形式上的尽善尽美,但因为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就应该鼓励,作品鲜活的生命力来源于创新。对于部分学生很少独立完成作品,借鉴或临摹成分过多,甚至原封不动照搬,要在评分体系上就对其予以否定。评价作业时,一定要分析每幅作品的创造因素有多少。不能只关注做工质量,要鼓励学生尽量去创造,不能只看作业的最后效果,否则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将他们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里。

四、结语

在设计观念和表现手法急速发展的今天,构成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提供答案。还没有机会接触设计实践的大一学生,在项目化平面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可以尽早地训练对设计岗位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2]陈小清,平面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3]孟宪华,高职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与色彩构成的融合[J].科技信息,2006,(5):117.

作者简介:

张磊(1981-),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助教,研究方向:平面、色彩的构成与设计。

猜你喜欢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项目化
新媒体环境下的平面构成教学研究
色彩构成与墙绘艺术互融式应用研究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Excel图表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运用
对高职“色彩构成”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
浅析色彩构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