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2009-10-19黄若男向兆礼邹奎杨明智
黄若男 向兆礼 邹 奎 杨明智
摘要:会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做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了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时能尽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对当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文章主要对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校内实训室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070-03
一、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一)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就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每年教师都应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可操作性。每年可以开展以教学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整合、教学方法改革等不同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来促进会计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通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师、毕业生和在校生等多方面的作用,不断改革并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形成以专业调查来确定就业去向和岗位能力,以专业教师的研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来确定培养目标,以主题教学改革来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制定和修订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来进行,同时应体现专业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课程设置与企业会计岗位设置相结合、课程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
(二)与一线工作专家沟通
主动与企业、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中介机构和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等生产、管理第一线各位专家的沟通,他们经验丰富,业务精通,对实际经济工作中所需人才的要求比较明确,因此,通过这些专家对专业设置、人才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结构的比例安排、实验室建设等各方面的研究和指导,从而使会计专业建设思路更加清晰,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把来自典型行业的会计专家请到学校来,这些专家必须是真正一线的专家,层次不一定要很高,但一定要在一线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如财务科长、主办会计、出纳等。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每个能力的划分应得到所有专家的一致同意。
(三)专业调查
每年应以走访、邮寄调查函等形式向企业会计人员和中介机构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调查;以走访和电话采访等形式向毕业生进行调查;以走访形式向管理部门进行调查;以调查表的形式向在校生进行调查等,从而明确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并依此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如我省(贵州省)主要面向个体私营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对会计岗位的要求是小而全,即企业规模小,会计人员数量少,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知识技能全面(包括税法相关知识、电算化会计应用知识等)。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会计专业应围绕“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来设置课程体系,以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结合我国会计专业的工作任务及学生的就业去向,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转而以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为中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平台,建立“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理论课程为实践课程体系服务,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设置以各个实训课程为主体。围绕各个实训课程辅以相关的理论课程。实践证明,没有理论指导的技能或离开了知识的技能没有发展性。经济在发展,会计在发展,会计人员掌握的技能也必须发展。如果没有知识作支撑,会计人员的技能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因此,高职会计课程目标还应体现其知识性,但知识以够用为度。在某种情况下,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有知识、有技能,但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精神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工作成效会大打折扣。所以,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目标还应体现学生将来的工作态度。
(二)实训课程和相关的理论课程设计
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会计基础能力、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发展能力三个阶段,并以此为依据来安排和确定相应的课程。
第一学年确定为会计基础能力阶段,在第一学期安排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和相关理论课程。在第二学期安排出纳技能实训,同时也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出纳技术、经济法等相关理论课程。第一学年结束后,暑期学生可到企业进行认识学习,也可由教师带队,因为教师也要下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实践锻炼,因此可以一举两得,每位学生在认识实习一到两个星期后都要写出相应的企业会计认识报告,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企业会计工作流程,感受企业会计工作氛围。第二学年确定为会计专业能力阶段,主要在第三学期安排财会综合模拟实训,同时开设以会计岗位流程来安排的相关课程,如存货会计、固定资产会计、无形资产会计、应收应付款项会计、总账、报表会计等。第四学期可安排税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和电算化会计实训,同时开设相应的如税法、税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电算会计实务等相关的理论课程。主要解决学生会计一般性能力的运用和掌握。第二学年结束后,暑期学生又可到企业进行相应的专业实习,主要是担当企业会计人员的助理,如出纳助理、会计助理,以帮助学生将实训所得到的技能消化为具体岗位上的能力,从而验证和掌握会计的一般性工作,能努力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单项会计工作。一般控制为一个月时间,也可由学生自己决定,但结束后必须有相应的实习报告。第三学年确定为会计发展能力阶段,主要在笫五学期安排财务管理案例、审计案例、同进也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深化会计职业能力,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六学期则主要是顶岗实习,通过前面的两次实习,学生也与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般来讲能很快地进入角色,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并在很短时间就能独挡一面地开展相关工作。在学籍管理上可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来进行控制和管理,同时安排一定的选修课,如书法、音乐等;到企业实习也应有相应的学分要求,基本上每个暑假学生都要到企业去,这也与“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学生通过频繁地进出学校与企业,不断地深化和掌握会计相关技能,同时对会计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对做人的认识都会呈现出一种加速的状态,从而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按照“大平台、小模块”进行课程设置
大平台即以会计行业“普遍”技能为平台,使学生掌握一般会计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力求做到“宽口径、强应用”的培养要求,重点夯实手工会计的知识和技能,使之具备胜任一般企业会计岗位的能力,手工会计核算模式仍然广泛存在于企业之中。小模块即在“大平台”培养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会计专门化岗位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建立以“电算化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能力为中心的专业技能模块,使学生在专业方向上和实践技能方面形成一定的特长。课程设置体现“大平台、小模块”的特点。教学内容体现“以能力为本位,按岗位分块”的设计思想,采取直观仿真式教学方法,单元实验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根据岗位分工设置课程紧贴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行业的变化和职业能力的专门化,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必须精通各种会计技能,即训练学生各种会计专门技能,使之具备不同会计岗位的执业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以技能教学为主线,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实施实训教学,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指导作用,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动,讲练结合,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在教学方法上倡导以实践导向、行动参与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情境式、体验式、趣味式、模拟式等教学方式来教学,以调动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能力为先,从特殊到一般、从应用实践到理论来不断强化学生的技能。在教学安排上,可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均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同时,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具体又分为“教、学、做”三个层次,“教”为第一层次,主要由各课程的实验课组织,体现“验证式”教学的特点,介绍各项技能的原理与方法,多以教师“教”为主;“学”为第二层次,主要由各实训课程组成,强调各种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训练,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适当点评,体现学生主导式学习的特点;“做”为第三层次,即经过系统实训后,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放手让学生做,亲身体现会计工作的特点,积累实践经验,要求学生真正作为名企业的员工在真实的岗位上进行实战训练。从而做到“教、学、做”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真正在实践层面上解决零距离上岗的问题。
四、校内实训室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的现状不容乐观。以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多都是学生在毕业时到外面的企业进行实习来锻炼的。多年的实践证明,下到企业的实习,结果往往是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第一,接受实习的单位的经济管理和会计管理方面的记录有很强的法律严密性和一定的保密性; 第二,学生除了书本知识外,既无生产经验又无社会经验,在实习过程中,事事要实习单位人员带教,影响企业正常业务;第三,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较弱、主动性不强、实习效果不佳,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由于上述原因,大量学生亟待坚决的问题是提高实践能力,为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实际工作,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解决学生实践问题,就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大实习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结合我院的实际,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财会模拟实训室的作用,安排好平时的实训教学,并组织好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实习。通过会计模拟实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企业会计人员和教师一起共同打造“企业真实情景式”校内会计实训中心,其主要特征是校内会计实训中心要突出体现环境真实、管理真实、材料真实。所谓环境真实,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进行实验实训室的仿真性建设,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力求“真”和“实”。例如从手工实训室的财务科、处或室的布置,到电算化实训室,到审计实训室,到税务实训室等进行科学的分类布置和设立,尽可能达到企业真实的情境。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软件来达到环境的仿真,目前我国已有此类软件公司在进行相关的开发和研究,学院可以和他们一起进行合作,也可以达到仿真的目的。当然两种方式同进运用更好,前者可以满足日常教学,强调学生的真正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后者不但可以补充日常教学中方便教师进行教学,而且可以通过放到校园网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的辅助实训,帮助巩固和提高实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在线进行指导。所谓管理真实,就是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应以企业会计分工、授权和控制中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在墙上也张贴与企业类似的管理制度,营造一种企业真实情境的管理文化。这种形式在会计的分岗位实习中效果更为突出,主要是帮助学生早日了解企业中会计角色。所谓材料真实就是要重视运用典型的真实的原始凭证来进行实践教学,在以往的实验实训过程,由于只给文字性的题目,不给原始凭证,造成了学生在真正碰到原始凭证时反而不会进行账务处理,只有看到文字性的题目才会做账的尴尬局面,因此通过与企业合作,请企业会计人员一起进行构建,真正运用企业会计中的典型业务来打造,才能使学生学会处理企业真实的原始凭证,应对各种不同会计事项,从而逐步树立业务处理和职业判断的思想和习惯。
五、师资队伍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体化”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又掌握会计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如何传授会计实践知识和能力的水平,对目前的很多没有参加实际工作的教师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实践的工作经验。作为学院、系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努力提高现任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轮流到企业锻炼、兼职、培训等多种方式来解决;二是必须保持相当数量的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队伍,以保证“工学结合与校企结合”的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学院可实施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工作”,同时努力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强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强化会计技能应用,从而将他们培养成学校的教学能手。另外可聘请会计专业人员参与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参与校内和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参与教材开发。当然还可以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的“顶岗实践工作”,按照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建立教师到企业的实训基地、企业实践制度,安排教师参与到工学结合的合作企业顶岗实践或参与校内实训室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和进修。在师资管理制度上,可探索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办法,尝试岗位津贴和项目津贴模式,努力向优秀人才倾斜,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兰自珍,徐文杰.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基金项目:该文系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