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2009-10-16冯贾源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5期
关键词:次贷危机生活方式金融监管

冯贾源

(武汉市第二中学,湖北 武汉 430000) お

摘要: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引起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深刻反思,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发生,它会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的全面发展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次贷危机;生活方式;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F1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02302お

1金融危机的源头

1.1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

美国人与中国人喜欢储蓄不同,美国人喜欢预支未来的收入,而中国人则喜欢存钱在将来使用,所以美国经济增长中的消费作用很大,而中国消费则一直不足,更多地依靠政府投资。说到中美生活方式的差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笑话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故事中,一个中国老太太在临死前说:“我终于用一生的积蓄买了一套房子”。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临死前却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还清了”。

我觉得美国老太太是一个思想先进、消费超前的代表,是一种优越文化的表现,咱们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应该转变,应该向美国人学习。但现在又不免想到这个笑话,我的感想有所变化,我觉得这两种表现在消费差异上的生活方式并没有什么谁好谁坏,发挥一下中国的中庸文化,可能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是所谓“极端”情况了,更好一些的情况应该是两种生活方式的融合,既不要过分储蓄,造成资金过剩而形成投机力量,或者不利于国内经济增长,也不能过分消费,透支未来,结果负债过高,经济难以为继。

美国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正是建立在一种储蓄率低,消费率很高的生活方式上,这种状况必然导致借债度日,随着债务的上升和储蓄率的下降,这种模式就维持不下去了。这次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美国借债机制出现了问题了,它的资本市场的创新过度就是一个不断借债的机制,美国把资本市场资产证券化了,把资本市场的衍生产品扩张延续下去,不断的借债,最终把资本市场的债务和风险蔓延到了全世界。

1.2金融监管真空的反思

这次危机后,各国政府在各个场合的讨论都特别强调国际监管合作。在危机前,各国出于经济主权的考虑,在有关监管的国际协调合作上进展缓慢。一些国际性监管协调机构,又长期被发达国家所主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声音长期不被重视。

在这次危机中的真接源头——美国次级债券和衍生品市场的监管问题上,事后的讨论一致认为监管是明显不够的。信用的无限扩张无一例外地成为历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金融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如取消存款Q条例限制、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促进金融混业经营,显著增大了银行业资产负债表两面的脱媒压力,使银行有强烈的寻求信用扩张的内在动力。而广大投机者在网络泡沫破灭以后纷纷寻求下一个高收益的目标,房贷市场特别是次贷市场在通过证券化技术解决流动性难题后,成为投机者的天堂,在流动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房贷市场的泡沫被吹起来了,每一个泡沫都是那样的美丽,以至于没有人愿意相信会有泡沫破灭的时刻。

1.3次贷危机源头的其他观点

(1)经济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的争论。

在这次危机后,对于经济学中一个长期的争论又出现在人们面前,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经济学理论的背后有两种逻辑: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两个哲学思潮。在经济学上,国家干预主义最先形成,即早期的重商主义强调的国家对国内贸易出口的保护和对进口的限制。但随着亚当.斯密《国富论》的问世,一股强烈要求经济自由的力量在西方经济理论和实践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斯密提出的那双“看不见的市场”,被认为是市场发展的基础,而国家干预只会让经济发展更加混乱和没有效率。但现实中,市场常常野性难驯,造成危机的后果。各国政府和理论界其实一直是在这两种经济哲学的指导下,此消彼长,从而决定了制度的变迁和制度的调整。在最近的一次1929年大危机以前是自由资本主义,当危机发生以后,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主义,国家干预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逐渐回到自由主义,撒切尔和里根是采取自由主义政策的。这次金融危机,也是自由主义不干预的结果,这次又是强调国家干预,这个危机之后,历史是不是又要走一圈呢,我觉得会是这样的。这两种经济哲学的此消彼涨,是与经济形势和现实要求分不开的。

(2)金融资本魔咒论。

金融资本曾经是作为一种高级的剥削方式存在,是帝国主义向殖民地进行资本剥削的一种手段。金融不稳定理论认为,金融资本的特性不同于工商资本的价值创造功能,金融资本主要是基于未来收益的价值发现功能,金融资本的这种特性使得金融体系每经历一段短暂的良性发展后,都会从一种套期保值型的金融单元占据主导的金融结构向投机性金融结构演变。随着投机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泡沫的破灭,经济结构被严重破坏。

(3)储蓄率失衡论。

这是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提出来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将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额储蓄。应当说,中国高储蓄率是中美经济失衡的一个原因和表现,但是中国的高储蓄率并不是美国危机的根源。危机的形成虽来自美国,但是中国的决策也起到了一定的配合危机形成的作用。

总之,在危机之前,过度依赖金融创新机制来举债维持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而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甚至运用虚拟经济控制了实体经济,同时在经济思想上又是放松监管的自由主义主导,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控制,对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中国在危机中的困境和机遇

(1)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的历史契机。

一是过度依赖中央政府扩大的公共投资,不注意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为应对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中央实施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实施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用扩大投资拉动国内生产和消费,间接刺激和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但中国经济存在质量差,且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中国经济应该重视内在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改变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低层次的发展模式。

二是希望依靠美国经济复苏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而不愿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初期,中国发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赚取外汇资金,但随着自身经济的增长,中国的这些廉价劳动力要素的优势正在被其他国家取代,沿海很多外贸企业不得不接受低价格的报价,而提价则会使订单流失到国外,企业压力很大。这些都说明中国的劳动力优势越来越小了。我们必须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不能贪恋于眼前的简单不料加工中微薄的血汗利润。

三是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盲目乐观,认为不需要改变。危机发生后,国际上出现一些声音,认为中国模式才是挽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崩溃的最佳选择。我们不能因此也盲目认为中国发展模式很好,没有必要进一步改革,这种思想对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2)有助于强化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①政治上的影响。金融危机使欧美经济遭遇重创,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失业人数剧增,政府和企业急需大量资金解决流动性问题,一些国家如冰岛、乌克兰、韩国等也陷入困境,需要大量资金援助。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救援资金不足,特别需要增加资金来源。中国在增加国际组织资金份额上,目前比欧美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出于走出金融危机的需要,欧美大国不得不在国际经济寻求中国的资金支持,必然也会给予中国相应的经济权益。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更多的质疑,而在危机中受损较小的中国则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认同。危机过后的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制定、修改也必然会采纳中国的意见,从而增加了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地位。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使得中国经济能更多地影响世界,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②经济上的影响。金融危机为中国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此次金融危机中,人民币汇率和中国金融市场比较稳定,市场信心也较为平稳,而且中国拥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46万亿人民币的国内存款,各国与中国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将更具有安全感。目前,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已经开展,而且周边国家的人民币流通也是现实存在的,中国可以积极面对形势,进一步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次危机发生的一个原因也就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导致其举债过度,违反货币纪律,也损害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人民币国际地位必须要提高才能更多地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减少美元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③文化上的影响。中国经济影响的扩大也会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在中国进向世界的过程中,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减少文化上的误解和冲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总是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宣扬中国危胁论,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还缺乏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现在在经济上更加重要,在文化上也应该更加主动,使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让各国更多地了解中国,也让国人更多地了解其他国家,减少盲目和主观臆断。

3启示

从这次危机背后又了解了更多的经济危机,许多次的经济危机,都伴随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在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学家们投身国家经济复苏的研究中,在大萧条后,经济学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崛起时,经济学的自由思想给了他们解放的武器,在市场经济陷入泥潭时,社会主义思想和政府干预主义经济思想也出现在历史舞台。在人类经济发展中,这两种思想一直处于争论中,希望通过经济学的学习能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人类经济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肖玉玲.融危机:“经济寒冬”里的中国机遇[J].企业活力,2009,(4).

[2]何开发.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J].新重庆,2009,(2).

猜你喜欢

次贷危机生活方式金融监管
浅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论金融监管与金融行政执法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