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野下的语文教学

2009-10-16付大勋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想象力

付大勋

【摘 要】儿童视野下的语文课堂应该基于儿童,让课堂流动着“孩子气”,注重为孩子的情感释放、想象放飞创造空间。儿童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应与儿童文学相结合,唤起儿童语言表达的激情和潜能,引导学生的语言生长,让学生真真切切、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创造的教育;儿童视野;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 61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108-01

语文学习有四重境界:通过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获得某种兴趣与热情;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对心灵的启迪获得某种意义和启示;获得品格和人格的提升;找寻生存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

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教育》中说到:“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我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因此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可能在创造之初人们会抱怨环境太差、孩子的基础太弱等等。但平凡的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泼墨,便成了名贵的杰作。平凡的一块石头,在罗丹、米开朗基罗的手中就成了不朽的雕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也正如一张白纸、一块石头等待着去作画、去雕刻。要想雕出的东西件件细致,精巧可人,就要靠我们教师了。而课堂就是教师施展创造技能的平台,找准了课堂的基点,教学就灵活起来,就能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了。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然而,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太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意的见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教学的专制,漠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鲜活蓬勃与缤纷多彩,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的张扬,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欲望,挫伤了学生探索与创造的信心与热情,学生成了学习的木偶,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教学生活应有的生气和乐趣,师生的生命活力无法在课堂上得到彰显。教育者很多时候都是在用成人的视野代替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了望,用成人的感悟代替孩子对文学情感的体验,用字词的训练代替了语感的培养,使孩子丧失了乐趣,没有了理想,甚至也没有了梦想,缺乏想象力,也缺乏真实情感的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形下,应着力探索儿童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怎样的?

儿童视野下的语文课堂应该就是基于儿童,同时为了儿童的课堂。教师都在追寻理想的课堂,角度理解不一,外化表现多元,但很多情形下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儿童。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般的童心,应该是一名“长大的儿童”。教材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孩子,教材的阅读学习是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主要凭借。儿童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着很大差异,他们重直觉把握,重感性体验。教学的成功建筑在对儿童的理解上,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孩子般的眼睛。缩短与孩子的距离,去触摸孩子心灵的感受,去了解孩子心中的渴望,去熟悉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模式,让课堂流动着“孩子气”,注重为孩子的情感释放,想象放飞创造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入游戏,让孩子对文本形象产生角色认同与移情体验,孩子们就可以在语文学习中找寻到欢乐的元素,达到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状态中,在想象的推动下,创造出活泼的语言。曾听一位老师在教学《小狮子》时,为了让孩子懂得要从小学习本领,学会自立的道理,老师居然提了这样一个问:“小狮子真的会说话吗?其实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一篇闪烁着人性光辉,如清泉汩汩沁人心脾,如春风微微拨动心弦的童话故事,本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丰富情感,增加体验,柔软学生渐已冷漠,坚硬的心,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经老师这一问,就成了一堂说教式的思想品德课!让学生的所有感受、领悟和认识都统一在成人的标准答案之下,失去了童真,童趣。

其次,儿童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应赋予孩子充分的想象力。在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和老师怕孩子走弯路,都喜欢引导孩子直接寻找正确答案,从而忽视了儿童善于想象的天性。而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旦被抹杀,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尊重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回答,还要引导和发掘孩子的想象力。有个孩子曾经问我:“为什么太阳不是绿色的啊?”问他原因,他说,如果太阳是绿色的,那么我们就不会怕夏日炎炎了,那样的夏天一定很愉快!孩子的问题虽然很天真,但孩子的愿望却是如此美好,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抹杀和否定呢?!想象力是形象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力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使其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使其语言得到了发展,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认识得以提高,从而促进了语文素质的提高。从长远看,时代呼唤创造性的人才,未来社会需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造型人才。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责任。

另外,儿童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应与儿童文学相结合。因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受众相同——都是儿童。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相比,孩子更喜欢符合他们天性的文学作品,如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等系列作品之所以受孩子们近乎狂热的欢迎,就因为他们的文学与情感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让孩子们感到愉悦,让孩子认为能够说出他们想说却不能说或不敢说,无法说的话。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有比较活跃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教师应善于体察、尊重和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唤起儿童语言表达的激情和潜能,引导学生的语言生长。

总之,儿童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应以爱心为舵、以儿童为帆、以耐心为桨,让学生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真真切切、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创造的教育.

猜你喜欢

想象力
Fun with Leaves看!我们都是树叶变的!
Monet Talks
你永远都不知道喵星人在想什么
想象力
可爱的想象力
等你来上色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