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

2009-10-16陈福祥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4期

【摘 要】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应把握合作形式的科学性、合作目的和责任的明确性、合作内容和时机的恰当性、合作环境的创建性等。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才能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形式目的;时机内容;环境评价

【中图分类号】G 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45-01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向导和促进者。

一、适用的形式,展示的舞台

合作学习形式的多样,关键要科学合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困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优生也能获得自信。

(一)两人合作

让同位或者前后位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来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这种合作又可以分两类:(1)、交叉合作:“优”—“差”合作,实践证明,适当的时候采用交叉合作,能起到优生对差生的带动作用。(2)“差”—“差”合作,如果只单一地使用“优差”合作,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可能会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那些学困生互相合作,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同等合作:“优”—“优”合作,由于优生各方面的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合作学习,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二)组成小组

学生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前后排组成学习小组,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通常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实践证明: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之间没有压迫感,“能者为师,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作游戏、合作表演、合作监督、合作竞赛、合作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目的明确,分工到人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一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合作,期望学生通过合作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二是要人人参与,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适得其反。

合作学习也会容易因责任分散而让学生产生依赖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组内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的任务,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检查者、汇报者、评价者等。小组成员各有其职,均能主动投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个学生尝试体验不同角色的魅力及不同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抓住时机,选择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种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集思广益的学习方式,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过滥,会产生诸多负效应。只有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和时机,才能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体现合作而合作,为了小组的讨论而讨论,这样就流于形式。很多内容或活动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绝不能让学生合作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的选择上要注意必要性、整体性、综合性。我们只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合作探讨,在文章思想矛盾处合作,在教材空白处合作,在反馈评价时合作等。只有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和时机,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让学生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从而攻克教学的重、难点,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小组合作只有抓住合作的时机,才能有好的效果。

四、创设环境激发欲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牵引和制约,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各种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可以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发积极的思考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面临的问题。这样启发让学生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的起点和手段,让课堂形成一个问题链。

另外还要有安全的心理环境,充裕的时空环境,热情的帮助环境,真诚的激励环境,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五、建立机制,品味成功。

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教师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抛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和计分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和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成效。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一步的迈向成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正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

[2]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作者简介】陈福祥(1973-),灌云县杨集高级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