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此“生命教育”可休矣

2009-10-15何少平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8期
关键词:花盆里生命教育雏鸡

何少平

我到一所学校听了节情趣作文课,发现“别开生面”得十分另类:班级事先组织了一件实践活动——“饲养”水珠娃娃,就是让学生人人购买一种特殊的塑料球浸泡在水中,让其随着时间流逝而膨胀、分裂,渐渐变成为一个更大的胶体状物,甚至还会衍生出一两颗小的球状物。目的在于通过对这类生长、繁殖现象的观察,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培植其对生命的爱心。

课后,本人对这种做法大有感慨。其一,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不就是一坨塑料泥巴在那坛死水中个头发福颜色变浅吗?这同一团卫生纸掉进水里的景况有什么不同呢?有没有让全班集中观察的必要呢?其二,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生命过程的观察,去感悟生命的美好与脆弱,从而体会生命的意义。如果用毫无生命体征的死物腐变去虚拟生命生长繁殖的灿烂过程,不只是滑稽,而且是误导学生乃至是亵渎生命!其实,在生机勃勃的现实世界里,要组织观察真实生命现象的活动也并不难,记得儿时在花盆里种南瓜,那种子破土、子叶脱壳、卷须攀援、枝头始花的鲜活过程,曾让一群的孩子跟着动心。我不禁想起,每当初春学生在校门口争购雏鸡雏鸭,春游时带回小龟小蟹的情景,这不正是施教的难得契机吗?确实,现代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太久了,也有返朴归真的心理需求。如果教师能够相机地引导,不仅能丰富观察体验的创作源泉,而且还能增长真知才干。必竟,“千教万教”要“教人求真”。

猜你喜欢

花盆里生命教育雏鸡
关于死亡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花盆里的小嫩芽
优选雏鸡四法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破碎花盆里的美景
花盆里的小精灵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