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教学焕发个性光彩

2009-10-15魏华玉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8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师

魏华玉

展示个性、尊重个性、塑造个性,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让语文教学焕发个性光彩,就如引一渠活水清流,必然会让语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一、找准切入点,发掘教材个性

语文学科实施个性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打开一本语文书,犹如打开了一个美丽而充满个性的世界。语文教科书中选有大量富有个性的作家写出的具有个性特色的作品。文学长廊的任何一部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从审美情趣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作者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如小说《孔乙己》中鲁迅对社会的批判尖刻冷峻,朱自清在《春》中所抒发的欣喜之情柔丽含蓄,冰心在《纸船》一诗中所表达的念母情怀生动细腻……只要教师善于发掘教材个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顿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这些活生生的材料必将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个性特色,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个性教育功能,首先应当摆脱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找准切入点,发掘教材个性。这可以是选点突破,突出“个性”美。如教学《万紫千红的花》,可突出色彩美;教学《白杨礼赞》,可挖掘思想内蕴美;教学《驿路梨花》,可展示心灵美。也可以是分项赏析,比较个性差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刘禹锡的《秋词》都是感秋抒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两者不同的情感倾向,《秋词》借赞明朗的秋景寓高尚志向,《天净沙·秋思》却是以萧条索寞的秋景寄寓天涯断肠人思乡思自己身世的愁情,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还可以是点到为止,留有余地。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组(其三),历来为人们所歧解:既似一首幕春伤别的爱情诗,又似在抒发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情。在教学此诗时,教师可以把李商隐的际遇作补充介绍,让学生根据相关背景材料去分析品味,不必用一个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认识。

二、融入独特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带着积极参与的意识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意识的积极参与,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表现于研读教材,它是一种思想认识倾向;表现于课堂教学,它具有创造性;表现于言语、神情、举止,它具有独特的个性。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采用以读促教法。教师先伴以哀伤、凄凉、感激的情绪范读全文,在投入真情的朗读中,进入作者独特的情感领域;然后融入生活体验分析,选讲父母关照自己的生活实例,诱发学生对自己亲人的类似联想,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其个性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只有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拥有发挥个性特点的自由,语文教学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有所得益。

三、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学生健康个性

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美、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

语文教学应当“发展健康个性”,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它明确提出了个性教育的问题。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无疑给语文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

语文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职责是在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展现生命力,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如教学《桃花源记》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把桃花源幽美的环境直观地呈现于课堂,然后提出开放性的思考问题:桃花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自思,得出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所得出的答案作评价时,教师应注意不要扼杀学生创新思维和发展思维的火花,要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样,让学生有趣而学,有疑而思,有感而发,就能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个性,更要保护学生个性。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激励,诱导和启发学生表现个性,让学生产生表现个性的欲望和胆量,敢想,敢说,敢于争论。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师如何说课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