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特殊的日子中成长

2009-10-14魏耀明刘玉玲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日子民族

魏耀明 刘玉玲

农村中学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导致教育重心偏移,因而学生的道德教育令人担忧。但是农村孩子淳朴、单纯、善良,他们也有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有较丰富的德育基础。他们的出身条件和生活条件决定了他们淳朴、勤劳、不怕艰难困苦的性格特点,但对外界新鲜事物和繁华世界知之甚少。因此,如何把握德育的契机,寻找德育的切入点,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以为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日子节日、纪念日大可以好好利用,开辟道德教育的新天地。

一、 古为今用,传统节日凝聚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并自诞生始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它独具的喜闻乐见、全民参与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弘扬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城市不同,在农村传统节日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民间气息。例如春节前,一进腊月门,年的味道就越来越浓,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几乎天天都有故事。但是,学生的认识毕竟肤浅一些,节日往往在吃与玩中度过。所以,能让传统节日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人文精神的角度去挖掘、去认识。比如认识传统节日和节日食品,了解各个不同民族节日的有关习俗、传说、故事,古诗的诵读等等。

让学生感受高雅的民族传统文化只是认识民族文化的冰山一角,但就是这冰山一角,已令学生看到了民族文化的蔚为壮观,感受中华传统礼仪及“孝”、“和”等民族精神的实质。诸如一个春节习俗,就让学生领略到了“守岁、贴福字、放爆竹、压岁钱、拜年”等许多习俗文化,而元宵节的吃元宵、猜灯谜,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各个层出不穷的节日文化,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叹为观止,并深深地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有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 洋为中用,了解西方文化内涵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的影响,舶来品越来越多,西方文化也随之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洋节”也接踵而至,诸如“感恩节”、“愚人节”、“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

因为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洋节也从城市快速漫延到乡村。农村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熏陶。不管是我国业已流传的还是最新交流而来的,每当一种节日来临,许多学生心随神往,更有甚者热衷于去亲身体验它。但是其间很多学生不了解各种节日的背景及根源,只是盲目追随潮流及时尚,体验到的只有庸俗与无知。

“洋节”过与不过,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疏”好过“堵”,不妨换个角度,因势利导,把“洋节”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日子,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载体。如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这样的节日,通过种种感恩活动,让学生感悟亲情,体验温馨,可收到与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异曲同工之妙;再如平安夜,圣诞节的来历,圣诞节的传说等,通过收集资料,学生对西方的节日有所认识,对西方风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从盲目追随转向理智过节,从庸俗肤浅的吃喝玩乐转向高雅深刻的心灵体验,这种转变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过程,而且大有收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 铭记历史,立强国之志

我国近现代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是奋斗的历史,是胜利的历史。历史上很多的日子值得纪念,它们见证了中国的衰败与辉煌,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荣耀,镌刻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历史与文化血脉。五四运动、建军节、建党节、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一二·九运动、国庆节……这些节日,是不可多得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通过这些各种形式的节日纪念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无数志士的事迹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日子的纪念流于形式,教育意义被简单的数字、文字呈现出来,很难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当然也就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并且随着年代的久远,历史在时间中也被淡化,就连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在学生心目中也只是一个年代的概念。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这一点上,外国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9·11”事件后,每年的这个日子,美国民众集会上都要宣读遇难者的名单;二战后,奥斯威辛集中营中将每个遇难者的照片贴在墙上。这样的纪念,让人震撼。

所以,对学生进行纪念日的教育,还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以发人深省,触动学生心灵的方式,把历史铭刻在学生的记忆中,唤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四、 活学活用,关注国计民生

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的素质教育也不是培养只有应试能力的书呆子,要培养懂知识、会交往、了解世界关注社会人生的综合型人才。现在世界性的节日,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在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学生活动的空间与时间都比较少,开发这些节日的资源,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联合国制定的有特殊含义的日子也涵盖了环境、健康、资源、人口、等等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每年的这样的日子都有一个新的主题。如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以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作出贡献。在1974年,联合国就提出了世界环境日的第一个主题“只有一个地球”,2004年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2005年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这些主题,这些主题活动,虽与学生没有直接关系,但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广博他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将他们的眼光引向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环境意识和生存意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特殊的日子,为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开拓了一方新的天地,也为学生的发展寻求到了良好的契机。

(责任编辑刘永庆)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日子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云上的日子
MINORITY REPORT
吵架
讨厌体假日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