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待中学生的书信来往

2009-10-14季碧文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男女中学生家长

季碧文

前不久,笔者又再次惊闻一花季少女因隐私曝光而跳楼自杀,草草结束了自己如花似玉般的生命,导致该女孩自杀的原因正是该女孩的恋爱信被老师发现并当众读了出来。笔者在慨叹如今孩子心灵脆弱的同时,更多思考的是作为教师究竟该如何待孩子的隐私问题。从近年来所发生在校园里的一系列伤害案来看,如何对待学生的隐私已成为目前摆在学校、教师、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其中的书信来往就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话题。那么,如何对待中学生的书信来往呢?对此笔者有以下一些观点。

一、 学校方面

在中国,由于受到封建意识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男女之间的交往便会受到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而这种影响也会波及到学校,男女同学之间一有来往,特别是书信来往,个别人,甚至是教师也会认为这是在“早恋”,而“早恋”的证据就是书信,于是,议论纷纷,风言风语。其实,作为学校也好,教师也罢都应该懂得,这种过于敏感的关注往往正是早恋的刺激素和催化剂。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如果遇到粗暴干涉和无端猜疑,结果会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有时甚至会弄假成真。教师应经常教育学生,其实男女同学之间如同亲兄妹,完全可以互相帮助,可以建立正常的友谊。

当然,中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出现爱情的幻想和冲动,这也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因此,教师在大力提倡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时,不能放任自流,而应细心观察,明辨是非,正面引导,把中学生早恋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小题大作。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需进行个别的谈心,寓教育于谈心之中;有的只需通过适当形式的“暗示”教育;有的则需要进行悄悄的说理;有的还需要进行个别的有说服力的批评。总之,千万不能“热处理”当众训斥,搞得学生抬不起头来。

与此同时,那些把早恋、甚至是男女同学正常的书信来往都当作洪水猛兽,而采取围追堵截的措施只会导致恶性循环持续下去,从而出现弊大于利的情况,与之相比,国外许多学校对于青少年恋爱的认可和充分引导方式则值得借鉴。扼制早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受教育,但有否早恋决不是学生有没有资格受教育的尺度。过分苛刻的“道德观”给孩子那份对性的纯真、懵懂打上“品质恶劣”的标签,作为学校不应当深刻反思吗?

因此,笔者认为,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看,作为学校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 教师方面

要避免学生书信被教师公开宣读而发生悲剧,首先教师必须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执教,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管理上既要把学生看成是“小孩”,需要我们去关心与爱护,更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公民”,他们的权利不容我们去侵犯。

已颁布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就有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尽管现有的法律并没有详细规定哪些属于学生的隐私,但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受《宪法》的保护却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很显然,学生的信件、日记等就是个人隐私,教师私自拆阅就是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就是违法行为,教师就应该承担违法行为的后果。

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的行为违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谈何教育学生做守法公民呢?退一步来说,拆阅学生信件等行为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得教师同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会影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不妨充担偏袒者的角色。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教师知道自己的情感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男女同学书信来往过于频繁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做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

再次,教师应学会倾听。如果发现男女同学有过于频繁的书信来往,或者说是确实在谈恋爱,我们作为教师大可不必雷霆震怒,而是应该学会倾听,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会守口如瓶。通过一些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在诉说前先探听教师的口风,并设想自己则可能遇到的情况,一旦发现情况的发展不利于自己则可能很敏感地关上自己想倾诉的嘴。这时教师必须充分表现出一种过来人的大度和宽容。

三、 家长方面

对于男女学生书信来往,绝大多数的家长持反对态度,但效果却是可想而知,因此,作为家长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待。

首先,要正确对待。应该知道,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阶段,由于独立意识的萌动,很容易产生一种闭锁心理,由此又很容易滋生出一种孤独感来。孩子经常地给人写信,其实就是为了展示自我,同时也是力求打开心锁、与人形成交流的一种尝试。因此,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的书信往来,而不应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其次,要正确引导。我们知道,学生字斟句酌地写一封信,往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为人父母者,应多与孩子接触,让孩子明白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因此,应充分利用好分分秒秒的学习时间,即使课余时间也应好好珍惜。与其经常花几个小时去给人写一封信,不如把那些时间利用起来读几本课外书、听听音乐、练练书法或者锻炼锻炼身体,这对于自己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提高,肯定更有好处。

再次,要多加鼓励。家长要针对孩子自我表现欲强、急于打开“心理闭锁”这一心理特点,多加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其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驱除心中的孤独感,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陶冶孩子的情操,促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对于学生与异性同学的书信来往,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予以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建立起孩子的信任感,而那些人为地限制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书信来往的做法是欠妥的,有些甚至是违法的,我们不能再让因书信来往而发生悲剧了!(责任编辑刘永庆)

猜你喜欢

男女中学生家长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男女有别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家长错了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家长请吃药Ⅱ
“意式”男女的街头时髦选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