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制作班级文化案例

2009-10-14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案例班级班主任

周 勇

总结并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适当地给予科学的理论概括,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从这一点出发,本文提出了班级文化案例制作的基本问题。

一、 制作班级文化案例的意义

案例研究最早源于医学领域。医学界对具体病例和医案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记录,以供进一步治疗或推广于其他病例和医案的诊治,这种案例的研究几乎与医学的发展有同样悠久的历史。此后,案例研究方法被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研究所采用,并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这些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对案例教学的成功运用,开创了案例研究的先河。在两年的时间里,该院用1000多个案例作为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材,美国500多个大型企业领导人中的1/5是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惊人业绩,使案例研究的方法在管理学领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制作相关的案例,总结其中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脉络以及构建和积淀班级文化要素的管理策略,是很有价值的。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总结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另一方面,案例的发表或汇编,也为其他班主任或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和学习的资料。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谈到的班级文化案例制作主要是指作为班级文化操盘手的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描述与反思。

二、 班级文化案例的基本特征

1.班级文化案例基本构成

(1)班级文化的基本要素

班级文化一般由班级精神文化、班级行为文化和班级物质文化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班级精神文化是整个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文化对班级目标的匹配作用集中地体现在班级精神文化上。与班级文化建设一样,班级文化案例制作首先要明确班级文化中有些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案例制作人还要明白班级文化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到这一点,班级文化案例制作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在班级文化基本要素问题上,目前国内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尽管对班级文化要素的划分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能按照各自的标准,把班级文化的内涵说明白。制作人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文化活动的划分标准就行。

(2)班级文化的发展脉络

班级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才能成熟和定型。美国企业界的研究表明,一个大型公司的企业文化的成熟,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与企业文化同属组织文化范畴的班级文化,其成熟自然也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因此,班级文化案例一定要反映班级文化的纵向发展的脉络,要反映班级文化的演变以及对班级目标的匹配作用的形成过程。目前,国内发表的关于班级文化案例的文章在这个问题上做得不是很好,很少有文章能反映班级文化发展中的纵向联系。这与目前教育界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尚不成熟有关。

(3)班级文化的构建策略

如果班级文化案例只有对班级文化基本要素的描述和班级文化发展脉络的分析,那它对班主任的实践指导意义是不明显的。有上述两项内容的叙述而没有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分析,也就是说,只有对班级文化“怎么样”这个问题上进行了纵横坐标描述,而没有“为什么会这样”的分析。这样的案例会让人感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班主任的班级文化管理措施,是班级文化案例的“画龙点睛”之笔,是班级文化案例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班级文化案例要结合背景条件分析,对班主任管理策略的来龙去脉和成败得失进行深入的分析。

2.班级文化案例的基本类型

案例学研究中一般用篇幅、内容和结构三种方式来划分案例的类型。本文采用以内容为标准的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采取这种划分方式理由,一是这样做与实践最接近,也最实用;再者按内容划分可以涵盖按篇幅划分的方式,因为专题案例一般篇幅较小,而综合案例则篇幅较大。

(1)专题性案例

一般是针对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某个方面的专题操作的班级文化案例,比如,《班级日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小花招”,班级文化建设中某一阶段性任务的完成等等。这类案例的手段运用比较单一,活动目标比较简单,说明的问题也比较的专题化,对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某一专项活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目前,真正从班级文化的角度来写的专题案例很少见,但从传统的班级管理角度来写专题活动(事实上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案例很多。在分析其策略价值的基础上,明确该项活动成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就能把它们转化为丰富的班级文化案例资源。

(2)综合性案例

一般是以班级整体作为对象来描述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全局性的问题。比如,班级形象的矫正或建立,班级精神的培育和提炼,班级重大事件的描述和分析等等,典型的代表作是《乐我所乐班级文化系列活动》(班主任之友 2005年第4期)。这类问题往往包含了许多相关因素,不但需要尽数罗列,而且要理清线索,抓住关键,这对案例制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制作案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多。不过,一旦这种案例制作成功,对于“自演自编”的班主任来说,其专业成长价值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第一次制作这样案例的班主任,往往因为对许多相关的问题都进行了系统思考而“一发不可收”,由此迈进班主任工作反思的广阔天空。目前发表的这类班级文化案例还有一定的数目,但大多数在编写体例上存在“切片式”研究的倾向,忽略班级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

3.班级文化案例的基本体例

班级文化案例的体例问题指的是班级文化案例按照什么方式来组织材料的问题,依据班级文化案例制作的特殊规律,本文提出了两种班级文化案例编写的体例。

(1)横向编排

班级文化案例的横向编排是指在案例编写过程中按照班级文化要素构成的某种划分方式,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说明,而不考虑班级文化要素构建的发展过程,但有可能讨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编写的角度来说,这类案例相对容易制作一点。只要找准划分方式,然后按照分类标准对特定的班级文化“有什么”进行说明就行了。其特点是“理在事先”,一方面,具体事例通常放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用来说明理论,有助于对班级文化内容的定性分析,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班级文化的“内容”就是班级管理的“策略”,可当作为“操作手册”来对待,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典型的代表作有《对一个优秀班级文化的个案研究》(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4期)、《班级文化建设例谈》(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4年第2期)、《导入CIS,创设班级文化》(班主任之友2004年第6 期)。不过,这类编排忽视了班级文化的发展脉络,呈现出来的往往是静态的结果,因而读者很难看到背后的“所以然”。正是因为缺乏对发展脉络的梳理,导致了对班级文化建设决策过程的忽视,因而表现出了“重台前,轻幕后”倾向。

(2)纵向编排

班级文化案例的纵向编排是指在案例编写过程中按照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组织材料,不但要讲到班级文化各层次的要素,更要描述和分析其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以及班主任管理策略的同步分析。典型的代表作有《班级文化建设操作纪实》(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10期)、《塑造班级品牌的灵魂——班级精神的提出及落实例说》(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8期)这类案例的编写相对来说要复杂些,有时为了照顾全局,可能会达到斟字酌句的程度。正因为如此,这类案例给读者的感觉是非常生动的,启发作用自然也非常深刻。与横向编排相比,这类案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事在理先”。尽管有清晰的理论架构,但重点是在描述班级文化的来龙去脉,强调事实,读者的启示更多地来自于看完案例之后的感悟。也就是说这类案例的启示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艺术性,别人不能简单地模仿,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而横向编排的案例则表现出更多的理性色彩,大体上是可以“照葫芦画瓢”的。

三、 班级文化案例的制作

1.班级文化案例的制作原则

本文所讲的班级文化的制作原则是指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才能制作班级文化案例,以及班级文化案例要写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

(1)真实性

班级文化案例必须是对客观发生过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真实记载,也就是说,案例是写实的。编写班级文化案例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杜撰或夸大其辞,也不能随便取舍或文过饰非。要真实、全面地把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再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评判。

(2)有效性

构成班级文化案例的材料反映的必须是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卓有成效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班级文化案例要记载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创新,要通过朴素而又可读的语言,展现班主任管理策略中思维的闪光点。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班级文化案例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史书。如果它记载的不是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那么它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有时候对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出现的失误的描述和分析,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3)典型性

构成班级文化案例的活动应该具有揭示班级文化本质的典型性。因此,班级文化案例是对众多的班级文化活动材料的精选和提炼,使其成为具体的班级文化活动中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要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并从研究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得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2.班级文化案例的制作程序

(1)案例材料的来源与收集

班级文化案例的材料主要有几种来源,第一种是案例制作人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积累的一些书面材料,如《班级日志》、《班主任工作手册》以及班上学生的成绩册等。第二种是班主任对自己工作思路的回顾,这可能是最重要和最有挖掘价值的材料来源。第三种是与学生交流中的反馈信息,如,学生的一句话,学生给老师的字条或信件。第四种是与同事交流时的口头信息,这类信息虽然不一定“旁观者清”,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案例制作人事先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资料,以保证案例反映的是班级文化建设客观真实的全景。

(2)案例材料的选取与加工

在收集材料的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制作人要按照上述真实性、有效性和典型性三大原则,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和加工。首先,要依据“活动自身的策略价值”和“在班级文化整体框架中的地位”两个维度来判断,选取其中综合价值最大的。其次,要考虑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是否适合书面表达的问题,因为有些材料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不一定适合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最后,要从篇幅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取舍或增减,原始的材料反映的问题不一定能很好地反映主题,要依据主题的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3)案例文稿的构思与写作

案例文稿的制作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综合分析材料,提炼主题;第二步,理清班级文化的发展脉络,并打好提纲;第三步,按照提纲的要求将材料重新组合,并对材料做适当的修整;第四步,撰写文稿。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打乱这四个步骤的次序,因为好的创意需要在不断的反馈中完善。

(4)案例文稿的审校与修正

初步完成的文稿就像是陶器的毛胚,只有大致的形状,不能体现艺术的美妙。所以,制作人要将其与现实进行对照,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有时侯,可以与当事人如当时的学生、任课老师、学校领导交流,进行印证。在此基础上,要在文字上进行润色,以增强案例的可读性。事实上,文稿的修改,不仅会使其结构越来越清晰,语言越来越流畅,而且会让制作人发现一些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做得好但当时尚未意识到的一些“金矿”。

参考文献

[1] 熊源伟.公共关系案例.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

[2] 周勇.我国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展望.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 吴为民,李 忠.教育叙事与案例撰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孙晓雯)

猜你喜欢

案例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