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删帖的江湖

2009-10-14周范才

党员文摘 2009年9期
关键词:杨飞帖子番茄

周范才

“删除百度快照、删除负面新闻、删除负面信息请找专业团队。”这是沈阳一个网名为“番茄”的网络删帖手在互联网上打出的广告语。

“网络删帖”这一新名词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事实上,在当前互联网上有无数的“番茄”存在着,他们的背后很多甚至是专业的“网络删帖”公司。

删帖与删新闻

“番茄”从事网络删帖业务的时间并不长,但业务发展较为迅速,找上门来的个人和企业客户都有。

“番茄”最为得意的一个业务是帮助了一位惶恐的女大学生。

某大学刚毕业的徐丽(化名)在找工作时,把简历贴到了某人才网站上,但没过几天却接到各种莫名其妙的电话,露骨地跟她谈婚论嫁。

在朋友的提示下,徐丽上网搜索了自己的手机号,搜索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她简历上的照片和手机号不知为何被人张贴到了某征婚网站上。

徐丽找到“番茄”,“番茄”几天后成功地帮徐丽把照片和手机号从征婚网站上删除了。

尝到了成功滋味的“番茄”由此也注意到了网络删帖背后隐藏的商机。这些天他正在向当地的工商部门打听,看有没有可能搞个执照。在“番茄”看来,这是网络创业的一种新模式。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络营销和公关公司把网络删帖视为其业务的一部分。

尔玛中国互动营销公司的负责人“立二拆四”介绍,“网络删帖”不仅仅是删除网友的帖子、博客、评论,还包括删除网站上的新闻。

灰色的删帖手段

数量众多的网络删帖公司在宣传中都极力表明其删帖的能量,删帖手段大致有如下三种。

一是专业的黑客技术,也就是侵入到网站的服务器,通过篡改后台数据来实现删帖的目的。不过,“番茄”坦承他并没有这种技术,“要有这本事我还用帮人删帖来赚钱?”北京点石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网络营销顾问任会来认为,所谓黑客技术不过是忽悠外行人的把戏,“谁都知道那是明显违法的”。

二是正常的删帖。事实上,成熟的网站都有较为严格的审核和删帖工作流程,这也是一般删帖公司运用最为常见的手段。

猫扑网互动中心总监杜培源表示,当企业或者个人要求删除某条帖子时,必须出具充分的证据证实该帖子失实,并且“企业要附上营业执照、个人附上身份证复印件”,猫扑的客服等部门才会据此通知管理员删帖。

但这一程序并不是所有企业和个人都熟知的,而且影响力大的帖子和新闻往往会转载到数个论坛或网站上去。同时,传统监管措施在类似造谣中伤的恶意曝光面前,往往显得非常无力。任会来认为,网络炒作短时间就足以动摇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信心,等公安部门追查的时候影响已经造成了,这都为专业的“删帖公司”提供了生存空间。

在“立二拆四”演示的一个“删帖策划案”中,详细列出了各大网站和论坛删帖需提供的证据、网站受理部门的联系人、联系方式等等。

“说到底,与网站的关系很重要。”“立二拆四”认为,企业看重的正是他们对网络运作流程的熟悉以及与网站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就为第三种删帖手段提供了可能——跟网站的管理员或者版主很熟,打个招呼请其帮忙给删了。

潜规则博弈

对“番茄”这种尚未成型的小作坊式“网络删帖”行为来说,删帖带来的收益是很少的。他每删一个帖子收费50元到100元钱不等。

专业的网络公关公司帮企业删帖收费则要高出许多。“立二拆四”介绍,业内一般在论坛上每删一个帖子收几百元,如果是删新闻的话就会数千元上万元不等了。

“立二拆四”对这种零散的业务并不感兴趣,他的公司主要是为常年合作的大客户删帖,按季度或年份为其提供系统的网络舆情监测,涉及的金额每笔最高可达上百万元。

这也说明互联网日渐扩大的影响力,让企业不得不愈加重视网络舆论的力量。“立二拆四”介绍,删帖公司的背后存在着一条模糊的利益链,这种所谓的利益链事实上涉及网站和企业两方面的诉求。

对企业而言,在生产、流通、销售、产品质量的任何一个环节中都可能产生瑕疵,如果被放到网上无限扩大,会给企业造成困扰。

不仅如此,网上谣言的危害也不能忽视。不久前有人在南方某知名网站上发帖披露一房地产商的负面消息,该网站未经核实就把帖子内容当成新闻放在了网站首页上,迅即引发国内其他门户网站转载,给这家颇具影响力的地产公司造成很大的困扰,股价一路下跌。

此外,还有企业故意组织人发帖诋毁竞争对手,加上某些网站缺乏自律,很容易滑落到利用网络舆论利器实现自身商业利益的地步。例如,某著名日用品牌一直拒绝在某网站上投放广告,无计可施的网站碰巧看到网络上有消费者发帖投诉,称在使用该产品时发现里面有虫子,该网站立即就此进行炒作,通过对帖子置顶等手段进行放大,给该产品造成了沉重打击。

“负面的新闻放在首页上,企业肯定就会打电话过来。”“立二拆四”称,这是某些网站屡试不爽的手法。

当前,根据有关互联网管理规定,大多数网站尤其是商业网站并没有采编权,网站新闻只能是转载传统媒体的报道。但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口碑研究所副所长杨飞介绍,某些大型网站通过采取和个别传统报刊合作的方式,借重其采编权刊发报道进而在网站转载,以实现某些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不是舆论公器,而成了谋求私利的武器。

除此之外,更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是企业跟网站签订“保护性协议”,也就是企业同意在该网站投放多少广告,网站则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不出现该企业的负面消息。

“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杨飞说,这种手法不仅企业在使用,某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可能牵涉其中。

显然,这给网络腐败和侵蚀公众话语权提供了操作空间。

话语权的辩证

事实上,删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自互联网出现以来就相伴相随。

杨飞认为删帖可以分为两种,除上述企业行为的删帖外,还包括政府或法律行为的删帖。后者一方面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发布的内容,比如黄赌毒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指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和对隐私的泄露,比如造谣、谩骂等。

最近很多社会热点事件都是先从互联网上曝光开始的,某些情况甚至还无从追踪爆料人是谁。

“背后的动机可能很复杂。”“立二拆四”说,有的可能确实是出于舆论监督的目的,但也不能排除是出于政治报复、打压对手、发泄对社会不满的可能。

前段时间,因个人网站被封而起诉到法院并胜诉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表示,网络上鱼龙混杂,加强管理无可厚非。

据任会来介绍,当“邓玉娇案”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他的网站曾检索到一条有关此案的激烈评论。不久,他就接到了湖北警方打来的电话,要求他立即删除该条信息。

这也是当前“网络删帖”引发争议最大的地方。很多人担心,互联网在扩大公众知情权、话语权的同时,可能遭遇“网络删帖”的矫枉过正。

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后,有公关公司曾给“三鹿”建议立即向网站“公关”,删除网络上的负面信息。事件发生之初,国内某著名搜索引擎还为此饱受诟病。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行网络游戏规则下,操控网络舆论变得很容易。“每一次操控都是一次伤害。”杨飞说,在企业和网站都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互联网越发达,公众的话语权可能就越不能得到保证。

“无法可依是导致网络腐败和权力寻租的根本。”胡星斗说,他并不笼统地反对删帖,但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制定相关的网络信息法,加强网络监管,从而真正维护公众的话语权和知情权。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第27期 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杨飞帖子番茄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deposition geometry in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Phase-related noise characteristics of 780 nm band single-frequency lasers used in the cold atomic clock∗
暴力老妈
高手是这样拍马屁的
我是怎样在坛子里堕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