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2009-10-14李放滔
李放滔
[摘要]高校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正确认识当前高校的思想教育基本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启发和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27-0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既是我们党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也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人的认识理论的升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既是对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考验。为此,笔者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心得,谈谈自己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具体实践。那么,大学生思想教育怎样才算做到以人为本了呢?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出发点看,就是要把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启发和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调动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从归宿看,就是要通过教育过程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外在积极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因为,大学生除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外,还有高度的社会需求,大学生虽然在教育活动中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严是不可轻视的,他们与教育者有着同样平等的人格。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不仅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更是思想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情感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就使得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成为追求和表现个性化的一代,进而使维护个人的尊严越来越得到强化,叛逆思想越来越突出,教育者若还以过去那种“家长”的姿态教育训导他们,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若想取得实效,教育者只有从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价值和他们的需求出发,做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并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认知与行为
能力,正确引导其由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二、高校面临的思想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目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高校思想教育理念还存在深深的烙印,过去形成并一直沿用的很多教育方法手段等,在某种程度上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和需要,甚至一些东西还成为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绊脚石,比如家长式的教育方法,不注重学生思想需要的教育内容,忽视学生教育感受而搞的轰轰烈烈的教育形式等等。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的现实需求与我们思想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滞后、冲突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认识上存在极大偏差,在思想教育理念上不能与时俱进,由此构成了我们所面临的思想教育基本现状。
1.对在校大学生的认识和评价
(1)全新的一代。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方面他们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成长起来,形成了这一代人所拥有的思想开放、眼界开阔等优点和性格;另一方面,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炼,促成了他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只注重自我的感受与效果。正因为存在这方面的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的独立能力、生存能力、心理能力都较差,导致他们一遇到问题往往就无所适从、烦躁焦虑。
(2)天然与时俱进的一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上的分水岭,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前后成长起来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它使前后成长起来的人在各个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由于这一代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老一代人多个时代的烙印。尽管许多改革开放前成长起来的人对他们有诸多负面的认识和评价,但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的一点是,这一代人无论是他们的性格特点,还是他们的思想状况,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折射和反映。他们,也只有他们才是当今世界真正与时俱进的一代。
(3)多元化的一代。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强调“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按照这一要求,我们的意识形态部门始终坚持不懈地培育着现实生活中的主流意识和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在我们的社会中同时存在着趋势越来越强的文化多元、价值取向多元、利益格局多元等等,因而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多元化的一代,并在思想性格方面表现出多面性的特点。这种多元化和多面性在他们身上既表现出好的一面,也同样表现出不利的一面。
(4)幸福与痛苦同在的一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富强,更多的家庭在不断摆脱生活贫困的同时,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都过上他们父辈想都不曾想过的幸福生活。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出现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的不良现状,由此导致学生攀比和心理失衡的现象加重。另外,学生还要面对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由此使他们越来越崇尚实用主义和游戏人生的信条。
2.学生面对的教育环境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和不断地深化,我国社会一直处于转型状态,高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在跟随时代潮流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或者说高校的思想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与需要方面总体说是积极向上的,培养了一批批满足社会需要的红专人才,对此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高校对思想教育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即没有真正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全面发展为本,过分强调“社会本位”,特别是以“政治服务”为本的痕迹依然十分显著,结果导致了思想教育重复、空洞、强迫等消极手段的大量使用,大大降低了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比如用奖励取代面对面的情感教育;用简单生硬的处罚取代说服教育;为了让学生受教育,强迫学生听取各类政治性报告等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学生面对的高校思想教育环境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导致的结果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难于根植在学生的心里,也很少表现在学生的行为举止中。
三、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应该说,关于怎样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在我国和高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由于受到社会与办学体制的桎梏,过去的研究和实践更多地停留在方式方法上,从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这一要求出发的研究和实践却较少。所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今后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具体说就是要做到:
1.把握大学生的丰富情感
大学生是一群情感十分丰富的社会特殊团体,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教育者决不能将自己变成面目冰冷的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具体的教育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学生的情感特点。大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情感发展的巅峰时期,从内容上看,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展,他们的道德观、审美观、友谊观、爱情观等都有了迅速的升华和发展;从表现形式上看,他们的情感既强烈又波动,常常在两极间迅速变化;从性质上看,他们的情感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思想教育者对此必须要有正确的判断,并对其发展趋势提前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从而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供第一手资料,以确保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能顺利的进行,且取得明显效果。
(2)排除情感交流的障碍。情感交流的障碍一般是由交流的双方的心理状态造成的,一方面当学生对教育者不理解或有反感时,就会对教育者传来的情感信息不做积极的反应,紧闭情感大门,情感交流不能实现。另一方面当教育者心不诚,或不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自我人格分裂,或不能言行一致地起到表率作用,同样会造成与学生情感交流上的障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到表里如一,热爱本职工作,与学生心连心,推心置腹,坦诚相待,必然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情感素质。在师生的情感交流过程中,能否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唤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激励学生把正确的认识转变成自觉的行动,关键取决于教育者的情感素质。一个情商高超的教育工作者必然会运用以情感人的内容和形式去打动学生。反之,就可能出现教育者的道理都对,但受教育者却无动于衷的悖反局面。因此,关注和提高教育者的情感素质是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必须下大力气抓实抓好。
2.尊重大学生的个人需要
大学生的个人需要是人类需要的较高层次,尤其是对自身尊重的需要。笔者认为,教育者能否满足大学生尊重的需要是思想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教育者应该懂得教育大学生首先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坚持将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具体说就是:
(1)要切实把学生这个主体纳入到思想教育工作中来,组织大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我校现在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好,但如何抓实还需要深入研究),让学生由被动接受或者是拒绝转变为积极参与。同时,教育者要不断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讨,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理论和方法来教育引导学生。
(2)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努力把教育、管理、服务很好的协调起来,把教育、管理融进服务中,让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感情上、就业上等诸多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得到解决或释疑。坚决防止或避免道理一套套,实际问题一个解决也不了的两张皮现象。
(3)建立积极向上的学生社团,通过学生社团的活动更加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与社会的接触面,使大学生实现直接或间接了解社会的需求(我校现在的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很好,但笔者认为一方面学校要更加关注和支持社团,另一方面社团还需要加强自身的活跃程度及社团的覆盖面,尤其要在社团的活动内涵上多下工夫)。
(4)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在多元社会中,影响他们思想成长的因素不仅复杂繁多,而且良莠不齐,这势必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难以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在心理排解、心理分析、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需求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开心中的惆怅与疙瘩,营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家园。
3.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思想教育工作者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集体灌输式教育方法,忽视个别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当前我们的大班思想教育课的形式是值得反思的,因为其已沦落为传授知识的角色)。大学生非常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只有让学生们感觉到思想教育符合个人的思想需要,或对自己个人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才能够乐于接受,这也正是高校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着力点之所在。
笔者认为,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注重全体大学生知识获得的教育,更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要坚决反对或避免把大学生置于呆板的框框之中,不给他们思考和选择的余地。高校应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列为重点教育目标,给大学生自主思考的环境、自主选择的余地、自主创造的疆场、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大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并最终表现在高尚的自我行为举止中。
4.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愿望与利益要求,这些愿望和要求的满足就是人们需要的满足。当前,人们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行为表现越来越趋利化,利益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人们一方面可以堂堂正正地争取自己的合理合法利益,并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可能就会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出发点与判断是非的标准,甚至使一些人不能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直至不择手段地去追求个人利益,滋生拜金主义与个人主义。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思想教育环境的多样性,在思想教育的激励方法和手段上,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利益杠杆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功利性问题的不可回避性及其负面影响性,尤其在使用物质奖励调动积极性方面,要注意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作用。为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多从趋利弊害的原则出发,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的思想和方法。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离开了利益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空洞的、毫无内容的和没有说服力的,当然也是没有意义和没有效果的。但是,如果思想教育工作陷入到一切以利益为重,唯利益而马首是瞻的地步,那将是贻害无穷和误人误国的歧途,必须坚决反对和有效防止。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2
2 邱伟光等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220~225
3 秦桂秀.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价值[J].武汉科学院学报,2005(1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