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2009-10-14张书群王平
张书群 王 平
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与应用性,但随着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完满性发展,即注重把学生的智力、体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为此,高等职业教育从单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向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展,以追求工具性价值、效用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即高等职业教育从培养单纯的“技术劳动者”变为“技术人文者”。在教学中,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教学应有自身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观念上,逐步形成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心理机制、心理品质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高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进而内化、升华人文素养。
《新编高职语文》教材以“打好基础、突出实用、强调能力、适当延伸”为基本要求;体裁灵活,风格各异,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的“阅读与鉴赏”是教材主干;选文方面,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和适宜性相结合是其特色;各类语文基础知识、文学艺术及相关的基本常识、应用文写作基本常识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训练是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任务,在使用教材施教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做法:
1.突出素质教育,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按照教材以口语表达、阅读、写作三项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三项能力的训练均按照语文应用技能的难易程度安排进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练结合,学以致用,在练习中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循序渐进地加强能力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2.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创造精神。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必须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在现代的研究成果来看,在决定一个人将来是否能够有所成就的诸因素中,智力作用充其量只占领20%,而在其余80%的决定因素中情绪智力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精神,在各项语文能力的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3.根据具体情况,分级教学。分级教学也称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知识情况和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是现代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高等院校的连续扩招,使得生源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下降,同一教学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距过大,难以组织教学。进行分级教学,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现实中的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问题的某一细节,触及了学习者大脑神经的兴奋点,就会激发学习者的激情和巨大的潜能,所以真正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的途径,在于改变学习者的准备状态。准备状态是指学习者主体的心灵、知识的认知结构。它是学习者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积淀、内化、升华以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语文学习心理机制和心理品质。它外在表现形式就是语文运用能力与素养。这种“心理机制”和“心理品质”是可以培养和造就的。高职语文的教学观念,理应注重学生的心智培养及知识的内化过程,帮助他们构筑更科学、更合理的语文学习心理机制。
二、在教学重点上.将逐步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心灵空间的拓展。
2001年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主张语文教学要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之敢看会看;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敢想会想;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之敢说会说;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敢写会写,还包括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留给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高职语文,不同于高中语文和职高语文。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分析选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上,就完全成了中学语文课,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高职语文与普通大学语文相比,在层次上应相对降低,弱化理性思辩内容,强化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功能,强化思维功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运用语言文字作为进行思维锻炼的工具。
高职语文教学,应当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心灵空间的拓展:一方面是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规律。另一方面传递大量的信息和多种多样的观点,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创新的自觉适应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和胸襟。在这种知识和信息武装下的语文运用能力,才充满了主动性、活力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获得自信、自强和成就感。
三、在教学方法上,逐步引进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采用“体验式”、“问题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要培养能适应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单靠教师以讲授为主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布道式”教学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状况,以多种教学形式贯穿始终,激活课堂气氛,把学生引到前台,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主要的方法有:
1.强化问题意识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立足于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矛盾。能不能发现问题,如何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的关键所在。爱因斯坦曾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地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考虑老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种“问题课程”不强调知识和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那些多面性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提问题,在提问题中学习。教材中有关“口语表达”序列的四个环节(朗读、解说、演讲、辩论)的教学,通过演示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教学音像资料,供学生观摩,观后评讲并组织模仿演练。把思维能力的培养包含在对学生语言运用技能提高的过程中。
2.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体验式教学法”
“写作”序列的教学,引导学
生走出课堂,直接参与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新闻采访活动等,都将大大增加学生与社会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写作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走人课堂,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它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十分有利于唤起兴趣、增加理解,加速学习者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以前的教学都是外在的,“而体验式教学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所得”。3.“案例分析式”教学法这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法。案例教学先通过对具体情况具体事件的分析、思考、讨论,然后作出多种答案,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答案的分析和评估,作出最优选择。它重视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本身,而是得出最优答案的过程。它迫使学生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着重培养他们的感觉能力和反映能力,养成不依赖权威的良好心理。案例教学锻炼学生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条件下的实战能力,这是学生最缺乏和最需要的。“阅读”序列的教学,可主要采用这一教学法,以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进行,力求运用观赏与模仿相结合、借鉴与评析相结合、感性体验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这些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具一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大量的“问题”和“案例”储备同时,掌握多媒体必需的技术的前提下,才能胜任。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4.在课程设置上,将突破课时计划的局限,逐步加强课程的开放性。
“必须培养学生的心理功能并激发其创造精神,帮助他理解一些科学原理并训练他有应用这些原理的能力;帮助他培养普通的技能并鼓励他对工作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随着高职课程建设顺应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重视学生技术伦理观的形成,重视品性德行的陶冶,重视实践智慧的养成。高职语文在课程设置上,将突破课时计划的局限,逐步加强课程的开放性。高职的一二年级普遍安排基础文化课,基础专业课程安排较少。高职语文的教学,都安排在一二年级的教学计划中,这样,在学生未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学生没有初步的职业意识,希望通过语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成为“技术人文者”的目标,恐怕难以达到。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将突破课时计划的局限,逐步加强课程的开放性。
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受考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所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条件。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发展节奏,我们完全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