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09-10-13石雪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语文

石雪梅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阅读就是学生读、教师讲,这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割断了,把活生生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使充满人文情趣的范文教学变得索然寡味。那么,如何恢复阅读教学的“龙头”作用,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最能体现学生素质高下的便是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阅读就是学生读、教师讲,这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割断了,把活生生的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使充满人文情趣的范文教学变得索然寡味。当学生回忆时,脑海中只剩下段落大意、作者介绍、写作特点等,使本来是语文教学“龙头”的阅读教学,变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瓶颈”。那么,如何恢复阅读教学的“龙头”作用,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愿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才可能发挥出来,为此,在确定阅读材料时,就可以选择一些篇幅短小的散文、笑话、幽默故事、寓言等开展阅读,时间可以选在课前5分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体会了作者巧妙的构思和文章精美的语言,又调整了情绪,使他们爱学、乐学、愿学。

(一)调整学生心态,排除畏难情绪,让学生乐学

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一遇到阅读分析题就头疼,还有的学生一看到阅读材料就“迷糊”。显而易见,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从心理上惧怕阅读题,觉得无从下手。这种心理作用对阅读无疑是一个障碍,应及早赶跑这只“拦路虎”。所以,我在阅读练习中,先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这样做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阅读乐趣,认为阅读答题并不难,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之后,再进一步将问题由浅入深,由表面到实质,步步深入,以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文章内容产生好奇心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愿意去品味文章了。

(二)选择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爱学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体裁也有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形式。受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制约,学生对有些课文很感兴趣,而对某些课文却不感兴趣。对于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课文,老师要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想怎样学就怎样学;而在学习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课文时,教师就要研究:学生为什么不感兴趣?他们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然后,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原本不喜欢的内容也变成吸引他们的一道道风景线。表演、配乐朗诵、交锋式讨论、查阅资料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二、启迪创新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让创新精神走进阅读教学,首先是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试想,如果教师总是像以往那样独霸课堂,势必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空,失去独立研究问题的习惯,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创新自然就是一句空话。在语文教学这块芳草地上,有许多教师开始了自己特色的阅读教学。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五步阅读法”等等,就是创新精神的结晶。语文教师除了要学习教育家们的创新精神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尽快具备创造型教师的品质。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型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应具备以下非智力特点:有创造性动机,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热爱创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运用启发学生思维的新方式进行教学;善于用自己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带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具有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研讨的平等思想和态度。

让创新精神走进阅读教学,教学方法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渗透自我的情感理念,启动个人心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对课文做出解读,获得深刻独到的感悟,养成独立思考的创新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应更多地借助自身生活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调动已有的知识,领会课文的原汁原味,充分展开想象,获得独有的感受。

三、授之以渔,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能力。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利用好图书室中的资料,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作文、青少年文学、科普读物,并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订阅、购买有关的报刊、书籍,提倡读后摘录、背诵佳句、精选段落,学以致用。为了提高阅读效果,在阅读过程中,我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这样,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得法,读得多,见识广。

(二)从方法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以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善学者,师逸而功倍”,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控制和调节学习主体的注意和信息的加工过程,从而提高阅读感悟能力。首先,在选读内容上做好阅读指导,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诸如选什么书、怎样选书、如何阅读等,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会选书,学会读书。其次,指导学生采用“泛——精——细”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体察学生的要求。第三,指导学生泛读,即让学生浏览或跳读,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用陌生的眼光、体察式的方法,捕捉文本独特之处。最后,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排除阅读干扰,主动、愉快地去阅读,能动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在读中感悟内心,在读中体会感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使学生这种强烈的需要变为能力释放出来、表达出来,就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让他们通过自读、轻声读、默读,在读中有所发现,在读中感悟内心,在读中体会感情。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是写人的文章,阅读写人的文章时,不仅要弄清人物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还要进一步了解人物这样说、这样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感悟人物的内心。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的理解。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