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009-10-12张少靖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情感

张少靖

【摘 要】在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下,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学习语文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养成自由精神、养成独立人格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情感教育指的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的重任。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没有不重视德育的,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德育的内容和要求不同罢了。目前的课程改革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努力是: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而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

诉诸情感是语文课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有的学生对课文中先进人物的模范行动,说得头头是道,但并没有在内心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没有激发起道德情感,对道德标准、道德要求没有产生内心的体验。一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要有道德情感的参与。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我们讲授了思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学生就能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而是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情感后,才能产生内心的需要,去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笔者分别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来谈:

一、写字教学

写字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教师均投入大量精力抓学生的写字指导和训练。在写字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写字和技巧,更要强调写字教学的另一方面,即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和健康精神面貌。我们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给学生介绍甲骨文,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一种气氛中给学生讲解笔画、方法,效果会有明显提高,也是对学生进行一次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事实上,从学生练字时的表现便可看出他是否有恒心、有毅力。要练好字,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做事持之以恒的品质,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慢慢培养学生的意志。总之,语文教学中,在教学生写得一手好字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由认知、理解、评论、赏析四个过程组成。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不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力求让学生领悟情感。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经”,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如《背影》的父子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效国之情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

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说:“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全文正是由“总不大喜欢”展开,为什么总不大喜欢?因为我小时候被蜜蜂蜇了。为什么后来发生了兴趣?因为喝了荔枝蜜,“觉得生活都是甜的”。为何后来发出赞叹,甚至梦见自己变成蜜蜂?因为被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进而又联想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劳动者,表明自己也情愿做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从而让学生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勇于奉献。

中学生学习、诵读一些优秀诗篇,对情感的陶冶、精神的升华、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健全,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写作教学

在专门的作文训练课上,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有情感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如在命题作文中,《温暖》、《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等题目,在材料的选取上规定了情感的参与,要求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论处于哪一级水平上,都将有话可写;绝大多数学生的情感体验受正确的道德认识制约,即使不能自觉意识到情感的社会意义,也不会完全偏离社会道德价值总趋向。而学生情感体验中出现的偏差,在审题指导与作文讲评过程中,可以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纠正,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培养、丰富和发展。

震撼全国的“爱心大使”丛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教师可以借生活中的真实题材让学生写作。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的随笔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如今的学生情感冷漠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诉说自己寂寞、没有朋友(也不会交朋友)的学生越来越多。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与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笔墨谈心活动(日记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教给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坚持写日记的过程中能培养其求真与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四、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单是语文课程的事,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如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当校园广播员、小记者在校园采访,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班队活动等。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布置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总之,必须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之中。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3]黄良.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彭剑飞,冯周卓.初中语文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情感
情感
跟踪导练(五)(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台上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道德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