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赛引导学生喜爱数学
2009-10-12陈云龙
陈云龙
教师如何科学地看待和实施考试,如何发挥考试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数学是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由代数和几何两部分组成。虽然小学高年级已有了一些代数和几何的初步知识,但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有必要抓好初一数学的入门教学。从初一数学教材看,知识结构出现了两大飞跃:一是负数的引入,完成了有理数域的建立;二是从具体的数过渡到以字母代表数,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三是出现了对几何图形的学习。其特点是概念多,基础性强,与小学相比内容较为抽象,方法更为灵活。从学生的思维看,小学生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习惯于具体数字的四则运算,习惯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上又有过份的依赖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很难提高质量。基于上述原因,初一数学入门阶段教学,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学习上的依赖性向主动性和独立性转变,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如果学生能适应这一转变,取得学习上主动权,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笔者开展了“金字塔”联赛活动,向考试要质量。
1.活动内容与方法。所谓“金字塔”联赛,就是把全班52名学生分成四个异智组,每组13人。各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四名副组长,其余八名学生为组员;副组长对组长“负责”,每位副组长负责两名组员,组织网络呈“金字塔”形。联赛通过日常数学小测验,采取分组对抗的形式进行。每轮比赛分为ABCDEFGHIJKLM13个等级,每组13名学生各选定一个等级参加比赛,这样每个等级就有分别来自不同小组的四名学生。每轮联赛结束后,把同一等级的四名学生按照成绩高低进行排序,其中分数最高的学生评定为“A”,获得4个积分,其他三名学生依次被评定为“B、C、D”,分别获得3、2、1个积分;这样,即使是班里最 “差”的学生也可能得“A”,那些“优秀生”也可能得“D”。然后,再把各组13名学生的积分相加,作为该组一轮联赛的总积分,积分逐轮累计。联赛告一段落后,确定总积分最高的组为“联赛优胜组”;其余各组按照联赛表现,通过学生评选,分别授予“进步最快组”、“公平竞赛组”和“勇敢机智组”;同时设若干个人奖项,对那些有责任心、乐于助人、进步较快的学生进行表彰。
2.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1)滑梯游戏的启示。滑梯属于综合型运动器械,只有通过攀爬才能进行滑梯活动。当孩子在滑梯一侧“嗖”地滑下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时,殊不知他的身体已经通过另一侧的攀爬得到了锻炼。如果教育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即使孩子的兴趣并不是由学习本身所引起,但必须要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失为一条好的教学策略。
(2)《数学课程标准》对考试的要求。考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3.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1)“金字塔”联赛活动,可以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通过平等竞争体现自身价值,从而找回久违的自信。
(2)“金字塔”联赛能给学生一个“最近发展区”,通过小目标的实现,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挑战对象,从而验证自己短时间内的学习效果。
(3)通过“金字塔”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联赛既包含个人竞争,又包含小组竞争。学生只有在自我努力的基础上,通过组内成员合作,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4)不是每个想做将军的士兵都可以梦想成真,也不是每个士兵都敢想做将军。“金字塔”联赛却能让那些不敢梦想做“将军”的学生,通过每天 “一小步”,做到“将军”。
4.实践效果和体会。教师如何指导各种角色的学生动起来,是活动的重点。当笔者第一次和学生提起“金字塔”联赛设想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连那些早已自认“后进”的学生的脸上,也像看见了曙光一样露出了笑容。他们窃窃私语:“某某同学肯定不是我的对手”。
联赛开始前,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以下工作:
(1)各组选出组长、副组长。
(2)召开组长、副组长会议,给他们“施压”,指导他们如何“领导”全组进步,遇到问题如何对待和解决,不同的同学要不同对待,等等。
(3)组织各小组学生参与制订比赛规则,让学生在自己认同的规则下办事。如学生提出的“试题类型要提前透漏”、“无故不参加比赛的学生记0分,请病假学生的成绩按上一轮成绩计算”、“对作弊学生要给予惩罚扣分”、“如有一个组提出修改规则的要求,必须要三个组以上同意才能修改”等,都列入规则之中。
(4)组长组织召开小组会议,明确分工,制订对策,阐明纪律。
联赛过程中,笔者采取如下方法组织命题:一是考试内容自主化。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体会,设计一、两道题目。教师再把这些题目进行适当整合改进,并在每道题后面都标上出题者的姓名,作为联赛试卷。有些没有被选中题目的学生说:“今后我要出得更好些” ;有些选中题目的学生说:“我要出得更妙些”。这就调动了学生深层次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又促使他们进一步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放大了联赛的功能。二是考试方式多样化。除笔试外,增加了实际操作、口试、撰写数学小论文和综合实践成果展示等比赛,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查。如学生撰写的数学童话《有理数王国奇遇记》、《整式部落》等,都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于是,课上走神、偷懒的学生少了,课下讨论问题、督促学习的学生多了;抄袭作业的学生少了,勤学好问的学生多了;违反纪律的学生少了,互爱互助的学生多了。每一轮联赛过后,各小组都要召开会议,重新“排兵布阵”,分析形势,讨论不足,制订策略。他们所关注的是如何在下一轮战胜对手,如何保住优势、弥补劣势。殊不知他们已被联赛牵引着,走上了一条积极学习的道路。
一个学期后,联赛不仅让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达到了“小康”以上,还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学生们在联赛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宣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