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四个关键点 优化地理教学
2009-10-12咸海平
咸海平
【摘要】优化地理教学,须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情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重视主体的生命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化;明确教师即主导者的取胜点,体现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关键词】关键点 优化 地理教学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走近地理,爱上地理,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1.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情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新课程要求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作为课堂教学应努力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因此,如何科学地运用情感的功能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主题。作为地理老师,同样需要在生活中提取学生喜欢的素材,用相关的地理理论与这些素材建立联系,学生就会为自己的所学而骄傲,自然就会喜欢地理和地理老师。只要抓住了这个“情感点”,要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就不在话下了,教学就会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能把课堂当成一种享受。比如,在学习高一地理时,当笔者介绍“海水运动”这一节时,对于大西北的学生来说,觉得海洋离自己非常遥远,而且对于海水的运动大多是一些想象的东西,无法从科学的层面上去理解和接受。但我们又无法带学生去海边看看,真真切切地体味海洋的气息。如果老师能够多花一些时间去搜索有关潮汐和海浪的录像资料,那么学生学习的情趣就会猛然高涨,学习下面的内容就会事半功倍。当他们学完课本内容之后,适时地提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要他们解决,就会刺激“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假若理论脱离了实际,理论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在的高考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仅仅告诉学生书本上说了什么,而要让学生多了解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当我们长期采取这种教学方法的话,就会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
如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时,先提这样一个问题:“每当暮春时节,有霜冻来临时,农民总是在田间地头放草熏烟,这是在干什么?难道是增加地里的温度吗?”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再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将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留给学生悬念,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会更佳。
当然,在教学中寻找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需要我们多花些精力去搜寻所谓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并有目的、有重点地分析说明。这样一来,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确保学生感兴趣。可以说,这种紧扣社会问题与学生实际中的“生活化”教学,既能促使课堂教学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从而轻松地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加以理解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觉悟。笔者想,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适应高考的需要,不正是两全其美吗?
3.重视主体的生命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化。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思想,感情,意志,个性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更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可见,学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生命体”,教学就是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地理教学也是一样,不能仅仅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唱“独角戏”,搞“一言堂”,而要把学习主动权大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比如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读,议,讲,练”等教学方式,通过情景设置,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与互动交流,让教学成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最优化结合的过程。
比如,在学生了解了海水运动之后,笔者让学生讨论: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屡遭德国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请同学们分析德军潜艇能神秘出入地中海的原因是什么?②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这是为什么?当学生在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之后,发现能解决很多平常无法弄明白的问题时,他们都踊跃发言,回答得准确深入。在讨论中他们感受到学有所获的那种无比骄傲和自豪,从而对学习地理产生很大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教学中,学生能在提问和讨论中,开阔思维,体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和提高能力带来的快乐,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4.明确教师即主导者的取胜点,体现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师教学功底的深浅与课堂教学成功率的高低成正比例。功底厚实者在教材的处理上,主线明晰,有因果顺畅之感;在教学内容印证上,有博文多见之感;在教学过程的逻辑推理上,有严密无缝之感。可见,要成为一名功底厚实的老师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虚心好学的求学态度和勤奋刻苦、毫不懈怠的精神。
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用古诗词辅助教学,比如描写水循环规律,可以借用“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可以用歌曲来辅助教学,比如描写气象气候,可以借用《四季歌》、《北国之春》、《春之歌》、《二月里来》、《拉萨之春》等;可以用谚语来辅助教学,比如描写西北地区温差大,借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差异,可以借用“马前桃花马后雪”。
用丰富的课外知识,把理论与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的艺术化。
地理课堂教学是一项综合艺术,但是只要抓住了关键点,相信优化地理课堂教学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