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践反思
2009-10-12郁宏军
郁宏军
【摘 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社会和微观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本文试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更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有意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作一个初步的反思与总结。
眼下而言,虽然研究性学习已经自上而下地渗透进高中政治教师的日常教学,但是,在专家学者对研究性学习高唱赞歌的时候,不少一线教育工作者则大声疾呼:“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事实上,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本质特点——问题性,长期被教者所忽略,于是忽略了对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过程,没有真正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寻找问题的喜悦感、钻研问题的挑战性、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就不能转化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于是,大多数教师依然把传统的、以掌握课本知识为全部教学任务的思维视为常态,而将发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方法视为一种补充,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越研究越浪费时间。
一、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真正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前瞻性与实效性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者很可能因为教学惯性而放不开手脚,忽略个体体验、缺乏全体参与,不能营造一个分享、合作的精神花园。任何技巧的更新都代偿不了教育教学理念的陈旧。
1.研究性学习是三个面向的历史性选择。现代学生要面对的社会,是一个国际竞争更为激烈,知识经济悄然兴起,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区域冲突等频仍复杂的世界。时代呼唤着具备全球化、国际化的知识视野,具备竞争与合作、创新与服务的精神和能力,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融合与贯通的人才。传统教育对工具理性的偏好已经无法肩负三个面向的重任。
2.研究性学习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重在彰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想,这与素质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相契合。学生的发展就是要立足于其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其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基。传统教学从教学过程到评价体系都需要转变,要改变过去“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授人以鱼”,而追求“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授人以渔”。
3.研究性学习是因应学科特点的最佳选择。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大多与现代社会实际及学生的个人生活紧密相关,这就决定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供选择课题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更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觉悟的提高,这也决定了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政治教师完全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学习兴趣,引导其准确运用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中的有关原理观察分析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可见,就时下的语境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和传统教学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两者不是水火不融,而是迫切需要教者寻求到一个完美的交汇点。如是,我们的教育将更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反思
1.关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甄选。上世纪,在客观技术与资金等条件都有限的情况下,一部电视剧《西游记》经典了数十年,时隔二十年,剧组又给《西游记》拍了续集,结果无异于狗尾续貂。同样,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化了,内涵却空泛化了;信息量增加、知识面拓宽了,可深度、重点、难度却淡化了。可见:教学资源奇缺的年代,别无选择,教学质量未见得差;现如今,太多的资源可供调配,反而可能阻滞了教学质量。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甄选得遵循以下三原则:
(1)教材原则,立足既有教材。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高中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原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者应该作一些铺垫,提供一些资料,重在引导他们重走“创建”这个概念原理之路。在一切教育教学资源中,课程资源始终处于中心和基础地位。任何其他资源都是为更好的利用课程资源而服务,因此,研究性学习不是要把课程、课本丢一边,而是基础性寻求拓展。
(2)时政原则,利用热点资源。深入了解本地资源、时政资源,开发出更多时效性、地域性、生活性较强的课题项目。时政热点材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份,针对时政中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探索,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形成对重大事件完整正确的认识。政治课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接近学生实际,因此有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成为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对此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并对调查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由此获得对热点问题的正确把握,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觉悟。
(3)多元原则,关注交叉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本身与历史、自然科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都有交叉与重合,有效整合并驾驭这些相关知识有助于熟化对教材的理解,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探究目标与价值的统一,其次,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钥匙,都是毫无异议的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问个为什么。”再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最终是旨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选择研究内容的时候,必须时刻牢记以上原则。
2.研究性学习过程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发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教者要以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式手段的创新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新潜能的动因)、延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的源泉)、养育学生的质疑习惯(创新潜能的定势)、提升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潜能的灵魂),而力戒出现以下情形:
(1)偏重结果忽视过程。以往的传统教学惯性地将学习结果视为唯一价值取向,最终,量化的试卷成绩成了评估教师教学水准高低、学生学习能力好坏、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高考等更是让所有成绩关联者忐忑不安。研究性学习应该既看重结果更看重过程。毕竟,研究的任务和目标是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达成的,而且,更多的研究性课题没有定性的统一标准,而是围绕研究中心展开思辨,通过寻找与发现,收集与分析,最终形成多元化的共识。学生在研究实践中感悟、体验,并提升能力,完善个性。如果学生不能从研究中体会到研究的快乐与过程的美丽,反而增添了新的学习负担,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应试模式的叠加,研究性学习自然就成了鸡肋。
(2)偏重接受淡化体验。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实践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情感体验。这种活动旨在让学生自主组织并参与研究活动,获得感同身受,以渐次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催发其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欲望。传统教育教学更强调掌握系统的知识和经验,使得学生囿于既定活动领域,与单调的符号刺激物打交道,以逻辑性强的教材挡开了他们与鲜活世界的关联,令其自然天性一部分被滥用,另外一部分则被长期压抑。研究性活动应还原学习对生命本性的肯定与回归,还原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享受,切忌直接灌输。
(3)偏重竞争无视合作。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世界经济一体化就是精细化、合作化的过程,时代的人文精神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视为重要基石。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活动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目标,并努力扩展一个便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与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等的沟通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张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竞争是需要的,但是,研究性学习的竞争应当谋求一种“双赢”。不能因竞争而不择手段,更不能因竞争而养成畸形人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的能力和态度,比结果的正确性更为重要。
(4)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动。尽管我们经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仅是一个促进者、参与者、学习者、指导者,遗憾的是,很多研究性学习还是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去“学”,而不是由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敏锐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在这一现象中,主要是教者的“不放心”、“不信任”,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潜力缺乏必要的认识。
当然,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我们还要处理好一些基本关系:正确处理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正确处理有效引导和放任自流的关系;正确处理知识结构和主干知识的关系等等。高中政治课的研究性活动更要贯穿必要的针对性、程度性、时效性等基本精神。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说:“教育和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在于教师将批判反思的意识和探究活动的意识纳入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单纯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新时代给予我们高中政治教师新的机遇和挑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大幕还刚刚开启,我们只有不断实践并反思,才能不负历史之重任、时代之嘱托。
参考文献:
[1]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5).
[2]刘华蓉.火把·钢琴·大观园[N].中国教育报,2001-3-13.
[3]谌业锋.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EB/OL]http://jksyf.scxxt.com.
cn/kc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