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探究
2009-10-12王增荣
王增荣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树立创新意识、创建创新情境、培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过程等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因此,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及其价值、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
1.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把自主学习融入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以创新为方向的教学原则,才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堂”为“学堂”,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精神
利用学生渴求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设置学生感兴趣而又难易适度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学生会因兴趣而学习、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问题,走向创新。
3.师生共建创新的环境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好奇,学生才有了创新的愿望。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会受外界的干扰。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欲望,对教学中学生的好奇表现应给予肯定,养成学生的创新性格。
二、创建创新情境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内化的课堂教学情境,用现代理念统摄课堂教学,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1.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探索真理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和益友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位学生潜在的智慧,大力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优化课堂结构
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创新设计,使每一个环节紧紧相连,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3.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互动的立体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思索、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等种感官参与,协同配合,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探索思考
教师应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怀疑和发问,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去观察、实践和发现未知,引导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限制,扩大思维空间,实现知识、能力的飞跃。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把知识设计成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发问,促使学生思考,一步步深入到问题的关键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问意识和创新能力。
3.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
创新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的积累不是单纯地累加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广泛性,触类旁通,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关注各种知识的发展动态,不仅要了解专业内的知识,还要了解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最大帮助是令其学会独立自学。教师引导下的自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5.引导学生学会创新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教育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发挥其创造性的机会和动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把新知识、新观点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迅速发展的科技和千变万化的生活实际,认识和解释更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不断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活学活用,让知识得以丰富和发展并转化为属于自己的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