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浅见
2009-10-12罗兆金
罗兆金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中级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今后继续提升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近年来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电子器件不断更新换代,使电子技术系统的设计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改革要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而忽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及脱离了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由“技术员”向“操作工人”转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思想,打破学科体系,突出应用特点,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精选、面宽、实用、创新四个方面。
1.精(指应精选理论知识)
所谓精,是指应当承认理论知识系统的相对不完整,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知识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辅以必要少量的定量计算。例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中低频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它可以让我们合理选择静态工作点,正确选择电路参数,能直观、全面地了解低频放大器的工作情况,但是图解分析法比较麻烦费事,在生产实践中几乎用不上,因此可考虑将图解分析法的内容删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尺度。
2.宽(指知识覆盖面要宽)
所谓宽,指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要宽,覆盖面要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既要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扎实基础,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应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3.用(指应增加实用知识的介绍)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电子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实用知识的介绍,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新(指要引入四新的知识点)
电子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电子产品不断趋向于大功率化、数字化、智能化、大规模集成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跟上电子行业的发展,引入新的知识点。面向电子技术发展方向,引入新内容,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培养在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宰,完全可以决定课堂的内容和进度;而学生则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只是消极的对外部刺激做出相关反应的被动接受者。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法,不但要引入现代教学手段,还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型培养模式,增强实验实训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例如在学习一些新的电子元器件时,可准备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器件,便于学生熟悉,另外带一些电子产品,让学生在电子产品线路板上寻找元件。熟悉元器件型号等;
2.实验演示法
演示实验能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实施教学,效果更好。
3.问题探索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课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电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后,已充分显示出“粉笔+书本”的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逻辑性强,内容大多抽象难懂,教师按照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讲授,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情形下往往“味同嚼蜡”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结合,是遵循双向互动规律的。为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就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讲课思维同步。因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主教材为蓝本,制作较高品质的优秀教学课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好途径。
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应是主教材的提升和精练,课件要让主教材中的概念、定律及应用内容转化为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影像传达给学生。为达此目的,制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传媒方式向学生传递形象具体的教学信息,使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行,感受到真实的东西,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课件中的情景设置开发学生的创新、联想思维。在课件的处理上,对大多知识点采用操作性较强的分解动作讲述。优秀的教学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能产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要。总之,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用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可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采用笔试一考就完成成绩评定的应试教育方式。这种狭隘的考试只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笔记和书本内容。这样的考试结果只能造就一批高分低能者。而对这种现状,一些教师指出“学生只是为了考试学习,或者临时抱佛脚“,这实际上是对现行考试制度的一种谴责。一个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鼓励学生去钻研课程的重点,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应当重视对日常学习的评定,其目的在于改进学习,而不十分重视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应该承认,教学质量是教出来的,学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的考查;二是考核形成的多样化。全面的考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考查;(2)实践能力的考查;(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考核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口头提问;(2)书面作业;(3)课堂练习;(4)阶段测试;(5)期中、期末考试。
只有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才有助于督促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以提高学习成绩。而教师也有机会从教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只有通过优化教学改革,才有助于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讨,不断地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