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2009-10-12任文伟
任文伟
理论形态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三个支柱:第一是学会学习,即具有理解力、分析力、知识系统化能力、创新能力等;第二是要学会共同参与,现在很多科研工作都需要不同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因此在课堂上就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精神;第三是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现在教育往往都是模式化,而人不是一个模式,人有个性有特点,不能简单用一个教学模式去套一个个学生。作为公共课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个性,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要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必须改革,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入手。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在研究教材思路、教学思路的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法思路;在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同时还要对自己的施教对象深入了解。比如在教《中原逐鹿》一课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与本文所写内容存在很大差异的事实,先了解楚汉战争的时代背景、纪传体文章的特点,感受司马迁高超的写作手法,然后让学生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和体验,从而震撼心灵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花季,对爱情有一种朦胧的认识和美好的向往,所以以爱情为主题的诗篇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讲舒婷的《致橡树》时,笔者就让学生将对文章的感悟和体会大胆说出来,激发参与热情主动去探究,把握诗文所表达的美好情愫,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欣赏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意境美。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活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势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教授《再别康桥》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可以适时地将流行歌曲与诗的意境相互参照欣赏。第一节的意境是来也无声、去也无声,怕惊扰了康河、惊扰了过去的梦,与此相吻合的歌曲是《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第四节的意境是潭中有粉红色的回忆、有彩虹似的梦,与歌曲《粉红色的记忆》“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这几句的意境很相配;第五节的意境是沉湎美好往事不能自己,歌曲《走过咖啡屋》中“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留下了脚步,美丽的往事已模糊”的意境很相配。“诗”、“歌”交相辉映,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样的教学互动,学生能在轻松自如的诗文欣赏中领会到语文的妙处,在如诗如歌的意境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语文。
再比如,在讲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如果单纯地评这几种工艺品的特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好接受,学习的印象也没那么深刻。但是利用网络搜集这几种工艺品的图画,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认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又熟悉了景泰蓝的相关特点。
三、开展多种语文活动,激活课堂气氛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根据语文课程的整体安排,利用课间或课堂空余时间采用成语接力、猜字迷、填对子等游戏,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增长知识。或利用整块时间开展电影品评、诗歌诵会、现场辩论赛、情景剧表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演才能,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利用日记、周记形式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以上几种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真正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丰富多彩的特点。
四、实施激励评价,激活课堂气氛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那就是“期待赞扬”。教师的夸奖会给学生极大的心理满足,尤其是中职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在以往的课堂里经常被冷落,所以他们更期待鼓励与肯定。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老师尤其如此。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课堂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准确书写一个成语、仿造一个句子、朗诵一首诗、答对一个问题,同时在作业批改、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或在课堂中引进激励竞争机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发现学生闪光点,对表现突出的同学适时给予奖励,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山西省五四一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