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学、议、导、练”
2009-10-12朱祥
朱 祥
和谐教学主张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发展;诱思探究教学法主张教师创设问题,学生自主探求;创新教学法强调把知识、技能教学和能力、情感培养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另外,还有发现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环境的创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依据以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为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笔者初步提出“学、议、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阅读自学——议论研讨——引导点拨——能力训练。
一、“学、议、导、练”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该教学模式中,“学、议、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引导点拨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笔者就《电工基础》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谈一谈具体的操作。
1.阅读自学
此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一般安排在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后。首先,提出问题或阅读提纲,按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例如,根据该节内容可提出问题:什么是非静电力?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如何做功?如何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可对抽象的内容利用教学媒体演示。例如,演示非静电力做功的过程,让学生看到电荷的移动,引出电动势的概念并做好必要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议论研讨
此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一般安排在阅读自学之后。例如,经过前面的阅读自学,部分学生对非静电力做功、电动势的概念以及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内容还有疑惑,可以让同桌或前后位的同学组成讨论小组,自由交谈、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开拓创新。此时,教师应以讨论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去。这样既可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又可收集信息,以便下一步精讲。
3.引导点拨
此阶段旨在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掌握解题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一般安排在议论研讨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学研讨过程中采集到的疑难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备课时所提问题进行精讲,重点解决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例如,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出现新的问题:如何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它需要哪些条件?对此展开分析,从而形成系统的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既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4.能力训练
此阶段旨在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一般安排在最后进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能力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既有中下层次学生完成的紧扣教学重点的基本题,又有优等生能完成的开拓思路、发展思维能力的综合题。例如: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可直接给出题目,让他们掌握解题过程;对于优等生,可让他们根据不同的仪器、设备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题目,再根据不同的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过程。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及时反馈纠正,确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以上的“学、议、导、练”四大环节,又可细分为“灵活导入——目标问题——阅读自学——议论研讨——引导点拨——达标练习——反馈矫正——布置作业”等八个小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既要注重其稳定性,又不应局限于各个环节的全面性和顺序性。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对各环节进行必要的增、删、并、调等,但必须体现“三为主”的原则,增加学生的活动内容,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学、议、导、练”教学模式的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实行了“学、议、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分析如下:
1.导入的灵活性
“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的导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要特别注意导入的灵活性。一般可采用复习法、练习法、故事法、设疑法、实验法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目标的出示、问题的提出、习题的呈现中,可分别采用小黑板、投影片、刻印讲义、口叙等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同时,还应尽可能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电教室、多媒体室、实验室等的作用,避免单一形式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学生的层次性
职高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教师应在制定教学目标、问题选择、提出问题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同时在引导启发、讲解等方面注意区别对待,确保差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做到人人创新,人人成功,全面提高。
4.实验的趣味性
《电工基础》是电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也明显看到,学生喜欢该课程的原因是实验较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环节的实施。在做好分组实验的同时,教师要做好一些趣味性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做一些演示实验,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多补充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学生评价的完整性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方面,要注重其完整性。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能力的考查。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性,练习测试时要多选一题多解的题目,打破答案的惟一性,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评分标准要侧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评价,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习惯,养成良好的创新品质。
当然,除以上问题外,在教研活动中,还要采取“一人先教,集体听课,共同研讨,他人再教,再听再研,节节不漏”的方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相应的修改措施,又可以及时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双楼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