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从“学会”走向“会学”

2009-10-12

幼儿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洞洞会学创造性

刘 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要只注重知识的教授,而不考虑幼儿的学,不要占据了主体位置,而忽略主导的角色,不要因为老师的教师身份而忽视幼儿自身的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

鼓励幼儿去探索,让幼儿去动手、动脑、动口,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大班探索活动《有趣的洞洞》,教师课前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软绳、小皮球、小衣服、有大小不一洞洞的泡沫板、皮筋、呼啦圈、报纸等,在活动时,首先让幼儿大胆探索,找一找那些物品上有洞洞,怎样使报纸宝宝钻过大小不一的洞洞,幼儿都能很快发现带有洞洞的物品,也能将报纸宝宝钻过大小不一的洞洞,这时,教师引导幼儿寻找那些物品没有洞洞,怎样使它们变出洞洞来,除了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以外,还有什么能变出洞洞来,就这样,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变出大小不一的洞洞来,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体现在把结果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走在前面,大胆探索、发现、提问,发挥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变单纯的灌输与模仿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弥补教师灌输的不足也能弥补幼儿单一的模仿教法的不足,变“学会”为“会学”。如学习区别“宽窄”时,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尝试材料,如宽窄不同的纸、带子、木片、树叶等,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人的小盘里。活动开始,我让幼儿试着从盘子里任意找两样东西比宽窄,然后回答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说出是看出来的或是用重叠方法比出来的。然后请幼儿比比教室里钢琴和黑板哪个宽,哪个窄,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这时再让幼儿动手尝试测量,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幼儿用带子测量,有的幼儿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有的测量方法正确,有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有的将钢琴的宽度与黑板的长度进行比较。幼儿的大胆尝试,不管是好是坏,教师都加以鼓励和引导。这不仅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充分运用讨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己会学的能力

皮亚杰的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白板”一块,他们是有思维能力的人,经过培养,逐步发展,接近成人。而且,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幼儿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民主、自主、营造良好的讨论环境,让幼儿在讨论中修正、讨论中辨析,讨论中提高。讨论时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陈述不同的操作体验,通过提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用求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扩展了思路,大大提高了讨论活动的质量。如大班创编诗歌《摇篮》,活动一开始就营造讨论的环境,请幼儿观察视屏画面(妈妈和宝宝、星星和月亮),讨论还有什么可以当摇篮,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再请幼儿逐个回答,充分理解摇篮的含义。这样,幼儿便从讨论中获得了不同的内容,经过操作又丰富了知识经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培养了幼儿自学的能力。

四、适时迁移,事半功倍

在幼儿认知过程中,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些存在着一定的相连关系,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这一连接点,运用迁移规律,适时诱导,可以使幼儿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越学越聪明,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6”的分合教学为例,活动中,幼儿把“6”的5种分合法都操作出来后,我们引导幼儿根据“6”的不同分合式让幼儿创造性地说出不同的情节或做出不同的动作,为幼儿创设了尝试的情境,如,有的幼儿说:“草地上有6只兔子,1只是兔妈妈,5只是小兔子;有的幼儿说:“水里有6条鱼,1条是大鱼,5条是小鱼”;还有的幼儿说:“我们跳皮筋,跳6次,1次跳的高,5次跳的低”等等,就这样,放手让幼儿去想象,让幼儿在旧知识的牵引下,试着说一说、做一做,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尝试精神,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总结在后”;“探索在前、发现在后”;“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及“深入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幼儿从“学会”走向“会学”,帮助幼儿从小就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幼儿园的教学从单纯重视教学结果逐步转变到既重视教学结果,更要重视获取这些成果的途径,从“学会”走向“会学”,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洞洞会学创造性
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新裙子上的小洞洞
探究
那些洞洞们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