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2009-10-09刘彬彬
刘彬彬
摘要: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并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并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其进一步领会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这十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思维的前提,而化学实验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演示实验时,我在班内走动指导学生,以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生成物,并且不断提醒学生不论是显而易见的现象还是细致入微的状况都必须认真观察,然后师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最后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通过几次这样的严格训练,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做实验时,抓住事物本质,准确说出实验时发生的现象,他们在观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观察能力。
另外,还要认真做好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是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提高的有效环节。比如,在做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时,大部分学生只看到两个现象: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可是有几名学生做实验时却在铁的表面发现了少量气泡,于是他们产生了疑问,而且询问老师并亲自查阅资料,最后才弄明白为什么会有此现象发生。由此说明:这些学生没有放过那个稍纵即逝的现象,而是追根求源,获得了更多的化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化学实验的设计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层次较高。而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处于由经验型向抽象型过渡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加速这一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尽快趋于成熟,尽早具备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出较好的思维品质。
对于化学实验来讲,传统教学方法大多是让学生被动去接受某个现成的结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化学课本上的结论我从来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思考。比如学习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书中提供的实验大约需一周时间才会出现现象,因此有几个学生就提出了能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铁生锈,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些学生说既然铁需要水和氧气共同作用才能生锈,那么氧气的浓度是不是影响铁生锈的速度呢?作出这一猜想后,我组织学生们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学生们找来三枚铁钉放入试管中,然后各注入一些蒸馏水,半浸没铁钉,其中一只试管不断通入氧气,一只试管通一会儿氧气,一只试管不通氧气。最后经过对比发现不断通氧气的试管中铁生锈的速度最快。通过此次实验,学生不仅获得了相关知识,而且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也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学生学习的大部分化学知识都跟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实际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动手实践是必须的。比如讲铁的化学性质时,我让学生问父母为什么家里给果树打药时,用塑料桶盛波尔多液,并且让学生在家给父母做一个实验:找一个铁瓶盛一点波尔多液,看看有何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观察到波尔多液变质了,学生从此明白不能用铁器盛波尔多液。
对于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初中学生来说,看过了,他们不一定明白,但用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则理解最为深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良好的科学态度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条件。比如讲到空气成分时有一个小故事: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分离含氮物质所制得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他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经过两年多实验研究和分析推理,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极不活泼的气体——氩。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告诉学生:每个化学定理或定义的得出,都是科学家经过千万次实验验证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有一丝不苟的作风,在各种实验中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科学探索精神,使其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被动学习中走出一条独立思考、主动实践、主动去发现知识的新的学习方法,真正发挥出化学实验的功效和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