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货”思路顺生意有“钱”景

2009-10-08

大众创业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下岗职工货源服装

张 成

路见抢购产生“倒货”冲动

2008年夏某天,靠卖菜维生的湖北武汉下岗职工李树强,把一批蔬菜拉到菜场门口准备卸货,街对面的吆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出口打回服装,15元一件;随便挑,随便捡,上班打工,男女家居,绝对划算。”

一个便宜三个爱,很多买菜的人顿时被吸引过去了,李树强也凑了上去。只见做工很好的T恤衫,结实耐穿的牛仔裤,宽大松垮、充满异国风味的阿拉伯袍,一律只卖15元。这些服装显然是按外国人的身材做的,尺寸偏大。有人边挑边说:“很划算,这价钱别说做工,就是买这样的面料都不够,拿去改改,一样能穿。”还有个家庭妇女,拿着阿拉伯袍开玩笑道:“这个呀,改都不用改,锻面的,摸着就舒服,买同家做‘睡衣正好。”

卖东西就怕没有人动,动了就有生意。见几个家庭妇女像不要钱似的,争先恐后将便宜货往塑料袋里塞,其他看热闹的人也闻风而动。不出一个小时,100多件衣裤销售一空。

见此情景,李树强和那位卖衣服的人聊起天来,原来他是武汉国营服装出口公司的下岗职工,因单位无能力足额付给他买断工龄的资金,抵给他两千多件出口滞销服装。临街摆摊时常会遭城管驱赶,他还等着钱交养老保险。也不知是灵感突现,还是一时冲动,李树强觉得把货倒有钱赚。他拍着那人的肩说:“老哥,每件衣服我多加5元,金包了,第一单我要600件,一周内现款提货。”

摸石过河理顺“倒货”思路

大话放出去了,李树强心里并不踏实。卖菜虽辛苦了一些,但好歹能混个温饱,也没有多大风险。卖服装却要占压相当的资金,还要租房,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但他还是硬着头皮东挪西凑了八千元。他清楚,答应别人一周内进一批货,如果失信,后面的就没有保证了。但资金还是不足。这时,武汉市总工会开展百名下岗职工创业活动,由社区担保后,向每人提供一万元启动资金。李树强申请到这笔资金,选择在外贸公司最集中的江汉北路开店。虽然租金较别的地方高,但他认为这门面获取货源有地理优势,信息来得快,而且能与这里卖正品的外贸商店形成价格上的“比较优势”。

第一批货上柜后,他玩了个小计谋,发动所有的亲戚朋友来捧场,lO件20件地拿货,然后他再回购。不明就里的人,见此服装“热销”,也加入了抢购的队伍。

要把生意做稳做大,还得有后续货源。李树强了解到,当地的一些外贸公司有不少“滞销”货。那些服装质量不错,积压的原因是一些国外客户财力不足未能执行合同,或是错过了国外销售季节,或是公司一时失误,错下了单被打回头。他盯住这个货源,决定和外贸公司建立长期的供货关系。他主动上门拜访相关的外销人员,与外贸公司的领导沟通,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只要有滞销品,他会以现金酌情“吃进”。

急流奋进越“倒”越有“钱”景

一件“滞销”服装能赚多少钱?由于外贸公司急于变现,价值七八十元的服装大多只卖一二十元。

见这行有利可图,后来者纷纷效仿,服装利润大大缩水。见此,李树强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把店转到了专卖大众商品的汉正街。为降低成本,他开始绕过外贸公司,直接与有出口权的生产商挂上了钩,这样进价更便宜。虽然有这样的货不是经常有,但只要有,工厂“抛售”的心情都很迫切,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这个“大能人”。此外,为使服装有好的“卖相”,李树强自办了个小型加工厂,将这些“不合时宜”的服装改尺寸、改款式、改用途,由原来简单的“倒”加上了花样,利润也由此大增。

尽管如此,服装销售仍摆脱不了同行的恶性竞争,2009年上半年,通过广泛收集信息和进行市场调查,李树强又在外贸行里摸到了,一条新的财路。

由于公司经营不善、人民币升值等原因,导致部分畅销的出口商品成了滞销货。像轻工产口、家具、五金用品、医疗用品、粮油食品等等,无不在李树强“收罗”之列。这些商品没有内外销之分,关键是抓实供货渠道。现在,他的店已有一百多平方米,商品品种五花八门,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他的希望是:把自己的“二手出口商品店”开到沿海或两部去,相信这座金矿是取之不竭的。

猜你喜欢

下岗职工货源服装
驮背运输货源市场分析研究
道具服装
甩开这14个“货源”,也该起飞了...
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岗职工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探讨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生意找忙人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