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楚剧所面临的现状及其对策

2009-09-30姜爱华孟福强

山花 2009年18期
关键词:楚剧商业化剧团

姜爱华 孟福强

楚剧发源于湖北境内,主要流行于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有着100多年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近30个剧团相继在湖北境内成立,繁荣一时。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而起,市场经济的繁荣,楚剧文化却在潮起的市场经济的大社会中逐步走向衰落。许多地市、县的楚剧专业剧团处于了瘫痪和解散状态,剧团在数量上日趋减少,在观众群上日趋老龄化和萎缩,众多的小剧场也不可避免地被拆除而消失,楚剧艺术已经到了濒危状况。许多艺术同行、文化人士对此痛心疾首,共同呼吁楚剧要进行改革,拯救楚剧文化。

一、楚剧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市场经济进一步繁荣,但楚剧文化却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长此以往,我国优秀灿烂的楚剧文化将走向消亡。基于此,我们简单地分析和归纳了楚剧面临的问题和衰落的原因。

首先,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楚剧正走向一种低谷。这个低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楚剧接受主体的观众对于戏剧本身的拒绝接受。另一个是作为楚剧管理者和戏剧文学家们对于戏剧与市场和戏剧文学创作不切实际,其本质因素就是因为她一直没有在进化中走入真正意义的民间话语。

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拓展,艺术门类更趋多元化。楚剧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受地域空间限制,辐射面相对窄小,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涉及楚剧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对文化的投入相对滞后,财政无力负担专业艺术表演单位的全部所需费用,许多县、地级剧团处于半瘫痪状态,剧团数量呈萎缩趋势,即便是省、市级的剧团,同样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再次,楚剧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还在于理论研究队伍的薄弱,这种薄弱是总体上的薄弱,更是具体上的不平衡,其主要表现:一是曲艺中曲种多,演员更多,而研究者很少,非常不相适应。二是研究队伍的理论水平偏低,不能适应曲艺事业的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有碍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提高。三是研究方法和方式的落后。当前关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有了较大的突破。而我们还很少将新的科学方法引进曲艺理论研究,从而使曲艺理论研究和曲艺演出实践相脱节。这在曲艺的改革方面表现得最突出。已有的关于改革的研究文章不为曲艺团体的创作人员、演员和弦师等重视和运用;曲艺团体的演出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改革的效果得不到研究人员的注意和分析。因此,改革的文章纸上谈兵得不到实践的检验;改革的实践趑趄不前得不到理论的指导。由于以上的原因,便产生了曲艺理论落后的局面。

最后,目前楚剧衰落的因素大致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原因有四点:一是观众结构层的变化;二是文学脚本不能适应某一种新的需求;三是缺少能继续振兴本曲种的名艺人;四是创新不够,现代意识不很强,唱腔剧目都未能在保持其艺术特质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从其自身理论的角度来看有三点:第一,戏词文雅僵化,唱腔旋律繁复,音域特广,字少腔多,演唱吃力,距离人民越来越远。第二,短段书唱词过长,每唱一段需要三四十分钟,絮絮叨叨过于冗长,在书场演出使听众感到乏味。第三,封建陋俗,强调所谓正统,排斥新生力量,抵制创新,阻碍艺术交流,结果使它趋向僵化。

二、楚剧的发展及对策

楚剧是我国在百年前发展诞生的民族艺术,它深植于大众百姓的心中,虽然在当前的经济变革和社会文化的充斥下衰落了,但是它还是有希望的,因为它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遗产,是民间艺术的传承。所以,当前我们主要思考如何祛除楚剧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弊病,如何创新和开拓楚剧这一优秀文化遗产。

正如著名学者何远志在《湖北曲艺音乐概论》中提出的:“认定一个曲种是否优秀,能否得以传承,有如下三条标准:第一,有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唱腔曲牌。第二,有没有一批较为优秀的传统曲目。第三,有没有几个较有名气的代表人物。”这三条标准非常科学,很适合用来检验当今的湖北楚剧发展问题。因此,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提下改革楚剧艺术,必须有以下几个关键的措施:第一,政府要加大力度关注楚剧团的生存状态,重点扶持和全面保护地方戏曲剧种。第二,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对于地方戏一楚剧的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客观分析,认真研究,合理规划,落实到位。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戏曲知识,增强活力,繁荣创作,创民族戏曲品牌。

针对楚剧要走出当前的危困局面进行改革,不光是情节、内容的改革,更是唱腔、表演形式与剧本的改革,完全可以进行只保留戏剧的基本特色和审美需求的大规模改革,而不是做表面文章,楚剧首先必须要和媒体结合,其次,商业化是楚剧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

首先,楚剧和媒体的结合,这是楚剧发展的必然。多媒体与戏剧的合作被认为是戏剧获得新生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并不是虚夸,因为在多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已经走入了大众视野。多媒体作为一种大家都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很快能让楚剧这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获得恒久的生命力。

广义上多媒体戏剧实际上包括电影、电视剧、网络戏剧、交互戏剧等,它们在21世纪的出现,实际上已经在国际上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但是保留了戏剧的当场审美性和角色扮演性——互动性和角色性这两个重要审美因素。“演员”可以虚拟,“观众”变成玩家,现场变成遥控,空间可以赛博,戏剧不再局限于真人和舞台,演员和观众也可以合二为一,这一切在高科技和数码技术的引领下已经和正在变成现实。

所以,多媒体与楚剧的结合是楚剧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湖北楚剧的下一轮复兴,唱主角的肯定是各种媒介和楚剧的结合,单纯而又传统的楚剧已经不能满足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楚剧的发展和要求。例如,英国站台之家剧团的多媒体戏剧《天花与热狗》是多媒体戏剧的圭臬之作,2004年11月在北京上演之后就获得了北京观众的广泛认可。中国的戏剧理论界,对这种表演模式也给予了好评,著名戏剧理论家孟京辉先生如是评价这部戏剧:“这部戏是形式也是内容,二者得到完美统一。体现了人的内心变成现实,现实变成想象,想象变成梦境。”

其次,商业化是楚剧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商业化的运作可能会在某个程度上降低其文学性和艺术性,但是文学性、艺术性兼顾的商业化也并非不可以。目前各种文学表现形式基本上都能和商业进行有机结合,并出现了新的繁荣,楚剧当然也可以。

并非像很多学者所说,楚剧的商业化就等于楚剧抛弃了文学性和艺术意义。艺术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商业戏剧古戏剧的比重很大,其目的就是赚钱,甚至没有谋求赞助的资格,如百老汇戏剧等。在中国,戏剧的现代商业化已经开始实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普遍在全国开展。比如说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在商业空前的开发上可以说是成功典范。由于商业价值的扩大化开发使得《阿依达》大大降低了演出成本,演出门票的定价也得以一降再降,观众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戏剧也获得了充分的接受和社会效应。

楚剧走向商业化不是盲目的商业化。无论是美国的百老汇还是法国、俄罗斯这些戏剧大国,戏剧无一不是走向商业化的,这种商业化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先进性的表现。回顾中国百年戏剧发展,从晚清时代,戏剧就是一种商业化的开始。大量的王公贵族用钱“捧角”,丰厚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中国京剧一出现就遇到了中国戏剧史上难得的繁荣。文化和经济的结合,其本质并不会削弱文化的特性与强调其功利性,而是会催化文化的发展。楚剧作为一种拥有广泛接受者的载体,应适应信息时代商业的需求,商业会使整个中国楚剧走向复兴。

综上所述,当下楚剧如果要发展必须要以楚剧的改革为先,这种改革不是表层的某个剧目的宣传,而是兼顾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体系重构,从剧本创作到与媒体的合作再到商业化。这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但是也是百年楚剧获得复兴的必经之路。我们认为,楚剧目前遇到的困境和挫折是暂时的,在中国这个戏剧大国,只要楚剧把握了观众心态和找到社会需求的切入点,楚剧完全有理由获得再一次的辉煌。

猜你喜欢

楚剧商业化剧团
浅谈楚剧历史及发展
——以武汉和孝感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剧”的传承发展研究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文化的交融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