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伯特.弗洛斯特作品中的象征主义与现实美

2009-09-30孔国勇

山花 2009年18期
关键词:树林首诗矛盾

孔国勇 石 艳

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诗人。也是美国人民最喜爱并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少数几位美国诗人之一。当以庞德和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以多种文化和语言的交汇、艰深晦涩的语句、古怪离奇的形式来阐述人类时,弗洛斯特却深深根植于新英格兰传统诗歌中,以其简朴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人们似乎从他的诗歌中找寻到从喧嚣混乱的世界隐退的一角,感受到一丝清新凉爽的风,发现了久违的安慰与静谧。但如果世人因此而把他看作是躲避现世,纵情山水的风月文人,则未免太过肤浅。弗洛斯特的诗歌亲切自然,宁静明快,又不乏现代人的忧患与苦闷。他透过现实中的现象深入浅出地说明深刻的人生哲理。读他的诗,不仅能享受到视觉和听觉的美感,更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弗洛斯特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用日常说话的语气娓娓道来:而其内容含蓄丰富,平易轻松的言语间表达着诗人内在的坚韧性与深邃的思想光芒,像海明威的小说一样有一种貌似简单却“让人上当的朴素”。因此读他的诗,读者一方面会陶醉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的清新明丽,同时又会感觉到他的诗虽语言平素,但寓意深远而令人回味,充满对人类生活深沉的哲学思考和探究。本文从其代表作《尚未选择的路》和《雪夜林边》两首诗的分析中,欣赏其独特的象征艺术手法并揣摩其中的人生哲理。

若要论述弗洛斯特的诗歌艺术特色,离不开新英格兰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早在他发表第一部诗集《童年的心愿》(1913)之前,其人及其诗歌的根就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之中了。自1914年以后,弗洛斯特不仅本人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且他接二连三写出的大量诗篇均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当然,弗洛斯特并非想隐逸于这片“世外桃源”之中而不问世事;相反,他是想处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更加冷静、更加清楚地观察那个光怪陆离的美国社会。

首先看看《尚未选择的路》,诗歌虽然阐述了深奥的人生哲理却来得并不突兀。首先,他从具体的意象入手,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这是我们常常可以遇到的场景,紧接着诗人指出:“但我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必须要做出选择,作者徘徊着,三个“and”连用,跌宕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作者内心的犹豫。但是第二节,作者笔锋急转,在望了那条路很久之后,就像是突然醒悟——另外一条,虽然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却同样充满诱惑。第三节中作者在作出选择之后又矛盾起来,自己的选择真的对吗?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走?可是诗人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道路茫茫没有尽头,一旦选择就不要想重头再来。生活就是这样的深不可测。这首诗写得很有情致,带一点淡淡的惆帐,就像大提琴在低音弦上发出的叹息。在这首诗里,弗洛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引起了生动丰富的联想,在读者心目中烘托出一个具有寓意的象征。在面临抉择的两条路面前,诗人久久伫立,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最后终于放弃了人们寻常惯行的那条“蜿蜒伸向丛林深处”的路,而踏上了“人迹罕至的一条”,并且坚信“只要有人走动,野草同样会被踩除”。这首诗以某处树林为背景,描写的也许是诗人的某一具体的经历,但经过诗人把它抽象化后便具有了象征意义,每个人人生旅途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生活迫使他们做出选择,而往日的一个选择便影响和决定了后来的一切。人生处处面临选择。大的、小的、生死攸关的、无足轻重的,总之种种,不断地有所得,也不断地有所失。当你做出一个选择,你就接受了一种生活,当然,也放弃了另一种生活。因此,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时,他总是相伴着一条没有走过的道路,犹如形影之相随。

当我们发出感叹: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一番景象时,未必是见异思迁,流露出“此山望见那山高”的心情,而是因为在一瞥之中,仿佛窥见了人生的侧影:在那朦胧的阴影中似乎潜伏着另一个我。正如诗的末节所写:“我就走了那条少有人走过的路,那带来的一切有多么不同!”就这样,树林中两条平常的小路,却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含义。面对人生诸多的选择,人们往往会不假思索,或者会轻易地选择那“更美丽,更诱人”的一条,然而,这很可能决定了你今后“一生的道路”。当然美丽诱人的路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选择,但不管怎样,一旦做出选择,就只能沿着它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它“一程接一程”,不由你回头。“我”在林中的选择道路则象征了世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诸多选择——不断地有所得,也不断地有所失。但当你面临选择时,要以心灵的安宁为原则,要在得失之间做出明智的决定,那么,人生就不会被世俗所淹没。诗人不肯步前人后尘而“走上一条更少人走的路”,于是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一番光景”。也许,这恰是此诗留给读者的又一人生启示吧!我们不妨套用一句话:真正的选择不是在黑暗中运筹帷幄。而是必须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决断。因此不要试图衡量选择的得失,不要试图分析选择的结果,选择本身比结果更重要。

再来看看《雪夜林边》,这首诗的背景是新英格兰乡间某处,其间有树林、湖泊、原野以及远处的村庄和农舍。诗中讲的是一个冬天的晚上,一个农夫赶着一辆马车路过一片树林,被林子的美景所吸引,禁不住停车伫立,欣赏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入黝黑的树林。马等得不耐烦了摇铃催促主人。于是他决定继续赶路。通过这首诗所提供的简单情节,可以发现里面隐藏着两个端点:树林所代表的理想与马所代表的现实,而农夫正是站在这两点之间。树林静谧、深邃,在漫天大雪中银装素裹,格外地妖娆,似乎已经超越了现实,不再是物质的存在,而象征了一个完美、神秘、永恒的境界,让人憧憬、迷恋。农夫本能地驻足凝视,思绪飞扬,从而忘掉了现实。但马只相信现实,它是受客观需要的驱动,只关注附近有没有农舍可以提供饲料和歇息的地方。既然没有,马就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最黑暗的夜晚竟会停在冰天雪地里不走。于是它便摇了一下铃,打断了主人的遐想,将他唤回现实,使他记起了自己在现实中许下的诺言和承担的责任。现实和理想发生了冲突,何去何从,他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许多读者即停留于此。但实际上,这首诗的含义是很深刻的:首先,它反映了世人对人生和自然的看法。诗中人内心的矛盾就是生活的责任与追求自然美之间的矛盾。由于生存的需要,我们不能永远沉醉在美的怀抱之中。其次,从象征的意义上来看,诗中人内心的小矛盾可以象征人生际遇中能够影响人的命运的许多大矛盾。从这一点上来说,这首诗就愈发意味深长了。

这首诗最大的魅力还在于它的隐喻性。因为这首诗中的许多词以及这首诗本身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woods”在诗中出现了四次。字面上,它当然是指森林,但它更代表大自然,同时还象征一切美好的、人们希望拥有的东西,甚至它还可以指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或干脆代表另一个世界。在诗人的眼里,也许它是一个完美、神秘、永恒的理想世界的象征。因此“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描述的是一个人间仙境,还是死后世界的意象。这

就要看读者怎么去理解了。“promises”在诗中则更具象征意义。诗人用了它的复数形式,就更说明这点。它一方面可以泛指一个人的义务、责任: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具体地指一个必须履行的诺言,一次小小的约会、一项任务、一份工作或其他人生未尽的事情。而“sleep”当然有它的字面意义也有它的象征意义。它可以指休息、享受,但它也是“die”(死)的委婉语,因此,说它代表人生的终点也不会错。如果说树林的主人和村庄(the village)代表着人类的社会和生活:那么,诗中人“stopping by woods”,不就可以理解为诗人暂时逃离了人类生活或现实世界?而“my little horse”表面上代表着所有的动物。实际上则象征着所有不理解“我”的那类人。从象征意义上来看,诗中人内心的小矛盾是人生际遇中影响人的命运的许多大矛盾的象征。这样,诗中人个人的矛盾便具有普遍的意义了。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矛盾,这种矛盾没有国界,不受年代所限,不管是弗洛斯特时代的人还是现代人都会产生类似的矛盾。

弗洛斯特曾说过:“诗要兴于喜悦,而终于彻悟。”《雪夜林边》一诗正是这样的。《雪夜林边》中的树林可以给人以暂时的快感-缓解现实带来的沉重压力,因此,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与此同时。弗洛斯特也清楚地意识到了理想的负面影响。树林可爱而宁静,但它又有着很大的欺骗性和误导性,因为它诱人放弃行动和责任,背信弃义,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有阴险、黑暗的一面。诚然,人都有软弱和彷徨的时候,他不可能始终如一地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表现出勇敢和忍耐。一旦他承载的负荷太重太久。便会想到摆脱它,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构筑理想世界,寻求心理的平衡和依托。但毕竟是逃避。是饮鸩止渴。不应该沉湎于此而无力自拔,应及时调整自己,抖擞精神,返回现实。它表明了弗洛斯特对如何处理现实和理想的关系的态度:人对理想的追求不要完全脱离现实,完美的理想应当以现实为基础,来自于现实并在现实中实现,徘徊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起点和最终归宿应是现实。现实固然沉重,但也有美好的时刻,像《雪夜林边》的睡梦那样。通过劳动创造的现实给人带来的是衷心持久的愉悦、自在放松的坦然、心满意足的成就感。与虚无缥缈的天堂和神秘莫测的树林相比,这才是真正的美丽,是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尽管在创造它的过程中要历尽艰辛。谈到这里不禁又使人想起了弗洛斯特的那句名言“现实是劳动所知道的最甜美的梦幻”。这是诗人透彻地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弗洛斯特对现实的认识是灰暗的。他很少有欢快豪迈的放歌。他不去赞美春天的回归和夏日里阳光灿烂的绿色草原、群山和枝繁叶茂的树林。他描写萧瑟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和黑暗。在他的眼里,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不是友善和谐的,自然界对人的命运不感兴趣,非常冷漠,常常和人处于对峙状态,甚至充满敌意。人类社会是一个既燃烧着欲望的烈火又凝结着仇恨的坚冰的地方,充满了理智与疯狂、信仰与怀疑之间的撞击,混乱无序,潜伏着危险。他对诗歌的认识也源于这种观点,诗歌是:“正视多方面危险的一种方式,是试图克服或抵御或至少揭示这种危险的一种努力。”所以,在他的诗中所描述的现实往往透出苍凉,展示了人的疲惫、创伤、失败甚至死亡。他的两首代表作《尚未选择的路》和《雪夜林边》都不同程度地让人感受到了现实的沉重和束缚。难能可贵的是,弗洛斯特并没有因为认为现实生活是一场悲剧而消极沉沦,悲观厌世。他将这一切视为自然,以毅力、勇气和理智正视它,平静地理解和正视命运的挑战,以深沉、执著、发自内心的情感去参与现实。

猜你喜欢

树林首诗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上课没人抢》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我想写首诗给你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雨后的树林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