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009-09-30郭海燕
郭海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出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关键词:生活情境 情感策略 关注学生 作业形式 个性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贯彻实施,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有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又有许多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但有些茫然的教学行为有时让我们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时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除了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们还需要活用活动和游戏来巩固新授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玩、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活动。
二、重视情感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从有效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当学生喜欢这个教师时,他才会愿意接受你的意见,愿意听你的教学。
三、关注学生的错误原因,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现实数学课堂中通常能见到的做法是:大量采用操作、游戏、竞赛、故事等形式,使学生“快乐”学习。这些做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问题在于有些教师在采用这些形式时,忽视了数学学习活动的关键,不关注活动的思维质量。学生在“快乐”的同时,有没有获得数学思维上的发展。
四、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1.作业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皮亚杰语)。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operation),它不仅限于书面作业,它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还可以是一件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正应还其本来面目。
(1)设计一些操作、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做到“寓做作业于实践中”。例如:学了统计之后,可以布置调查所在的居民小区(或村民小组)各户的月用水量和用电量,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或者调查报告。
(2)设计一些制作或者创作,做到“寓做作业于创作中”。例如教学“认数”时,学生的认识比较抽象,可以让每个学生做一个计数器,课堂上每个人都可以拨一拨、数一数,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形象记忆。
2.作业数量个性化,出现层次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家庭作业的设计要增加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家庭作业要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它应该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它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愿这个礼物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
总之,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切实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基础,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宋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