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2009-09-30张玉冰
张玉冰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只有放手才能放心
案例1: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是呀,没有老师的放手,学生哪会离音乐这么近呀!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型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放手能让他们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放心。
也许,学习的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要花很多时间,或许还会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与快乐,只有放手才能做到真正的放心。
二、接住孩子抛来的球
案例2:在欣赏《波基上校进行曲》时我建议学生尽情地展开联想。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学生模仿口哨声、有的模仿乐队演奏、有的做踏步行军状……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之后把刚才的感受描绘给同学们:
“像是一群小鸭子排着队去河里捉鱼”,说完又邀请了表演给大家看。
“我感觉到羊妈妈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碧绿的草坡,正领着她的孩子们向草坡进发呢。”
“仿佛这是个大喜的日子,一只老鼠正带着他的兄弟们扛着礼物去迎亲呢。”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音乐教学重知识技能轻体验、重接受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被灌输的“瓶子”,不是老师的“应声虫”,而是“一团待燃烧的火”,是一群有个性、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他们有着独特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性的思考,他们应该在音乐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长。
课改下的音乐课堂,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延伸与拓展。新理念、新课堂、新视角和新课程带给教师和学生全新的空间,是一种全新的实践与探索,为此教师要让自己、让学生、让课堂“活”起来:由单一的“心传心受”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更高转变,使师生的心灵随着音乐一起舞动,让音乐课堂精彩起来!
作者单位:金坛市洮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