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旅游,“科”字当先

2009-09-30朱效民

民主与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都江堰导游科普

朱效民

暑期将至,跟随学校工会组织的赴四川考察团到天府之国的几个名胜景点“考察”了一番。闻名遐迩的天府之国果然是物宝天华、秀色可餐,几乎处处都能欣赏到“青山不墨皆入画,流水无弦有佳音”的怡人景致。当然我们的“考察”也并不都是流连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也考察远古先民的巧夺天工之作,以表示考察者的科学人文内涵与“滔滔不绝”的敬仰之情,如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的三星堆和两千年来依旧造福民众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而这两者均与本文的科普话题有了关系。

不用说,在三星堆和都江堰的介绍、游览过程中,科技背景、科普知识成为非常重要的卖点,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主要问题。如在三星堆的参观中,面对几千年前古人的精美工艺,在令人击掌叫绝的同时也不得不引发疑问:这些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在当时的工艺水平条件下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我们复原的古代工艺是其当时的真实情况吗?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角度对古人的成就进行评论和猜测是否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误导?在都江堰,大家纷纷表达崇敬之情的同时也难免心存疑惑:所谓“四六分洪,二八排沙”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两千年前的设计究竟是自然的巧合还是先贤的匠心?既然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那么该方法为什么在历史上没有推广开来,以造福更多百姓,其留存至今是否有历史的偶然性?

比较遗憾的是,持证上岗的专业导游的解说十分不解渴。或者是平铺直叙,把固定的介绍内容程序化地背诵一遍交差了事,愣是把观众脸上的新奇感一点点地变成了乏味的听课表情;或者是添油加醋,引入一些“美丽的传说”和“神秘的故事”,让人听得云山雾绕、不着边际。究其原因,一是相关背景介绍、科普知识准备严重不足,结果造成解说内容既没有广度,也缺乏深度,而实际上从其营业部销售的有关书籍、画册来看,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说汗牛充栋,至少也可以车载斗量计;二是现场交流互动远远不够,对观众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回应较少,更谈不上组织和引导,导游对观众提出的一些稍微深入的问题往往显得没有准备,或是回避不答、委婉拒绝,或是简单应付、语焉不详;三是常常把祖先取得的、尤其是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令人不可思议的科技成就用神秘色彩进行渲染和包装,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高山仰止、心存敬畏,活生生地把原本应该丁是丁、卯是卯的科学问题变成了美丽动人的传说和虚无飘渺的神话。

近些年来,在大力提高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的时代背景下,科普旅游不仅成为旅游的热点,也成为科普的热点,一些地方甚至还专门设计了科普旅游热线,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此种情形下,充实科普旅游的科学内涵、提倡“科”字当先是十分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

首先,围绕“科”字多作文章,在科普旅游的内容介绍、导游解说方面提高科技背景介绍、科学技术知识的比例。这一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导游进行专门、系统地培训,建立科普导游的职业队伍,提倡科普导游要术有专攻,不能仅仅停留在“万金油”的层次,甚至也可以考虑请专业的志愿者或者退休专家担任导游;另一方面,需要整合相关资源,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支撑,一般来说著名景点及其展览馆通常有展示、储藏、研究、教育等功能,而这些方面的有关信息、知识、成果、资源等都应该成为景点内容介绍、导游解说的强大的数据支援库,并能够不断动态更新,充实扩展。

其次,科普旅游的“科”不仅需要普及,而且需要交流与互动。导游在解说过程中应留出质询提问、沟通讨论的环节和时间,积极回应观众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也是现代科普提倡双向交流互动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导游当时回答不了的问题(这其实也很正常),一则可以通过导游自己再调查咨询予以回复,二则应充分调动本地、本领域相关研究和教育方面的专家资源,如建立专家咨询信箱,通过快捷方便的网络将科普旅游继续进行下去,这实际上也是科普公益性的一种具体体现——科普旅游不应受门票、旅行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为此,可考虑建立诸如“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网站或者出版手册,将观众提出的问题及相关讨论和解答不断进行归纳总结,这一方面可以使导游对观众(包括潜在观众)的兴趣点、兴奋点有更好的把握,另一方面也十分有利于对某些问题感兴趣的观众进行更深一步地探讨和交流,将科普旅游进行到底。

再次,科普旅游,“科”字当先,尽可能减少神秘色彩。尽管对于一些远古的历史事件和片断有时不得不借助“传说”和“神话”加以拼接和想象,但科普旅游,还是应当强调“科”字为先、实事求是,尤其应避免用神秘色彩进行夸张和渲染。这表现在:有关科学的问题应该依靠科学的事实和方法进行探求和解答,所谓“上帝的问题归上帝,科学的问题归科学”;对于尚未取得共识的不同学术观点及其争论应以科学、公开、平等的态度对待之,不妨引导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对于目前回答不了的问题,也应客观地说明和承认,以神话传说等掩盖之实则是科学上的偷懒和逃避行为。有趣的是,笔者8年前参观三星堆时,针对一块显然加工过的表面非常平整的石头,当年的导游介绍说一定是外星人的杰作,因为用当时比石头硬度还差的青铜工具是不可能加工出来的;而今年的导游介绍说,有可能是古人用动物皮革做的绳子沾上金沙一点点磨擦而成。这说明我们对三星堆的科学探讨和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深入或者说进步,而这个认识过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科普内容。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一时解释不了就老老实实地承认,并且可以存疑,留下开放的探索和讨论空间,这其实就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因为,客观和真实是科学、也自然是科普旅游的永恒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猜你喜欢

都江堰导游科普
彩铅画《锦鲤》
国画《李冰垂钓图》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BONBONLAND—2017都江堰·西部音乐节将于国庆黄金周举行
黄希川
拜水都江堰
网约导游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