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留民营生态村为例谈新农村建设

2009-09-29孙丽娜杨永利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村发展模式

柳 松 孙丽娜 杨永利

摘要:文章在分析目前国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留民营生态村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生态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模式,并提出发展生态村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083-0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村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

1生态村概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解决农村地区如何改变落后面貌及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要以农村为依托,通过农村自身体系的发展,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而生态村模式正是农村自身体系发展的一种模式。

生态村是在生态农业基础上建立的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小范围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村要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指导,以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为目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北京留民营发展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留民营生态村发展模式分析

2.1留民营基本概况

留民营是全国生态第一村,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典范。该村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郊大兴县境内,距北京市区25km,土地面积141.3192万m2,耕地109.989万m2。2000年全村总收入2.8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收入1.1亿元占39%;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收入0.9亿元占32.5%;农业产业总收入0.8亿元仅占28.5%;二三产业收入占主导地位。

2.2特色建设

①围绕沼气,建立循环型产业链。留民营建有一个村级总沼气站,是一个大型高温厌氧发酵沼气工程,为村中所有农户和单位提供燃气能源。该工程始建于1991年,分两期完工,是联合国援建项目,工程总池容量300m3,全年生产沼气30m3。

该工程主要吸纳养猪场、养鸡场、奶牛场及人类的粪便,能消化十万只鸡的粪便量。经过发酵,为全村提供能源,并将沼气渣转化为优质绿色肥料,施于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等,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并形

成循环式产业链(图1)。

②统一管理,集约化经营土地。留民营的土地一直以来是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即全部由农场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粮食、蔬菜、果园、养殖场等专业队。这些专业队与农场分别签订协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村民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去从事种植还是养殖;对于没有明确去向的村民,则通过抓阄来决定去向。从而走出了一条统一管理、集约化经营的新的农村土地经营之路。

③广开渠道,吸引内外资金。留民营依托自身生态第一村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以合资、独资、出租厂房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资金,并严把环境质量关,把无污染或污染小的企业引入工业园区,发展绿色工业,并使之成为全村经济支柱。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等产业。这样既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集体和个人收入,又吸纳了周边村庄的劳动力,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④发展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业。留民营没有青山绿水风景逸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但留民营人确独辟蹊径,依靠自己的生态农业优势,发展了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业,并成为了留民营生态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庄园、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公园、垂钓园等旅游项目每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10多万人次,兴办了农产品定点采的旅游项目,周边10个村近百户农民订立了农副产品产销合同,游客可以随手采摘水果、花生、红薯、小杂粮、蔬菜等,既增加了旅游项目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留民营村每年旅游收入达300多万元。

2.3经验小结

通过对留民营生态农村模式的具体分析,其建设生态农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①村落景观丰富多样,创造良好人居环境。②生态产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③注重环境保护,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④注重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⑤居民的理解与参与是生态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3建设生态村的对策建议

分析表明,生态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模式。结合留民营发展模式,总结国内现有生态村现状,发展生态村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充分做到因地制宜,不照搬现有模式。每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不同,即使是相邻的两个村庄也有其各自特点,因此在发展生态村问题上,切忌生搬硬套,要在充分调查研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属于自己的生态村发展模式。②指导思想明确,有强大的领导班子。在我国农村地区,要想发展好,基层村干部的素质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必须要做到,村级领导集体思想一致,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结合本村特点,发展生态文明村。并且这个指导思想能一直坚持下去,不会因为领导班子换届而改变。③依托科学,做好生态规划。发展生态村,仅仅依靠村民自身想办法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有专业知识的专业机构。可以通过上级行政部门或自己联系相关机构专家,做好本村的调查和生态规划。生态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生态农业规划、生态产业规划以及生态景观规划。

4结 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艰巨长远的任务,生态村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生态村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有效模式,但这个模式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完善,是我国的农业、农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张颖.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周学志,汤文奎.中国农村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3] 杨增.大力发展沼气保护生态环境[J].生态经济,2001,(12).

[4] 李维炯,李季,许艇.农业生态工程基础[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5] 边炳鑫,赵由才.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村发展模式
霞溪村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国外生态村生态理念实践及启示
鹰潭市审计局成立了“文明生态村”帮建工作组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新农村背景下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分析
农村公路建设意义重大 问题尚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