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30年来道德教育发展特点概述

2009-09-29余玉花陈正桂胡丁慧

道德与文明 2009年4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道德教育爱国主义

余玉花 陈正桂 胡丁慧

[摘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也是道德教育发展的过程。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道德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时代步伐共同演进的特点:逐渐形成从运动式的道德教育到形成规范的道德教育体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为道德教育的主线;从社会道德教育到个人品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相统一;道德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变;利用现代媒体和社会活动开展道德教育。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德教育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09)04-0075-0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们道德状况的巨大变化,道德教育也因时而变,呈现出发展演变的特点。

一、从运动式的道德教育到形成规范的道德教育体系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道德教育因袭了政治运动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还烙印深深。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道德教育也进一步端正了指导思想。但是,受“四人帮”极“左”思潮的影响和社会极少数人散布怀疑或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极右思潮的冲击,一部分人思想混乱,出现了所谓的“信仰危机”,严重冲击和破坏了思想道德教育。针对上述状况,我党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重要内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

1981年2月,一封写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信《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半月谈》杂志第三期发表,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紧接着,全国总工会、全国伦理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2月,根据党中央指示,规定每年三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它的内容除了原有的“五讲四美”外,又增加了“三热爱”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中共中央还成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来领导这项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改善城乡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运动化的道德教育模式显然已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采用何种教育模式成为道德教育探索的新课题。这中间有一个过程。党的十四大以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央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其中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是重点所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四届六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德”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道德教育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又产生着消极的影响。随着改革伴生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影响人们思想的信息渠道多样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引发社会风气颓废,价值追求扭曲,社会道德水平滑坡,并出现了黄、赌、毒、黑等社会颓废现象。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给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公民道德”的概念,第一次制定了我国新时期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并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规定了道德教育的内容,而是将道德教育纳入了制度规范性的轨道,使其常态化、制度化。

2006年3月,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道德风尚的本质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内容,也为道德教育塑造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公民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指明了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列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三个内容都与道德建设有关。党的十七大不仅重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而且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使道德教育更加规范化。

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一直是道德教育的主线

在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一直是道德教育的重点。在“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活动中,首先强调的就是爱祖国。在这一道德教育活动中,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方针;198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具体部署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将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印发全党,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明确了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并从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创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氛围、提倡必要礼仪、增强爱国意识、大力宣传爱国先进典型和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加强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1995年11月23日,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把大学生爱国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首要目标,指出高等学

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再次强调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把爱国主义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规范的首条就是“爱国守法”,要求道德教育“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爱国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质的重要价值载体和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的第一条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凝聚全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问题。

在举国迎接建国60周年的大庆之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号召:“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求开展系列性的爱国主义活动,通过各种群众性的活动来“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不懈的爱国主义道德教育,其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公民对国家的认同度不断提升,民族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在国家遇到特大困难时,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去克服、去承担,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力量。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在维护主权完整方面,在举办奥运会等国家大事上,爱国主义道德教育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显而易见。

三、从社会道德教育到个人品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相统一

社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社会道德教育并获得较为成功的效果,形成中国道德教育的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道德教育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所带来的深刻社会转型,使社会的道德状况变得空前复杂,道德建设面临着新问题和新要求。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普遍交往和公共生活,使社会公德建设成为了急迫的议题;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性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社会转型使家庭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可喜的是,经过30年的探索,我国的道德建设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日益清晰和明确地将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领域和论域,进而将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三大内容。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道德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的重要结晶。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既作为各自领域内的道德建设,又作为道德建设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个人德性教育的重要性被社会道德教育所掩盖。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个转折,意味着个人德性教育不可忽略。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个人品德建设”同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个人品德建设”的提出,顺应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实际,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推进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

四、道德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公民教育

道德教育长期沿袭了传统“精英”教育的思路,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人们树立国家集体意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需要、舍小家顾大家的觉悟,要求人们无私奉献,强调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依据社会需要、榜样事迹来引发人们的道德追求。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采取灌输性的说教式。实际就是精英化的道德教育,在高校这种教育尤其突出。

但是随着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中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逐渐走出政治化、精英化的一统格局,各种新理念、新视角不断提出并引起思想界或大或小的震动,其中,与后现代主义紧密相连的大众化视角颇具影响力。大众化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跳出传统精英主义的视野,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日常逻辑人手,发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呈现问题,并尝试依据普通民众的思维逻辑解决问题。大众化取向在当代道德教育中也已经出现。

1996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由于其基础性、广泛性、日常性而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但其并非是高不可攀的,荣辱观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要求,因而也适合于广大民众的道德要求。当然大众性的道德要求的提出并不意味着舍弃高标准的道德境界,而是客观认识到存在着道德层次性的情况。对于那些承担重要社会职责的人要提出较高的道德要求,而对广大民众则应提出相应的道德要求。

社会道德的层次性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时代的课题:道德教育是着眼于少数人的教育还是面向大多数?道德教育注重的是基础性的教育还是高、纯、全的教育?现实道德实践揭示,基础性的道德教育更为根本。因为德育既要造就仁士圣人,更要提高全社会民众的一般道德水平;另外,一个人只有在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才能去追求高尚,达到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现实社会道德问题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太少,而是缺乏基本良知和基本道德行为的人太多。因而,道德教育转向公民道德教育、转向基本道德教育符合时代大势,亦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所使然。

五、道德教育越来越注重现代媒体和社会活动的作用

随着现代技术尤其是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媒体从广播、电视、报刊发展到电子书、国际互联网等,现代大众媒体成为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外的又一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和社会化手段,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此,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使道德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各大众媒体尤其是主要新闻单位应当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加大传播道德知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的力度,为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作出贡献。

各地应当在道德教育方面立足于当地的实践,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满足当地广大市民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实践水平的要求,引导群众参加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北京市不仅利用各种特殊的日子,如“地球日”、“水资源保护日”、“普法日”来开展公民公德教育,还抓住奥运会这难得的百年机遇,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文明乘车从我做起”等文明道德活动,在群众精神文明的活动中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海市也开展了诸如:“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活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七不”活动、志愿者活动、慈善事业、“希望工程”、扶贫帮困、“创业者风采报告会”、“先进典型报告会”、“文明在上海”、“讲道德树新风”、“行业树新风、岗位学雷锋”、“振兴中华读书会”等,出现在各行各业的道德实践活动,将上海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氛围营造得浓浓的,为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作者:余玉花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教授,上海200062;陈正桂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讲师,上海200062;胡丁慧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上海200062)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62

[3]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N],人民日报,2009-04-27(1)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道德教育爱国主义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