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2009-09-29姚筠
姚 筠
摘要:本文从批评的角度对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了分析,从学科划分不清晰,人才定位不准;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规范;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考扩招的负面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对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相映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 现状 反思
一、引言
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设计教育大国,艺术设计专业也是中国最热门专业之一,每年有30万的在校生,全国总在校生的规模已经突破100万,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设计教育大国。近几年来,一批综合大学和单科大学设置的艺术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利用多学科的资源开发教育市场、培养艺术专门人才、拓展专业领域的角度来说,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推动我国艺术教育发展和满足艺术行业需求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发展教育的机遇和所带来的效益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一些学科仍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以及专业布局与专业发展不科学的因素。高等艺术教育是比较特殊的教育领域,但艺术教育并非艺术创作,在尊重艺术个性教育和创造性发展的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教育的共性特点。特别在高等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研究艺术教育的规律和专业设置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更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二、现状与问题
1、学科划分不清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
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设置较早,多数院校都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和悠久的办学历史。然而,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教育专业相比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大部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都是附设在美术教育专业下。由于传统艺术院校基本上是按照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因此很难摆脱美术教育的教学体制,也由此造成了学科划分不清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等问题。如此看来,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体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不能明确对培养方向定位的话,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2、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实行的是“2+2”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两年的基础教育加上两年的专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过多地强调基础教育,忽视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从而导致专业课程减少、专业不专、科目间联系不强等弊病。而且艺术设计类院校普遍存在基础性教学与专业性教学脱节的现象。例如,绘画基础课程设置偏多,多是纯绘画技能训练,没有与相应的专业设计挂钩;构成课也存在与专业设计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况。因此,基础课教学必须强调专业针对性,例如,素描课可以开设为设计素描、装饰素描,加强与相关专业的联系。在教学模式上
3、 忽视文化素质教育
艺术设计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广泛,对基础的文化要求比较高,然而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大部分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重视专业课的教学,又加上学生对学习急于求成,把学习当成一种快餐。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且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新的学习结果还可能会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没有认识到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和学习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来支撑,所以不知道文化素质教育会对专业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由于最早开办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不是很多,办学规模小,重视程度高,所以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能基本保证教学质量。但是,后来办专业和招生的急剧扩大,师资不足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又由于最早的一批老教师都到了退休的年龄,相继退离工作岗位,有些中青年骨干教师又纷纷出国,这样最初的师资队伍结构就发生了变化。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缺少教学和直接的设计经验。许多学校缺少学科带头人,专业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许多高校几乎同时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室可以建设、教学设备可以购买,但是教师到哪里去找?许多学校招几个应届毕业生,就草率地办起了专业,如此年轻的教师队伍承担了专业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怎能不令人担忧。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已成为高校中的普遍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专业的正常发展。
5、 高考扩招的负面影响
因为高校扩招,所以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是人太多了,师资准备不足,所以我们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又有点变成职业的一种技能教育,而且因为师资准备不足,所以很多情况又走了老路,就是还是用色彩素描开始来培养人才。目前的问题是每个院校,与他将来人才的市场、与企业的融合度不够,很多学校不太重视这个问题。重视得好的就供不应求,重视得不好的,那就是供过于求。现在我发现大部分学校不太重视这个东西,就是与学生将来要去的那个地方、那个社会、那个企业,那个市场、那个文化的融合度不够。
三、对策与分析
1、 应该打通学科壁垒,整合专业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科体系,实现设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各类院校应相互渗透,各取所长,各补所短,综合发展。如综合、工科类艺术设计专业应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意识、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培养,而美术专业院校的设计专业教学应在逻辑思维、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各自针对不同学科的教育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學形式,教材和教师,利用选修、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等其它不同方式使学生、学科相互交叉,适当拓宽专业口径,且重点突出,综合发展,培养专业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学科和办学条件,制定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体系,在满足社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不同院校传统文化优势,建立艺术设计特色办学的思路,将院校已有的学科研究成果,归纳、整合为特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打破“纯艺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2、 个性化的办学模式。
近几年,随着艺术类高考生的直线上涨,高校一哄而上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根本不考虑自己院校的特点,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也硬要上。我认为高等院校应端正态度,深入探讨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特色,制定学科方向,确立自己的教学特点、办学规模和培养目标。根据所在地域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办学优势以及社会需求来确立办学理念,追求个性化办学的风格。
3、 加强艺术文化教育,增加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
现代设计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宽泛,它不仅需要深入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涉猎多种其他学科。由于现代设计是构建在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之上的,因此,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是保证设计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整体艺术修养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学生作品品位的高低。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应有选择地开设文史、哲学、宗教、民俗、经济、社会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相关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4、师资结构有待充实与调整
师资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基础,如果忽视了师资的建设,即使是这个学科本身再有前途,也会影响它的发展与成长。一些老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相继去世,而近二十年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些学科如陶艺、漆艺、金工等专业并没有发扬光大,新一代教师并非安分地从事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而近几年成长发展较快的专业,如装黄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工业造型设计等专业,绝大部讲师资来源仍是艺术院校和本学科培养的毕业生为主体,况且全国已有近300家院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其师资水平可想而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它潜在的危机。解决师资的危机,有以下几个办法可行:a、聘请职业设计师做兼职教师;b、吸收专业能力强的本科生加入到教师队伍;c、高校教师之间友好合作,优势互补。
5、 把好招生关口。
对高中学生文化素质低,而艺术类高考文化课分数要求低又转学艺术设计的学生不仅要有所控制,在高考录取时也要严格把关,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不能一味地扩大招生,鱼目混杂。为了将来的培养以及学生走上社会后的专业发展,在招生时宁缺勿滥,以保证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既为本学科也为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把好关口。只有长时期地坚持,扭转人们轻视文化课和以走“文转美”为捷径的观念,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利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始终贯彻着高要求、高标准的录用准则,拒绝迅速扩张带来的高额利益的,稳定的教学质量和卓越的教育成果。
四、小结
我们有必要冷静理智地认清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今天,我们正处在中国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设计业的发展,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1世纪,通过对25年来中国设计教育的回顾与反思,重新理清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的思路,取消全国“大一统”的专业设置与办学模式,重新思考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设置,在办学模式与专业特色与区域经济产业相适应,重构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只有从源头上去真正构建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的中国设计创新人才,积极参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才能在21世纪实现中国制造产业的真正崛起与腾飞。使设计教育真正成为中国现代制造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共同迎接“中国设计”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1、徐汉,《对当前艺术教育的反思》,美术大观,2007
2、赵军,《对我国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教育现状的反思》,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2007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论文集, 2007
3、 陈向阳,《对转型期高校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焦作大学学报,2007
4、 李冰,《浅议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作者:
姚筠 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