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
2009-09-29项明权
摘要: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民主革命时期,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应当充分发展,主张保护民族工商业。社会主义过度时期,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从强调发展、利用转为利用、限制和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期有过“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认识。
关键词:毛泽东 利用资本主义 历史演变
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思想,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利用资本主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利用、吸取、占有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在我国民主革命和建设中,这个“资本主义”不是泛指一切资本主义,而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即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对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来说,如何认识和正确对待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又必须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对此,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 结合中国实际, 从理论上深刻论述了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对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的初步认识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30年代末,这是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形成的第一阶段,毛泽东从根据地的实际和革命战争需要出发,认识到发展、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提出鼓励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并争取实现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
毛泽东从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时候起,就十分注意党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1929年一月毛泽东朱德颁布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宣布:“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1] 1932年一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布的《关于工商业投资暂行条例的决议》中明确地规定了“鼓励私人资本的投资”、“允许私人资本…自由投资经营工商业”[2],到1934年一月,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中在总结根据地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我党对私营工商业实行鼓励、保护的政策。这些思想在后来的实践中有进一步发展,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我们“并不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工商业,而且还要鼓励这些工商业的发展。”[3]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为实现团结抗日建立统一战线,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战时的财经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保护私人工商业的自由营业”[4]
二、新民主主义“需要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
第二阶段从30年代末到1948年党的九月会议之前。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之下,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毛泽东对中国利用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这些思想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所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著作中,其基本内容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需要一个广大的发展,这不仅仅对资产阶级有利,而更有利于无产阶级,从而对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肯定。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不可避免的结果。”[5]随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未来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其中的经济方面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后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更是精辟的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建设纲领中的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他指出:《论联合政府》与《新民主主义论》不同之处在于:“确定了需要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下是无害有益的,”[6]他在解释“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的问题时,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的,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7]“我们这样肯定要广泛发展资本主义,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8]到1947年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继续强调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还是必须允许它们存在,并且按照国民经济的分工,还需要它们中一切有益于国民经济的部分有一个发展,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9]
三、从利用、限制到改造、消灭
从1948年9月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第三阶段,提出对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
毛泽东同志在七大前后所肯定的需要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思想,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共同纲领》中,继续得到原则的肯定。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上发生了变化。在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报告中,毛泽东虽然重申了六大、七大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但首次批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新资本主义”的说法,强调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决定作用。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指出:“现在点明一句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0]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把私人资本主义看作了国营经济的对立面,明显的强调了私人资本主义的消极作用。不久,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在肯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必要性的同时,明确的提出要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限制的主张。他说:要没收帝国主义者和中国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使人民共和国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对于私人民族资本,在革命胜利之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的利用它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但决不能让它不受限制,任其自由泛滥,要对它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11]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问题,.由过去提出的鼓励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转变为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实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和限制的政策措施,从而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的思想本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进一步的增长,并要求摆脱人民政府的限制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因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激化起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对待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急剧变化,即由过去利用、限制转为改造、消灭。1952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统战部的一份文件上批示说:在打倒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1953年6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思想,就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还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要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1955年10月,毛泽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现在的任务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使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在6亿人口的中国绝种,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很有意义的好事[13]。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伐,并急于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结果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总之,在1948年9月—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前,毛泽东对利用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上强调的是既要利用,又要限制,即由过去强调“发展”转向了“利用”和“限制”。从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开始,毛泽东强调对资本主义经济由利用、限制转向实行改造,即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质就是消灭资本主义,使之在中国绝种。
四、提出消灭资本主,又搞资本主义
进入社会主义初期,毛泽东在1956年底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这是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发展演变的第四阶段。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刚刚建立起来的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能包揽社会所需。在全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因为社会上有资本、有劳动力、有社会需要,使这种“地下工厂”“地下商店”的出现成为一种客观的需要。1956年11月30日,民建的负责人黄炎培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就谈到了这一情况,他说:自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大部分工商业者的表现是好的,少数人消极;“白天社会主义,晚上资本主义”;还出现了地下工厂、地下商店等。毛泽东知道这一情况后,于1956年12月3次约见黄炎培等工商界人士,谈了他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认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他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他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可以开私营大厂,订立条约,18年、20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20年、100年也不要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就叫“新经济政策”。[14]
从毛泽东上述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出现的“地下工厂”、“地下商店”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他允许一部分私人资本主义再搞,让他存在和发展,仍有积极的和进步的作用,他可以满足人民的部分生活需要;可以使社会闲散资金利用起来,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不仅如此还可以对社会主义工商业起一个促进和竞争的作用。当然,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时期允许“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与新民主主义时期提倡的发展资本主义有很大不同。这一时期允许一部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让资本主义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起一种补充作用。可是,这些思想火花虽然比较符合实际,也给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启迪,但当时由于受党内日益发展起来的“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形成具体政策,更没有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毛泽东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既是对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符合中国的实际的。这一理论成果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理论的内容,奠定了我党制定利用资本主义政策和实践的理论基础,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对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不过,毛泽东对利用资本主义问题在认识上并非前后一贯,在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即由过去强调发展、利用转为改造、消灭,这一变化,反映在实工作中,造成在社會主义改造后期急于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失误,把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有一定积极作用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过早地消灭了。
注释:
[1].转引自《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M]:乔宗寿著,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67.
[2].转引自《中国经济通史》中卷[M]:孙健著,北京:人大出版社,1152.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9.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15.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0.
[6].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75.
[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
[8].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23.
[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54——1255
[10].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5.
[1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1-1432.
[12].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81.
[13].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5.
[14].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70.
作者:
项明权重庆三峡学院政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