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地理课堂教学永恒的旋律

2009-09-29骆君柳

地理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爱国主义课本

骆君柳

初中地理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一内容,寓德育于日常的知识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地理教育既传授知识又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品学兼优的有用之才,是地理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永恒的旋律。

一、运用地理学史燃起学生爱国之情

地理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地理学史知识,将这些知识有机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去,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学习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节知识时,穿插讲述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如古代的灵渠、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现代的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上述内容的讲述,可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进取的精神,热情讴歌我国光辉灿烂的地理科学文明史,燃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利用阅读材料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本中的数据与阅读材料来讲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如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神舟”五号、六号载人宇宙飞船升入太空;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等已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吃饭、穿衣等问题。通过阅读和讲述,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结合地理国情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具体的地理事实材料分析和论证,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讲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时,用课本中的数据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得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所以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甚至出现了资源危机。应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我国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教育学生对优势自豪而不高枕无忧,对劣势关注而不妄自菲薄。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位置优越、人口众多、各民族团结友好等地理内容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美好、祥和,同时又认识到我国地大物薄、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建设祖国、报效祖国,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妙用教学地图升华学生爱国情操

地理课本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地理景观图、素描图等,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学生读图、教师分析解释,使学生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疆域辽阔、山河壮丽、物产富饶、森林和草原广袤、地形多种多样,使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伴随着读图、讲图的过程油然而生。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地图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

五、借助课外活动拓展德育教育途径

地理课外活动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是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活”的德育素材。寓乐而教,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之中得到思想升华教育。如每学期可指导学生编撰“中学生地理手抄报”、绘制地理漫画、举办地理知识竞赛、撰写地理小论文等,使爱国主义教育融于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之中。

六、常用乡土材料强化学生爱国主义行为

家乡是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起点和源泉,它是祖国的一个部分,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祖国”。因此结合教材内容,加强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树立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如奇瑞,中国人的骄傲、民族汽车品牌、芜湖的形象代言人;海螺世界知名企业,其水泥产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PVC型材产能居全球第一。已成为芜湖走向世界的新名片;鑫科,实现了江城“中国名牌”零的突破。通过这些“活”的德育素材,激发学生产生浓烈的乡土之恋,进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之隋、报国之志。

总之,地理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融注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只要把最有说服力的材料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就能促使地理教学和德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使德育成为地理教学中永恒的旋律。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爱国主义课本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淘气包马小跳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