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 参与课堂
2009-09-29钱鸿霞
钱鸿霞
一、关注情感,营造积极参与的氛围
新课程体系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上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活动中的朋友,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情舒畅,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才能敢想、敢问、敢于创新,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学生进行亲切交流。当学生感到困难时,要给予关怀、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要常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如“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解答,好吗?”“你能把你的见解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听听大家的意见和你的想法是否一致,好吗?”“下面请同学们来认真倾听某某同学的高招”等,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二、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参与的动机
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会在他们的思维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营造适宜的氛围,突出教材的动态性,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能让学生触景生情、由情创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台湾省”一课时,先指导学生通过配乐朗读“乡愁”,并以音乐烘托气氛,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场景,情景交融,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验内心情感,心灵受到感染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三、质疑问难,增强主动参与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质疑问难,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更深人参与的表现。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重要的意义。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要“学会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如在教学“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优势时,学生问:“我们这里正在铺设天然气管道,那么我们要用的天然气是不是来自西气东输工程?”教师若有所思:“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能解答呢?”教师的话既肯定了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接着通过读图、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解决疑问,获得新知。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这既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
四、联系实际,促进主体参与的行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内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事物人手组织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多与地理学有密切关系或具有地理背景,如在学习“中东”一节时,可先让学生听这样一则报道: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10时35分,美英联军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实施了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第一轮空袭,标志着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4月中旬,美军攻入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被推翻。4月下旬,美军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针对以上材料,可提出问题:“中东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展示相关资料、图片,纷纷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节课的引人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从中体验到了学地理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五、动手操作,强化体验参与的乐趣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看百遍,不如经手一遍”。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观察、分析,既可以发现规律,获取新知,也能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合理组织、调控,让学生逐渐进入兴奋状态,使课堂教学产生一浪未平一浪又起的高潮,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多为讨论型、观察型和实践型,但实验型的活动较少,而地理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自然学科,有时需要用实验来说明科学道理。如学习“地球的公转”时,学生对地球公转为什么会产生四季的认识有困难,这时可增加四季变化的小实验,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手、边想边操作的习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使学生对四季形成的原因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探求新知的本领。
六、展示成果,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
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材料、实践技能去探索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在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时,学生收集了许多亚洲的图文资料;在学习“人类居住地”时,学生收集了世界上各式各样的“聚落”类型;在学习“日本”时,学生收集了樱花、和服、日本的发家史、富士山、汽车、照相机等文字资料和有关图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展示的丰富翔实的资料,甚至有许多是教师都不熟知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创建一个“合作型的课堂”。通过收集展示资料,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也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使师生在对话合作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