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初探

2009-09-29牟哲富

地理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风带气压气候

牟哲富

一、衔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

1、课程的分类目标为初、高中教学的科学衔接提供了依据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以及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表述是一致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被要求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延续的,同时,在目标达成的侧重点上,又是有变化的、渐进的。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初、高中教学的科学衔接提供了方向初、高中地理都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等。这就要求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教学,教师都要密切联系生活知识,都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要引导科学性与学科性的学习评价。

3、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为初、高中教学的科学衔接提供了目标以“天气与气候”为例,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气候的目标比较全面,知识上偏重感性层面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等,能力上有一定的强化——要求通过图表分析来获取知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蕴含着很高的能力要求,即对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进行原理上的分析。

4、教材编排“板块”为初、高中教学的科学衔接提供了基础高中地理沿袭了初中地理的“板块”结构,除了正文外,还有“阅读”和“活动”,《历史与社会》除了正文外,还设置了大量的阅读卡,虽然没有“活动”板块,但有大量以文字或图表为背景的问题,相当于高中地理“活动”板块的功能。因此,尽管《历史与社会》和《科学》中地理知识非常有限,还是为与高中地理的科学衔接提供了基础。

二、衔接的基本点

1、学习方式上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流。针对初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总体上喜欢的占绝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活动”差异比较大,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45%以上的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真正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学质量一般的学校,却有50%的学生仅仅是担任记录员的角色。“关于探究学习”,大多数学生希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总结规律”及“经常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因此,教师在实施高一地理课堂教学时,要坚持让学生多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千万不能贪图方便搞“一言堂”或“虚假”问答。

2、思维方式上在不同学习阶段,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是有差异的。突出反映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初中阶段多倾向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高中阶段多侧重于聚合思维,要求引导学生将各种信息朝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从思维的形态上看,《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或高中地理教材,都强调直观形象思维——借助于地图这个表象来解决问题,这正是衔接的基本点。如同样是“气候”知识,初中的目标是让学生看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以及典型气候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往往是教材中有明确信息的);高中的目标是让学生分析某一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等,如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的成因,就要运用(纬度与海陆)位置、风带和气压带、洋流甚至是地形等信息。

3、评价方式上《历史与社会》要求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为激励和调控,从而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等。两者比较可以发现,高、初中都强调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时注意激励性、注重过程性,但在能力评价上,高中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在评价衔接上,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注意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三、衔接的基本要求

1、知彼知己“知彼”,是指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和习惯等,“知己”是指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能力制定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要实现师生间的教学和谐,了解学生是前提。了解的方式有与学生交流、问卷调查、检测等,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充分利用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的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多开发学生的思维。

2、量力而行“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组织教学。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教材第52页活动:据图2-33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给南北纬10°-20°之间和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气候带来什么影响。当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气压带、风带及海陆关系推断出气候特点。但由于《历史与社会》及《科学》对气候知识做了淡化处理,学生的基础是很薄弱的,这时教师就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形象化,需要花时间为学习新课做铺垫。具体到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世界气候分布图,让学生明确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甚至可以让学生回顾该气候的主要特点。

3、温故知新让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实际上正是知识衔接的基本思路。如讲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适当复习气候分布的知识,再让学生分析在不同的风带与气压带影响下形成的各种气候特点。“温故”不是简单地复述知识,而是通过具体的情境,立足于高中的方法,归纳、分析、综合出对应的初中知识。虽然知识还是原有的知识,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能力上无疑提高了一个层次。

4、行之有效教学的灵魂在于有效,有效又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尤其是评价方面。高一阶段在继承“激励性”评价的基础上,必须强调科学、规范。如某次听《历史与社会》课,教师根据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的情境,提问:茶树适宜种植在哪类地形区?学生答:丘陵。教师给予掌声鼓励。这种评价方式不能被高中教学“继承”。高中时遇到类似问题,一是可以直接不定这个答案,二是可以提出诸如辽东丘陵为什么不能种植茶树的反命题,从而逐渐引导学生找到答案。

猜你喜欢

风带气压气候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初见
带雨梨花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近40年玉树地区地面气压变化特征分析
全程健康教育对高压氧治疗引起气压伤的影响
气压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