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气温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2009-09-29陈娟
陈 娟
教学设计思路与特点
(1)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爱地理、爱生活的情感。
(2)紧扣主题选取教学内容,整合教材,科学地安排各教学环节。
(3)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新颖独特的课堂活动,学生自己演示、讨论、合作、制图以及用独特的形体作业方式等,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绘图读图能力、探究能力,构建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
课前准备
提前制作月份卡片12张,正面写上月份,背面画上相应富含寓意的图案。在授课中择机发放,供完成形体作业和奖励之用。
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图片:北极熊和长颈鹿。
师:这两种可爱的动物大家都认识吧,它们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到厌倦了,想互换地方生活,你认为可以吗?
(可爱的动物符合初中生认知能力。能提高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学习内容)
[分析]
师:气温和人类有关系吗?(肯定有)那就让我们来“七嘴八舌话气温”。我们的哪些活动会受到气温的影响呢(进入“气温和我们”话题)?
学生发言,教师播放“重庆2006年高温干旱”、“2008年初江西油菜遭受低温冻害”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气温是如何影响生活、生产的,并注意利用课本上的案例。
师:德国商人发现,夏季气温每升1℃,就会新增230万桶啤酒销量,气象公司便开发出啤酒指数,供啤酒厂作为调整产量的参数;日本则开发出空调指数,因为,他们发现夏季30℃以上的气温多一天,空调销售就增加4万台。另外,还有冰激凌指数、泳装指数等,都和气温有关系。你知道什么是冰激凌指数吗?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指数与气温的关系。
看来气温和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关系怎样呢(十分密切)?
(适当补充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结合乡土地理,让学生学会关心实事,加强对家乡的了解)
(过渡)师:因为密切,所以每天天气预报都要给大家播报气温,可是,他们播报的气温是用什么测得的呢(温度计)?
教师展示一支温度计教学生读、写温度。
师:这个温度能不能作为气象部门采用的数据,来分析今天的天气状况(不能)?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气象站,了解气温的观测(进入“气温的观测”话题)。
学生看课文“阅读材料”,并提出疑问,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探究精神。并让他们互相解决问题,及时表扬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鼓励课外积极学习)
师:为什么要在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测气温?据气象站工作人员说,因为这四个时刻有代表性。当然,观测的次数越多,获得的信息就越详实,更有利于分析。因此,人们发明了温湿度传感器,它每分钟都能向电脑输送气温数据。
展示百叶箱里的温湿度传感器图片(让学生感受更直观。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愿望)。
(过渡)师:同学们都在重庆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有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重庆气温的变化情况(进入“气温的变化”话题)?
教师指导学生描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并引导学生用简单曲线表示气温高低的变化。再由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绘制过程,并指导学生读最高温和最低温。
(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画法和步骤,每阅读一个步骤,就用动画相应地展示在课件中。这样把文字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更易接受和掌握)
师:我们大概在什么时候经历一天中的最高温呢(学生读图回答)?当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现象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时称酷暑。连续的高温热浪,会使人生理、心理不能适应,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同理,让学生认识一天中的最低温,并让学生看图片认识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
(知识前后呼应。一方面强化了气温和人类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给学生补充了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地理)
师:我们从图上能得到气温日变化的最大差值吗?
教师指导学生计算气温日较差,并结合当天的实际计算。
师:这是在重庆,那其它地方呢?记得去年暑假,我到新疆的昭苏,去的时候中午要穿裙子,气温有30多度。可是到了晚上,温度只有几度,冷得我直打喷嚏,晚上睡觉的时候要盖棉被。新疆在8月底的时候,气温日较差很大,难怪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
(以亲身经历说明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倍感亲切)
师:曲线上还有很多的数据,把它们平均得到的值叫什么呢(日均温)?
请学生自己计算日均温,并简单介绍积温。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月均温的概念,并阅读重庆多年平均月均温表格。
(过渡)师:表格数据虽然方便,但不形象,不好直接看出重庆的气温年变化规律,怎样表达更形象呢(用图来表达)?
师:请大家按照课本P52的步骤,仿照P51的曲线图,根据给出的数据绘制一幅家乡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看谁画得又快又好。还可以依据教师为大家提供的悉尼的多年月均温,画出悉尼气温变化曲线图。
(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画好后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让大家互相点评,指出画图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完成“重庆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读最高温、最低温以及出现的月份,计算气温年较差,并以“悉尼气温曲线图”为例比较南北半球气温曲线。
师:北京是祖国首都,让我们再去了解一下其气温变化吧。
课件展示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学生读最高温、最低温以及出现的月份,计算气温年较差。
师:大家现在把这三个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放在同一个坐标中来比一比。
课件展示重庆、北京、悉尼三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通过三个地区的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气温年变化规律。
(知识适当加深,但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容易。也为以后的地理学习奠定了基础)
师:可这些都是在陆地上,那海洋上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觉到。夏天白天到海边去游泳,脚踩在岸边觉得地面很烫,而水里却很凉快。可见,水是个“慢性子”,吸热比陆地要慢,因此最热月要向后延迟大约一个月。因此,海洋上最高月均温在8月,同理,最低月均温出现在2月。
(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回归]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在游戏中复习知识。请得到卡片的同学自愿登台完成形体作业。
游戏规则:(略)
游戏问题:现在是几月(x月,拿到x月卡片的同学举高卡片,并大声说:“x月”)?北半球大陆上谁最热?北半球海洋上谁最冷?……南半球呢?请你们调整自己的高低变换成北半球重庆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如果现在在南半球大陆的悉尼呢?……
(独特的形体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学习的趣味性,具有参与面广、操作性强等特点。既复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检验了学习效果,同时掀起了教学高潮)
张文革教研员、付申珍高级教师点评:①恰当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如说明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气温日较差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自主选择绘制代表性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等;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如鼓励大胆质疑、课后探究。②课堂结构设计精妙、独具匠心。新课引入贴切、自然,如通过北极熊和长颈鹿互换生活环境引入新课;引用资料新颖,佐证性强,如啤酒指数、空调指数等;各环节承转自然、流畅、简洁;重难点把握准确、处理得法。③课堂教学有深度,拓展适当。课堂中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有思考价值,如动物换地生活是否可行,典型城市气温年变化规律在哪里……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图能力等。④亮点突出,具有借鉴价值。通过众多学生参与的形体作业形式,既归纳总结了课堂知识,检验了教学效果,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展示了整体美感,创设了独特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