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2009-09-29刘振泉姚智君

地理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耕地粮食生产

刘振泉 姚智君

中国人均粮食消耗正处于消费结构快速转换和消费水平快速增长时期,随人口快速增长,人均耗粮和粮食需求在增大。粮食安全始终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当然培育稳健优质的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生产稳健优质

1、审视国情,关爱我国粮食安全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也依然长期存在。一方面是扩大播种面积的余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种粮队伍老化,时而有不法经销商哄抬粮价,还有少量“硕鼠”从海关走私粮食出口,增加了国内粮食安全的风险度。

2008年7月9日胡锦涛主席曾在八国峰会指出:“近来,粮食价格上涨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不仅事关各国经济和民生,也事关全球发展和安全。当前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把全球粮食需求增加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态度。在人类社会农业生产力空前提高的今天,我们并不缺乏解决粮食问题的手段,关键是要本着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有效协调政策和行动,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重视粮食生产”是胡主席提出的4点建议中的首条。

2、粮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我国目前人均占有粮食约400千克,离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社会人均粮食600千克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随着人均耕地锐减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农业自然灾害总体呈加重趋势。在国际不确定因素增添的背景下,粮食生产不稳定且起伏较大在区域上表现明显。如何培育稳健优质的粮食生产,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事关大局。因此,把“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放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首位是十分必要的。

二、“五大引擎”拉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为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各地纷纷出台激励措施,合理进行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的调整,集中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导向。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使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即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直补、农机购置直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补贴。

1、农业基础建设要长期抓,粮食安全警钟长鸣

当务之急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关键之举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即狠抓农田水利建设,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狠抓生态保护和建设。继续推行农资补贴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各地开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这充分表明中央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弦要始终紧绷。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促进粮食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

2、粮食是农业各部门发展基础,也是农业合理布局的关键

粮食是农业其它部门赖以发展的基础,这不仅因为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还因为只有满足了粮食需求之后,才可能有多余的耕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用于农业其它部门发展。我国山地、丘陵区和农牧交接地带盲目毁林(草)开荒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行为,大多是由于地区粮食供应不足造成的。可见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3、科学解决粮食生产的结构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仍然是注重口粮,忽视饲料用粮(饲料工业)和工业用粮(食品工业),重视粮食(口粮)产量,忽视粮食品质(优质粮)。所以劣质粮卖不出去,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直接拿籼稻喂猪的现象。这需要采取如下措施:①保持人口低增长;②加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③加强生态建设;④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⑤降低粮食损耗,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与扩大优质粮生产;⑥利用非耕地资源生产食物;⑦完善粮食贸易中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力度;⑧尽快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法,建立区域平衡与协调的粮食安全体系。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效益

1、正确看待我国耕地资源国情,努力实施保护耕地与节水战略

人均耕地少且分布不均,耕地质量差且地力退化严重是我国耕地的国情。因此要坚决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等基本国策,惜地如金。应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适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必须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加大对耕地投入与保证质量相结合;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各地培育稳健优质的粮食基地。如新疆西北等地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注重发展订单农业,扩大产业化经营规模,建立高效农业试验区。

自然灾害中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是干旱。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当人口到16亿时,我国粮食生产需水供求差额将达1300~1500亿m3。面对这一现状,应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立足田间节水,遵循需水规律,结合区域特点,努力在灌溉区开展田间微型节水工程建设,配置田间软管送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备等,完善监测服务网络,提高农田灌溉的调控能力和用水的生产效率,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农田节水格局。同时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布局,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节水高效农作制度,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把我国华北的“鱼塘-台田”、江南的“猪—沼-果”、珠三角的“三基农业”生态农业模式发扬光大。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孕育现代高效农业

荷兰政府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气候特点和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采用适合资源结构的农业技术;发展工厂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率;积极采用资金密集和高新技术发展设施农业;实行严格与周密的科学管理;独特的荷兰拍卖市场使花卉业真正成了世界性的产业。这让我国农业受益匪浅:①巩固和发展农村的科技培训和推广体系,提升农民的农科素质;②发挥区域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目前我国各地农业生产的结构雷同);③依靠科技发展农业专业化与现代化;④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使产业升级、产品增值,促进农民脱贫致富;⑤学习并创建像荷兰那样的高效农业开发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从而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积累有益的经验。如北京锦绣大地培育出现代高效农业,以无土栽培和工厂化生产技术为依托,形成了高质量、高产量、无公害的蔬菜生产的现代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的全年生产……。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育种、太空诱变育种等多项生物技术,能让“锦绣大地”高效农业凸显新时代的生命力。

3、构建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48%左右,与美国8l%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85%的成果转化率,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广大农民对科技的迫切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率,要防止农技推广体系在一些基层地方“线断、网破、人散”等名存实亡的局面。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已成为科技兴农的当务之急。

4、根据市场信息优化种养结构

美国农业生产者能够敏捷地根据市场信号调整种养结构。而我国农民则转身步伐较慢,不善于“见风使舵”,因此在自然灾害与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竞争中往往吃亏,难以从中分享合理利润。农民应根据国际与国内及当地市场信息优化种养结构,不能继续奉行等、靠、要等观念,千万莫要低估自己的智慧。按照市场需求这个“指南针”来调整种养结构,结果肯定要比盲目种田和跟“风”养殖好得多。

从当前我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到“全球经济危机”,告诫人们培育稳健优质的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耕地粮食生产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食品与水
把粮食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