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淀成本效应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2009-09-29汤吉军

江汉论坛 2009年8期

汤吉军

摘要: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心理理性角度阐述沉淀成本效应的理性逻辑,打破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决策无关性命题,从而表明沉淀成本效应存在本身就是在心理成本约束条件下的一种理性行为。因此,一方面,需要承认和理解沉淀成本效应存在的普遍性;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恰当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克服沉淀成本效应,加强沉淀成本管理,从而创造出一个没有沉淀成本的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效应;心理理性;行为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8-0013-05

一、问题的提出

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完全信息或者理性预期,因而,认为人们仅仅根据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大小进行决策,与行动相关的沉淀成本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不应该进入有关连续还是中断行动的决策中。以前投资的货币、努力和时间等沉淀成本已经支付了,因其没有再生产的机会成本,所以不应该影响当前或未来决策,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沉淀成本决策无关性,即沉淀成本大小无关紧要。在某种意义上,即使这种简化是必须的,我们能否争辩说,我们已经真正找到了一整套建立的那种有效且有用的经济学简化假设吗?如果以前的这些投资激励人们继续执行当前的决策,则被称为沉淀成本效应,因沉淀成本效应被新古典经济学家视为一种错误或谬误行为,因而作为非理性行为排除在自己研究范围之外了,从而教导我们像新古典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不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吧”。

然而,在现实经济条件下,虽然机会成本对最优决策重要,但是人们进行最优决策往往受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的影响。例如,由于已经在风险企业中投资很多,所以需要继续经营;由于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所以抵制技术或制度变迁;人们对职业或者专业进行了大量投资,所以不愿意转换研究领域;在银行业,追加资金往往贷给那些无法支付债务的企业,等等,使决策者难以忽略以前发生的沉淀成本。

实际上,人类当前决策是在已知不可逆转的过去和不确定性未来进行的,并不能达到新古典经济学所谓不受任何情感左右的完全理性决策,因而心理上的直觉、情感、认知,以及对以前决策及其结果的有限记忆等,都会影响决策者的当前或未来决策。这一复杂观点将人类行为看作是对给定环境的适应过程,是以因果关系的判断和短暂的知觉条件为基础做出的。因此,在不确定性(或有限理性)条件下,决策者无法实现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完全理性或理性预期,很容易造成预期偏差而出现投资错误,所以,决策者往往向后看,不得不考虑以前发生的沉淀成本或历史成本,很难将它一笔勾销,出现大量沉淀成本效应(Relevance of Sunk Cost)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尊重沉淀成本变成一种常态,是决策者避免心理痛苦、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理性行为。

二、沉淀成本的内涵及其形成条件

沉淀成本是指投资承诺之后不能得到补偿的那些成本损失。换言之,沉淀成本是指初级市场上资产购买价格与二级市场上资产再出售价格的差额,往往与历史或真实时间因素变化有关,成本是否沉淀取决于决策时成本是否得到完全补偿。如果投资成本不能得到补偿,就会出现沉淀成本。那么,在现实条件下,有哪些主客观条件使投资成本发生沉淀成本?究其原因如下:

首先,经济主体有限理性或准理性和环境不确定性是产生沉淀成本的重要条件。一方面决策者并不按照数学推理、贝叶斯规则进行风险决策,而是用简单的启发式推断(Heuristic),使投资者主观上面临有限认知能力,特别是在未来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只能依靠猜测进行投资,很容易出现投资失败或投资错误,这意味着决策者不可能事先知道各种决策的未来结果,无法拥有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完全知识。因此,以前的经历常常构成当前决策的基础,从而将过去发生的一切作为决策信息源。特别是固定资本投资,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其市场价值也会发生贬值,从而带来无形的资本损失,这也是典型的沉淀成本。例如,技术进步或产品创新都会摧毁原有资本价值。

其次,专用性有形和无形资产投资成本是产生沉淀成本的客观条件。资产专用性是指资产被转为他用所带来的损失,威廉姆森将专用性资产划分为四类:(1)设厂位置专用性。例如,在矿山附近建立炼钢厂,有助于减少存货和运输成本,而一旦厂址设定,就不可转作他用。若移作他用,厂址的生产价值就会下降;(2)物质资本专用性极强。设备和机器的设计仅适用于特定交易用途,在其他用途中会降低价值;(3)人力资本专用性。在人力资本方面具有特定目的的投资。当用非所学时,就会降低人力资本的价值;(4)特定用途的资产,是指供给者仅仅是为了向特定客户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而进行的投资,如果供给者与客户之间关系过早结束,就会使供给者处于生产能力过剩状态。专用性物质资产和人力资产一旦从初始生产性活动中退出,其投资再生产的机会成本很小,甚至没有,因而无法通过资产再出售价格得到完全补偿而出现沉淀成本。

再次,在给定资产出售价格不会降低的情况下,交易成本的存在也会导致沉淀成本,特别是当交易成本提高购买价格或降低资产再出售价格,因信息不对称出现“柠檬”问题,使专用性资产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由于市场交易成本昂贵,需要企业或长期契约等非市场制度的存在,因交易成本会进入企业中,也会导致因专用性投资被攫取准租金出现敲竹杠行为,以及委托代理成本等,使投资资本效率下降,造成资本投资损失而产生沉淀成本。特别需要指出,交易成本本身往往具有沉淀成本性质,这是因为,交易成本往往是时间和精力支出,往往具有非货币支出性质,很难转为他用而变成沉淀成本。

最后,政府管制、契约承诺、税收政策与折旧制度等,都有可能产生沉淀成本。在新古典完全理性条件下,一是人们的决策是完全理性的,没有思考过程和时间因素,总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二是人们对未来的信息完全,对未来的预期是没有偏差的,不会基于情感做出判断,从而也不会出现预期落空。这样,经济主体可以把可能的结果排序做出满足最大偏好的选择。这些条件试图说明最佳手段与目标的约束条件,从而没有给沉淀成本出现留下空间。既然沉淀成本是指投资已经发生、并且无法得到补偿或回收的那些成本,无论当前采取什么行动,沉淀成本都不会改变,所以完全理性的决策时仅仅考虑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忽略沉淀成本恰恰是最大化行为的直接反映,从而体现沉淀成本无关性。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假设经济主体对未来信息完全,没有任何投资错误发生,完全知晓其沉淀成本不可能改变,所以人们理性选择时应该忽略沉淀成本,沉淀成本不重要。因此,大多数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教科书,由于坚持完全理性假设,都把这一说法看成是一项基本经济学原理或者作

为理性选择的真谛,强调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然而,由于新古典完全信息或理性预期假设难以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得到满足,投资者主观上有限理性,同时客观上环境不确定性,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导致理性投资失败,出现沉淀成本,使投资者遭受心理痛苦。这些沉淀成本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当前和未来的决策,在动态过程中决策者不得不考虑这些沉淀成本的影响,所以很难忽略沉淀成本对当前和未来决策的影响,从而造成沉淀成本效应。实际上,沉淀成本效应是由斯特瓦在1976年首先提出的。被社会心理学家称为沉淀成本效应,被经济学家称为滞后效应,被组织心理学家称为承诺升级。在本文中,我们统一称为沉淀成本效应。

三、沉淀成本效应的心理理性解释

如前所述,因投资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无法得到补偿发生沉淀成本,从而发现这些沉淀成本常常会出现一种较强的继续维持、自我强化的倾向。这样,人们的实际行为表现为普遍违反新古典完全理性的行为模型,沉淀成本效应应该被视为一种常态,而不应该视为一种特例。为了理解沉淀成本效应这一所谓的非理性行为,我们从决策者心理成本或心理效用角度分析这一理性行为存在的理性逻辑。

首先,避免资源浪费心理动机。阿克斯和布鲁默认为,由于人们投资了很多资源,一旦不考虑这些投资成本完成的项目,就会变成一种资源浪费。人们一般情况下不愿意终止没有完成的项目,不希望出现资源浪费,从而会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避免出现心理成本,反而会提高心理效用水平。

其次,承诺升级动机。斯特瓦和罗斯指出,在面临损失的情况下,自我辩护可以解释承诺升级。这主要是因为个人试图证明某些初始决策是理性的,避免出现投资错误印象,此时保持行为一致性、避免认知失调是沉淀成本效应存在的原因。他们认为,相对于有利可图的投资,无利可图的投资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追加资金。对于初始投资负责的人也会导致更愿意追加更多的资金,特别是当投资无利可图时。由于承诺是一种连续行动,承诺是否升级取决于继续行动的可察觉效用与退出或者改变行动的可察觉效用之间的比较,他们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确实在亏损之后继续追加投资。

第三,沉淀成本效应可以用前景理论解释。前景理论与沉淀成本效应的第一个特征是前景理论的价值(效用)函数。这个价值函数表示客观上定义的收益和损失(以货币计算)和主观上定义的收益和损失之间的关系。在失败投资之后投资者会冒较小风险就可以获得较大收益,所以更容易进行风险投资,继续给沉淀成本融资。前景理论与沉淀成本相关的第二个特征是确定性效应。一是,绝对确定性收益往往被高估,确定性收益的价值要大于给定的预期收益价值;二是,确定性损失往往被低估,这个价值要小于给定预期损失的价值。因此,在面临沉淀成本的情况下,往往继续追加投资。怀特也认为,前景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沉淀成本效应问题。从前景理论可以得到三个命题,它们可以用来解释沉淀成本对决策的影响。(1)假设个人能够依据参照点估计收益和损失的结果;(2)假设个人受确定性效应的影响,那么确定的结果要比可能的结果好;(3)对于收益的效用函数假设是凹的,而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的,并且比收益陡峭,这意味着亏损导致的痛苦大于相同数量的盈利所带来的快乐。因此,在面临沉淀成本的情况下。会由风险厌恶转向风险偏好,进一步追加投资而出现沉淀成本效应。

第四,绝对沉淀成本和相对沉淀成本对承诺升级的作用。由前景理论可知,可供选择的结果与某些重要的参照状态比较时,会导致估价收益和损失是相对意义而不是绝对意义。前景理论对于收益和损失总是有一个参照点,在给定项目情况下,参照点将是投资成本是总资源支出量的比例关系。此时,人们将用沉淀成本与某个总预算支出的比率形式表示,即给定同样的成本支出,当且仅当沉淀成本在预期预算中有较高比例,个人才应该继续投资。格兰德和纽波特考察了相对沉淀成本和绝对沉淀成本对连续行动的影响程度,其结果表明,沉淀成本对决策的影响是投资成本对项目支出的比例函数,而不是绝对支出的函数。这个比例支出大小是影响连续行动唯一的重要因素。

第五,风险态度不同。斯查伯克和戴维斯考察了投资主体风险态度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投资决策往往嵌入在过去的决策、当前的环境,以及未来预期当中。他们指出。如果风险态度不同,对初始投资负责任的人可能借助于以前的绩效信息作为选择的基础。对于不负责任的决策者来说,他借助以前的绩效信息可能避免再投资,这是因为他不受以前的决策所困扰。尽管出现各种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也有可能减少再投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决策者的风险态度不确定。沉淀成本效应是否出现取决于失败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当面临可行的再投资机会、且有不同的风险水平时,风险态度应该是保守的。风险态度要比是否对以前的决策负责任更为重要,风险态度可以导致沉淀成本效应。

第六,心理会计(Mental Accounting)造成沉淀成本效应。由新古典经济会计学可知,决策者是不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的,仅仅根据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大小进行决策。然而,根据心理会计概念,人们决策时往往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为当前或未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有助于节约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而且,人们的心理不仅要对所有项目的总量和结果保留心理账户,而且对它们各自的计划也都有分类账户。当人们对事情进行权衡时,他们会关注特别集中的一个账户,而忽略其他承诺的账户。因为关闭失败的投资项目,会使决策者遭受心理痛苦,使决策者在心理核算或者重新架构收益和损失时往往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淀成本,从而使他们获得最大效用或者最小心理痛苦。

第七,认知偏差的存在。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隐含假设——心智成本为零,无需支付时间、努力和资源等,便可以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然而,当有限理性影响决策,意味着处理信息产生瓶颈效应,只能依靠启发式推断进行选择。因此,当心理思考成本大于零,从而证明非理性行为是思考成本约束下的最大化行为。由于心智是一种稀缺资源,需要节约脑力资源,从而尊重沉淀成本或承诺制度,对情感、直觉、习惯和惯例等手段的依赖可以视为节约思考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决策结果依赖于它的信息内容。有些决策依据的是所有过去的有关经验,而不问它们是否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从而根据有选择的学习程度考虑过去。特别是,传统意味着从过去延续到现在的事物,诺斯认为,共同的文化遗产是一个社会中减少彼此在心智模式分歧的手段,是一致观念在代际之间传递的桥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基于许多相同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这些都是有关政治体系和政策环境的信念,例如,意识形态都会强化这些心智模式,从而拥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纳尔逊和温

特认为,遵循规则是明智的,因为这些规则是世代智慧和经验的产物。因此,他们强调制约常规和规则的知识是隐性的,不可言传,即使可能,也常常极为困难和昂贵,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可能很容易地进行。然而,不可言传的知识却能够在“干中学”中获得,在人们无意中用到它以前一直存在大脑中的知识,通过以前的沉淀成本实现“吃一堑长一智”的学习效应,这就会出现沉淀成本效应。

由此可见,通过心理成本或心理效用解释了沉淀成本效应存在的合理性。大量的心理学文献有助于潜在地解释个人如何形成沉淀成本效应,从而摆脱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假设。当决策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理性计算成本十分昂贵,运用情感、满意进行决策不失为一种简化、节约成本的理性思维行为。这些心理学理论本身也是相互交织的。例如,前景理论突出风险认知和风险态度的重要性,使决策者进行不同的预测,同时也需要考虑决策者的有限认知能力的影响。这说明,理解沉淀成本效应,需要把心理过程、处理信息加工启发式推断,认知偏差和不确定性等综合起来,从而依据心理理性角度解释沉淀成本效应问题。

四、沉淀成本效应研究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一旦偏离新古典完全信息或超理性的假设前提,沉淀成本效应这一所谓的非理性行为就可以通过心理理性得到解释。沉淀成本造成投资者的一种损失,使其遭受心理痛苦,尊重沉淀成本是达到补偿沉淀成本、降低心理成本或提高心理效用的一种方式,符合经济人的心理需求。因此,承认沉淀成本效应的存在,不仅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而且还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首先,承认沉淀成本效应的存在,这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的一种修正。由新古典完全理性——新制度有限理性——行为经济学——非理性,一步步贴近现实生活,突出过去或历史对当前决策的重要性。尽管“历史重要”这一命题已经得到经济学家的共识,但只是在非主流经济学中才得到认可,主要包括凯恩斯和后凯恩斯经济学派、奥地利学派、马克思经济学派和制度经济学派,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仍然进行这种忽略沉淀成本的研究,看不到历史时间的作用。因此,通过沉淀成本效应分析过去或历史重要的心理因素。可以打破新古典经济学无历史的路径独立学说。

其次,虽然新古典经济学将沉淀成本效应视为心理偏差,但是考虑沉淀成本体现了决策者公平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决策者的效用水平。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来解决沉淀成本,具体包括:(1)制定明确的投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投资策略。制定明确的投资目标可以带来很多优势,例如时刻想着自己的投资目标,能够帮助你着眼于投资的长期表现和大的方面,不会拘泥小节,监督投资过程,判断你的行为和投资目标是否符合;(2)明确投资的数量化标准。明确投资数量化标准可以使投资者免受情绪、谣言、传闻和其他心理偏差的影响,虽然使用数量化标准,但企业的管理水平、新产品的开发等非数量化信息也很重要:(3)分散投资可以避免巨大损失而影响自己的决策,同样,分散投资也可以摆脱启发式推断心理偏差;(4)必须控制自己的投资环境,必要时使用大拇指规则。

第三,由于世界是不确定性的,解决沉淀成本效应的那些制度或者手段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从新古典经济学转向制度、演化经济学,考虑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等对沉淀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提供新的指导原则,在于加强沉淀成本管理,避免出现沉淀成本。尽管政府可以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下功夫,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答案,还需要政府实行繁荣二手市场、加速折旧、税收减免等供给政策,以及增加有效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对外开放经济政策等,使管理沉淀成本成为一个社会过程。

总之,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无关性”假设前提的放松,我们强调沉淀成本的重要性,进一步扩展了经济学研究问题的视角。是否尊重沉淀成本往往取决于决策者资源浪费的心理动机、信息加工启发式推断,以及认知偏差和不确定性等等。对于正处于新、旧体制转型的我国来说,更需要从行为经济学(心理学)角度考察沉淀成本对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从而与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无关性形成互补关系,进而更清楚地认识到沉淀成本对于这些问题研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只有加强沉淀成本管理,设计合理的机制,才能真正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从而创造出一个没有沉淀成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责任编辑陈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