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

2009-09-29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现状

袁 华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发展先机,也面临着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

关键词:高职教育 应用型人才 现状 问题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有其固有的要求和特色。本文在调研了重庆的高职院校的情况下作了一些探讨。

1 高等教育成效显著

1996年扩召以来,高校学生入学人数大幅提高。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其办学的规模、质量和层次上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重庆直辖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实现了新突破:在渝普通高校由25所发展到50所。民办高校达到14所。同时有2所高等学校进入国家“211”与“985”工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逐步建立起资助政策体系,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10年的教育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我市由“人口大市”转向“人力资源强市”的关键性一步。

2 重庆高职教育的现状、优势及特色

2.1 应用型人才为主导的高职教育

2.1.1 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归根到底是教育的属性。其“职业教育”的属性使其更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技术性。

2.1.2 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2.1.3 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是专业能力,更是综合能力,是就业能力,更是一定的创业能力,再生性技能和创造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技术不仅包括经验技术,也包括理论技术。

2.1.4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一是这种人才的知识结构围绕实际需要加以设计,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二是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以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三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

2.1.5 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澳大利等相比,我国的高职学生及比例远远不够,他们培养出从学历从高顶到低底部是正金字塔的人才结构,而我国以前人才结构是仿锤形结构,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2 有长期的中专和技校等办学历史,高职教育初具规模。重庆目前的高职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中专或技校等合并、升格而来,有着一定的办学经验和积淀,建立了长期的行业背景资源及人力资源,抓住机会,看准市场,创出了学校办学特色,在普通高校和就业市场中开辟了市场天地。

2.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改中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化专业教改试点工作,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上,认真加强专业教改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增加对教改试点专业建设投入;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发展变化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4 加强国外合作与交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加强高师资队伍建设。很多的学校高瞻远瞩聘请了澳大利亚、美国等国职教专家和技术教育专家来院讲学指导,同时选派了一批干部、教师到一些先进的国家或高职院校交流、培训学习,缩短在高职教育探索上的差距。

2.5 综合性实践基地建设与职业素质训练。重庆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了重庆、长三角、珠三角等一大批用人集中地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与大型企业联合开展待遇优厚的委培制“订单式”培养,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模式的实践,促进了教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3 重庆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高职院校的投资体制、管理方式、办学条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3.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部分院校有待加强。由于各校的办学基础和历史不一样,部分院校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3.2 投资渠道单一,发展资金不足。我市高职院校多数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少数由职工大学转制或新办的民办院校,相对普通高校而言,基础差、底子薄、师资弱、人员负担重、历史欠账多,同时多种管理体制并存。

3.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双师型”师资匮乏。升格、合校、转制而来的高职院校,在师资方面存在“先天营养不良”现象。一教师数量不够;二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三新教师缺乏必要的培养锻炼时段。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正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与行业、企业联系的经验;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快餐式、讲座式教学。

3.4 校企合作松散,互动共赢机制不健全。一是学校与行业和企业价值趋向各有侧重;二是学校与行业、企业管理体制完全不同;三是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在投资、管理、维护等方面寻求共同点的难度比较大;四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间较长,且比较分散;五是学校的课程标准、学生的技能标准必须依靠校企共同研制,才能适应技术更新。

3.5 专业设置优势有待加强,课程建设针对性有待提高。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表现在:根据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设置课程的针对性不强;根据职业岗位群中关键能力设置核心课程的针对性不强等方面。

4 重庆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策略和建议

4.1 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对照胡总书记对重庆发展的“314”总体部署与建设西部教育高地的目标,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重庆实际,重庆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动力,努力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4.2 引导规划,分类指导。我市正在进行新兴产业群布局,要将高职院校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占有重要位置。根据产业群布局、重庆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重庆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布局,确保高职院校与经济发展密切融合。

4.3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逐年提高财政拨款标准,设立高职院校专项发展基金,单列高职院校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政策扶持高职院校融资筹资渠道,协调校企合作工程项目,鼓励高职院校参股新兴产业建设,帮助高职院校引进外资外智,逐步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4.4 政策扶持,建设队伍。主管部门适度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编制标准,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政府主导推行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定期交流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校企互动共赢机制,建立严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高校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5 深化教改,提高质量。进一步改革学制,把系统知识技能教育训练与短、平、快、宽、实、活就业培训、继续教育结合起来,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升我市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