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实行绩效考核 推动领导班子建设

2009-09-29陈润儿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民意绩效考核考核

陈润儿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这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从2007年开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们按照不断完善提升、不断创新提高的思路。抓住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考核主体、考核结果等关键环节。坚持“考入”与“考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民意”与“民主”相结合、“当上”与“当下”相结合,初步形成了系统配套、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

1、在考核方式上。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缋效考核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是对“以干事论干部、凭德才用干部”的实践探索。我们把确立目标、明晰职责作为绩效考核的基础环节来抓。将每个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应履行的职责具体化,做到了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明确,事有负责之人,人有当责之事。考核时既考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又考责任主体的履职情况,“考事”必“考人”,“考人”必“考事”,通过“考事”实现“考人”,通过“考人”促进“考事”,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议人与议事“两张皮”、干部与干事“两码事”的问题。对于事关全局的重大部署,则增加考核分值、增设考核专项,实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考核。把考核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具体行动上,把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作为培养锻炼和发现干部的“主考场”。如我们今年对派到100家中小企业、100个重点项目开展“两帮两促”的党政干部就实行了单列考核。把工作部署与考核内容结合起来、把目标要求与岗位责任结合起来、把绩效考核与干部奖惩结合起来,形成了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的“闭环效应”,对全市工作推动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2、在考核标准上,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标准是评班子、考干部的“尺度”,关键在于可比性、可考性和可行性。我们按照从定性到定量、从定量到定性的思路,在标准体系的制定上强化可比性,把考核对象划分为区县(市)、经济管理、社会发展、执法监督、党群政务五个类别,从领导班子、班子正职和班子副职三个层面来设定考核要点,既考核班子集体,也考核干部个体,彻底打破了绩效考核上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在标准分值的确定上强化可考性,首先由市绩效办对全市总的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对便于计分的先定量后定性,对不易打分的先定性后定量。再由各单位提出分值,经主管市领导、市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后,由市委常委会确定,使之与各类单位的侧重点相一致、与各项工作的难易度相吻合,更富激励和推动效用。在标准要求的设定上强化可行性,坚持一个单位一张蓝图、一个职位一套指标。从个人实绩与集体实绩的区分上看待绩效,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程度上把握绩效。从本职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完成上衡量绩效。从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上透视绩效,从组织认可与群众认同的统一上评价绩效,绩效考核的标准更明晰、导向更明确。

3、在考核主体上,坚持“民意”与“民主”相结合。我们考核一个班子或干部,一方面是外部的民意调查,以“两代表一委员”、广大市民和服务对象为重点,端正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是内部的民主测评。即分管或联系的市领导评价班子正职、班子正职评价班子副职、班子成员评价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评价领导干部。匡正工作导向。这种上下互评、左右互评和内外互评,既实现了由单向考核向多维考核、封闭考核向开放考核的转变。使考核结果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又形成了一个责任共同体,串成了一条责任传递链,把价值取向与工作导向、外部约束与内部约束统一起来,既考了干部的执行力。又考了群众的满意度。在民意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无论半年度的定期调查,还是不定期的电话调查,全部由专业调查机构实行随机抽样。以第三方的独立性、中立性来保证调查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两年来。选取民意调查样本达10多万个,参与面更宽,信息量更大,公认虚更高。民意调查不仅是重要的考核形式,而且是重要的考核内容,其结果作为社会公认情况评估得分计人考核结果,并占到1/3左右的权重。真正做到了民意以民主为归依、民主以民意为基础。

4、在考核结果上。坚持“当上”与“当下”相结合。过去。我们更多地注重干部当不当“上”,忽视干部当不当“下”。通过绩效考核,按得分分类别排名,按类别定比例划等,对领导班子按15:80:5的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对领导干部按15:80:4:1的比例评出一、二、三、四等(相当于公务员考核的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同时还规定,本类别班子成员得分排名后5%、民主测评综合得分排名后2%。以及某项工作目标定量指标得分低于60%的,均作为“基本称职”考核对象。并且民主测评“基本称职”或“不称职”得票超过1/3必须评为“基本称职”。有了这个“硬杠杠”。优秀的“当上”、不称职的“当下”,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深度挂钩。两年来,市管领导干部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达25人,诫勉谈话30人,免职撤职8人;而之前3年仅4人基本称职、2人不称职,其中仅1人无“硬伤”。正是对绩效的量化排位,在同一职级或同一班子的比较中,绩效谁大谁小就有了一个具体标准,能力谁强谁弱就有了一种客观依据,使用谁上谁下就有了一条刚性要求。基于制度公正、尺度公平。大都能够理智看待考核结果、理性对待组织结论,被诫勉者心愧、被免职者心服。

实践证明,通过绩效考核引领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目标和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奖励、提拔和重用,让不作为、没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诫勉、降职和免职,真正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形成了各级干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劣有所罚的局面,凝聚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发展合力。

1、形成了正确的导向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各级党政干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能不能干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取决于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绩效、以什么样的行动来创建绩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绩效。绩效考核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要求细化为评价体系、量化为客观指标、内化为工作部署、转化为干部绩效。实现了科学发展决策导向、工作导向和结果导向的制度化。如我们对区县(市)的考核指标,经济建设18项38分,社会发展15项32分,生态环境4项6分,民生民本4项10分,促使各级干部对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抓科学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全面的把握。特别是通过考核结果的运用。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激发了每一位领导干部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保证了科学发展观的

贯彻与落实。

2、形成了客观的评价机制,为识人用人提供了科学依据。干部评价既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也是识人用人的核心环节。过去我们“考人”与“考事”往往是脱节的,不仅考核的主体不同、标准不同,而且考核的时点不同、目的不同。特别是传统的考察干部只有定性的概念表述,没有定量的具体尺度。一个班子工作好坏的责任是谁、功劳归淮、过失在谁并不清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识人一主观,用人就被动。个别人觉得组织上没有“硬杠杠”,只要不出事、没到龄,不干事也没事。对这样的“官油子”,按照传统干部使用模式确实很难换下来。心中有想法、手里没办法,不处理会误事、做处理怕“烂事”,可以说是一个“两难”同题。通过绩效考核,把“考人”与“考事”结合起来,开展多方评价,进行计分排队,在定性基础上形成了定量结果。在定量结果中体现了定性评价。较之传统的干部考察外延更宽广、分析更透彻、评价更准确。有效避免了以官评官、以票评官、以考评官的片面性。在研究干部任免时,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不仅出事的要下。而且不干事的、干不好事的也要下。真正做到以发展识人、凭实绩用人。

3、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干部队伍注入了勃勃生机。改革开放30年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虽然在农村、企业已经被打破,但在行政事业单位依然存在,导致了一些干部暮气太重、朝气不足。出现职务疲劳和岗位压抑的状况。破解这一困局,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动力不足、压力不够、活力不强问题。绩效考核就是制度上的一个突破口、管理上的一种好办法。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干部的“面子”、“票子”、“位子”挂钩,特别是对虽没有“硬伤”但不在状态的领导干部,予以诫勉直至免职,使奋进者看到希望、懈怠者受到鞭策、平庸者感到汗颜,使那些安于现状的干部“不安”、四平八稳的位子“不稳”。真正考出了压力、考出了动力、考出了活力。在抓好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对绩效考核范围进一步拓展,构建了党政机关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各级干部都能在考核体系中找到位置,在考核评价中受到激励,更加集中了抓工作、促发展的精力,更加浓厚了赶先进、比作为的氛围,更加彰显了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

4、形成了严格的约束机制,为民主监督开拓了有效途径。对党政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现实的要求。1945年毛主席在延安就说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实践表明,过去常用的集中整治、暗访曝光等监督方式,由于监督主体缺位、监督制度缺失,往往只能收效于一时,不能见效于长远。通过绩效考核的民意测评,使来自人民的监督找到了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切入点。从长沙两年来的考核结果看,一些班子和干部的绩效不优,关键就在于民意测评分不高。民意测评分上去了,绩效分就上去了。民意测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加重视民意、更加关注民生、更加自觉地接受民主监督。民主监督的强化,源于约束机制的“硬化”,推动绩效考核的深化。两年来,我们把民意测评中收到的3000多条意见和建议,原汁原味地反馈到相关单位,各个单位都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一件一件地整改,一条一条地落实,使群众看到了绩效考核带来的新进展、新变化、新气象。2008年,区县(市)社会公认评估平均得分80.7分,比上年提高了0.5分,其中群众评估平均得分提高了0.7分。

两年多来的绩效考核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这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具体工作,包括许多方面,涉及诸多环节,既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更需要持之以恒。要注重把握公开、公平、公正、公认的原则。不断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参与度、准确度、可靠度和满意度,努力使绩效考核的标准更合理、办法更科学、结果更准确、效用更显著。

一是要注重把握公开原则。提高绩效考核的参与度。公开透明是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既有利于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也有利于提高考核工作质量。从考核对象来看。绩效考核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不仅抓考核的人要知道怎么考。而且被考核的人也应清楚怎么做,这样才能形成两者的互动,从而推动工作;从考核主体来看,只有真正了解、真实掌握干部绩效考核的信息,才能有效防止考核失真、评价失准。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的公开、公议和公示制度,积极推进阳光操作、开卷考核,努力使考核的内容明确、方式明晰、结果明了,以知情权的全面扩大来带动参与度的有效提高。要把群众的评判贯穿于考核的各个环节,既要注重群众的参与面,更要注重群众的参与度。兼顾群众参与的数量和质量,将参与主体与考核对象的知情度、关联度和责任度作为根本要求,科学确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型干部的参与范围。要十分重视绩效考核信息的反馈运用,积极探索干部考核意见的反馈形式与整改途径,让群众说了不白说。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提高群众参与的有效性。

二是要注重把握公平原则,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度。要在考核目标上力求起点公平。不同的单位和职位有不同的考核要求与标准,不同的考核主体也会有不同的认知程度和评价角度。要按照职责分工与职权统一的原则,切实规范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科学制定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对考核什么、怎么考核作出一个详细规定。要把定性与定量、共性与个性、基数与权数有机地统一起来,尽最大可能把考核指标量化、细化、标准化。指标的确定要防止避实就虚、避重就轻、避高就低,充分考虑各单位基础和现状、反映各单位特点和差异、激发各单位优势和潜力。要在考核操作上力求程序公平。要建立专业化的考核机构和考核队伍,深入研究考核项目,统一把握评价标准。有效保证考核质量。要做到考核前准备充分、考核中扎实细致、考核后的分析评价客观全面。保证环节不漏、程序不减,切实维护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在考核结果上要力求相对公平。关键要把握和处理好考实绩与考实干、考结果与考过程、考综合与考中心的关系,坚持相对比例、相互比较不变,对于不同单位、不同职位分块评、同类比、综合定。做到横比看位次、纵比看变化,同等速度论质量,同等规模论水平,同等水平论后劲,同等效果论成本。

三是要注重把握公正原则。提高绩效考核的可靠度。公正是绩效考核工作的生命线。要把社会考评、组织考核和甄别考察有机结合起来。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厉的评判来做好考核工作。要以社会考评来促公正。人民意愿不可违。群众眼睛最难欺。要加快推进社会考评主体的多元化。拓宽社会评估范围,丰富民意调查方式,提高民意分值比重,通过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和民主测评,把干部的绩效置于广大群众的评判中。要以组织考核来求公正。抓紧建立工作绩效的报告制度、台账制度和问责制度,对重点考核目标实行月通报、季讲评,逐月逐季问效,逐项逐事问责,推动绩效考核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建立健全考核工作责任制,加强考核监督、严明考核纪律,不仅对弄虚作假的考核对象要从重处罚,而且对犯规违纪的考核人员要坚决查处。要以甄别考察来保公正。进一步完善考核申诉和复议制度,有效预防和及时纠正考核中的偏差和失误。严把考核甄别关,实事求是地甄别客观制约与主观态度、探索失误与工作失职、个人偏见与群众意见,杜绝人为因素、防止主观影响,真正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定高低,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推动考核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是要注重把握公认原则,提高缋效考核的满意度。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从根本上说,绩效考核是历史的评价、人民的评价,群众满意就是最好的绩效。要把群众公认作为绩效考核的价值取向,体现在各方面。贯穿于全过程。要确立群众评价干部的主体地位,把考核的主要内容交给群众,在考核的主要环节纳入民意。坚持绩由民所考,保证权为民所用。在确定考核目标时,既要体现党委政府的要求,又要体现人民群众的期盼。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重点考核要素,真切体察民情,积极改善民生;在采集考核数据时,要增加监测点、扩大覆盖面,依靠广大群众来核实相关数据、验证有关情况,不为表面现象蒙蔽,不被形象工程误导;在进行考核评价时,要把考评权交给群众、交给基层、交给工作对象。建立党政干部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在运用考核结果时,要强化民意权威,坚决兑现奖惩。及时抓好整改,切实取信于民。绩效考核从听取民意始。至实现民意终,就一定能够提高社会的公信度、人民的满意度。真正成为一项“群众满意工程”。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本文责任编辑李红)

猜你喜欢

民意绩效考核考核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分析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民意更关注事件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