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探究

2009-09-29王长海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分化情境数学

王长海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兴趣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心理因素

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上课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作业肯定做不好,当然不会有好的成绩。

抽样调查表明,在284名被调查的学生中,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的占49%,其中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有118人,占42%。

2意志薄弱和缺乏自信心是造成分化的性格因素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知识出现了断层现象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教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内容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就出现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又没有查漏补缺,及时衔接,就导致了知识的断层,长此以往,学生所学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系统和网络,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成绩分化。

4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教学学习的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成绩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明显比小学要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慢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要受到影响。

初中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偏重于对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不会比较,不善归纳,不能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尚未从小学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走出来,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以致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最终逐步导致了分化。

5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

(1)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几十个知识水平和个性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这种划一的要求,必然导致分化的产生。

(2)”一言堂”“满堂灌”仍是一些教师习惯的教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进而产生分化。

(3)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效率极低。

二、消解学习成绩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适当难度的提问、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的魅力,创造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其教学效果是教师”一言堂”式的讲解不可比拟的。

(3)重视情感和理想教育,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教师如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就会赢的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忠告和批评就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的赞扬就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此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发挥区位数学的作用,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加以运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用榜样的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对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有较好的作用。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从而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克服困难的机会,并积极启发诱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教师可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老师始终在关注着自己,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对部分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爱抄作业的学生,教师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的好处和抄作业的害处,教育他们要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3分解教学难度,调整教学进度

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可能标准实验教材,和原教材相比,增加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提高了灵活度,学生学起来感到有点困难,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分解教学难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使学生能迅速适应新教材的要求。

4加强思维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针对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教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5改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立体意识

(1)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绝不能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题的活动,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2)数学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3)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应该精心设计每个练习,做到有的放矢,练在点子上,多次反馈,重视讲评,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技能技巧。

猜你喜欢

分化情境数学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诗经·大车》正音与谈部中古分化探
感悟三角形的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