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植文艺思想初探

2009-09-28

法制与社会 2009年5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曹植初探

周 杰

摘要曹植不仅在自觉的文学理念指导下进行创作活动,同时他也在文学创作中自觉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文艺思想体系。本文以其诸多作品为着眼点,从雅好慷慨的情感倾向、艺术神思和注重对偶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文艺思想。

关键词曹植 文艺思想 初探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38-01

曹植是建安文学成就最高的人物,他在诗歌、辞赋、散文等多方面都有杰出成就。刘勰称之为“群才之英”,他关于文学有自己的深入思考,虽未形成像其兄曹丕所作的《典论·论文》那样的专篇文章,但其文艺思想更大量、普遍地存在于他的诗词、散文、赋、曲等作品中。有的与《典论·论文》声息相通,有的则自出机杼,独树一帜,不容忽视。本文以曹植的诸多作品为着眼点,试从雅好慷慨的情感倾向、艺术神思和注重对偶三个方面阐述他的文艺思想。

一、雅好慷慨的情感倾向

在曹植的《前录自序》中说:“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慷慨乃是直抒胸臆、意气激荡之意。这说明,曹植在创作中十分重视情感问题,尤其是悲伤的情感。曹植作品情感方面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直抒悲伤之情。

“雅好慷慨”的悲伤情感倾向体现在曹植的文学创作中,就是多慷慨悲凉的作品,多悲伤凄苦的题材。这突出表现在他对外界景物的选择上。他笔下大多数景物都带着一股悲凉凄厉的情调,他往往给景物冠以“悲”、“惊”、“孤”等字眼,使自然景物带上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描写禽兽:“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杂诗一》)“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赠白马王彪》),这些自然景物经过曹植的选择,成为他作品中一系列的审美意象,来渲染烘托作品的悲凉气氛。如此种种,都大可说明曹植创作中突出的“雅好慷慨”的悲伤情感倾向。

曹植诗歌多悲伤题材,用以表现悲伤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方式是正面表达。“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赠徐干》)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自惭,也有怜惜他人怀才不遇的牢骚。在曹植的怨妇、弃妇诗中悲伤之情表现的更为突出。例如《美女篇》,无论是用美人喻君子,还是用怨妇弃妇喻怀才不遇的士人,都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正面地明显地表达自己怨情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从侧面相对曲折地来表达“雅好慷慨”的悲伤情感倾向。 这些主要在一些游仙诗,神游诗中得到体现。如《仙人篇》、《游仙》、《五游咏》等等。作者借这些游仙诗,幻想在游仙远游之中摆脱人世的痛苦,希冀在天界游历中获得精神的寄托和安慰。表面上是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实际上是对现实不满的披露。

二、艺术神思的提出

艺术想象其实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思维之一,其重要性与特点早为许多中外文论家所察觉。在曹植那里,也谈到了文学创作中的想象问题。最能说明曹植有关文学想象这一思想的是“神思”概念的提出。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文学想象被表述为“神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有关神思思想的全面总结和阐述。但最早将“神思”二字连在一起使用的,却是曹植,他在作于建安年间的《宝刀赋》中首先运用了这一概念:“扇景风以激气,飞光鉴于天庭。爰告祠以太乙,乃感梦而通灵。然后砺以五方之石,鉴以中黄之壤。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象。垂华纷之葳蕤,流翠采之滉瀁。”

这不是一篇文学理论文章,而是一篇陈述铸造宝刀体验的文学作品。“规圆景以定环,摅神思而造象”一句中的“神思”应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它从上文的“感梦通灵”而来,是指神启而产生思绪,即铸造者受神灵的启发而产生的一种奇妙的幻象和思绪,然后依据神启的幻象而造象,从而使锻造出的宝刀“垂华纷之葳蕤,流翠采之滉瀁”。宝刀的铸造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一过程与文学创作中的想象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这种相通就体现出在文学活动中由于感情的激荡而不自觉地运用想象进行创作。

如果说曹植《宝刀赋》还只是显示了他对文学创作中文学想象作用的比较初步的理论自觉的话,那么,这种自觉在其成就巨大的文学创作中由实践层面表现得更为充分,这反过来又进一步确证了他在文学想象问题上的理论自觉。换句话说就是,曹植通过其文学创作活动表现了他对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问题的重视。其《七启》篇中“独驰思乎天云之表,无物象而能倾”《洛神赋》中“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行,御轻舟而上泝。”等描述,无疑都是文学想象的结晶。

三、注重对偶

曹植的觉醒,表现在他对中国语言文字特色的反省和把握上。也就是说,从曹植起,诗人们就开始自觉地注重诗歌的对偶、铺排和雕饰。从整个诗歌发展的历史来看,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诗经》中就有对偶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诗十九首》中也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但不成气候。

曹植是刻意对偶的,就是要让诗歌有华采。试以《公宴》为例:“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这些偶句,真切自然,绮丽清新。虽然不如后来南北朝诗人对得那么准确整齐,但分明已注意到诗句的抑扬顿挫,读来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曹植的对偶还不只停留在词性的对仗上,形式上的相对也是很多的。这主要表现在“朝夕”式和“俯仰”式的运用。“朝夕”式对句在曹植诗中有广泛的运用,曹植变《楚辞·离骚》之“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予至于玄圃”为《杂诗》其四的“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以后诗人效仿者很多。比如:鲍明远的《拟古八首》:“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这种句法格式,成了六朝诗人写作的样板。再如“俯仰”式对句。曹植《朔风》:“俯降千仞,仰登天阻。”曹丕《杂诗》二首:“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脩竹茂林》:“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又《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这种形式上的笔法应该是受了汉赋“前后左右广言之”的启迪的。不过,曹植把它凝练紧致了,这也是诗的赋化表现。

参考文献:

[1]曹植.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曹道衡.俞绍初注评.魏晋南北朝诗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曹植初探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七步诗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