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中国画教育的思考
2009-09-28谢军
谢 军
摘要:在美术教育中,实践占者一定的比例。中国画的教学是从临摹开始,而我们都知道对画册临摹学习和对原作的临摹学习效果有明显差异,前者很可能导入歧途,后者则可能领入阳关大道。可见作为实践教学,临摹范本在临摹教学中有 一定的价值。但高等师范中普遍面临的是原作的匮乏,特别是综合院校美术专业;在临摹中对画册进行临摹起弊端是明显的,产生对原作的误读乃至对某个时期美术特点的误读,误读本身并不可怕,发生在学生身上误读就很可怕,对学生本身不利同时也对中国画教育本身发展不利,是教育的失败,中国有那么多流传下来的经典原作,却束之高阁,而国人归国粹的追求和狂热却面对画册去品读,这 是一种视觉欺骗,在视觉欺骗中学习国粹这是一种悲哀。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 美术教育 视觉欺骗 美术馆 书法 诗歌
传统在我们心中有很高的地位,提及传统自然是前人留下的优秀作品那必定是清代以前的作品,学习传统成为学习中国画的科学可行的方法,传统----写生----创作这是中国画学习的途径,至少它是普遍承认的规律,可见,传统的学习在中国画学习中具有根基作用,中国画历来重视传统。许多大家都是从学习传统起步,最后步入中国画的殿堂。传统的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把传统定位在清代之前有些狭隘,但似乎大家都形成这样的认识,不是古代的就不传统,愈古愈传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现当代作品就没有传统可言,所以把中国画教学的临摹定位在清代以前的作品。以上是对传统认识的偏差,导致学习对象也产生偏差。向前人学习是一种方法,但向今人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途径。
一、 视觉欺骗
中国画似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背后却有一定的隐患。可是在中国充斥着悄悄背离中国画的形式,似乎中国画不加入外来的就不能说明自己与时俱进,说是中西结合,国粹被涂上西方的粉,穿上旗袍粉墨登场,中国画西画乃至中国画摄影化,表明炫耀的是技术而不是地道的中国画,这可以说是中国画教育的失败。因为他们看不到中国传统国粹原作,没有领悟起精神,只看到文房四宝。在70年代左右,大批有创新的画家都是临摹学习传统的学习,最后形成自己的面貌。黄秋园利用上班以外的时间当量临摹学习传统最后形成丰厚华滋的艺术效果。中国画作为国粹,我们呼吁要继承传统,要有创新,这是好的愿望,但作为中国画的故乡中国,我们很难看到中国画原作以此来滋润心灵,即使有二玄社高档的复制品也很难作为学习普及。面对复制的画册,由于出版商的各种原因,画册的质量再好,也会减弱原作的艺术魅力。
我们一直在视觉欺骗中学习国粹,目前现状讲,视觉欺骗不能仅仅用褒义和贬义来简单的划分,但实际是贬义成分为多。作为学习和教学目的的不同,高质量画册的发行能使更多人认识了解中国画作品,所以它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我们更呼吁原作的近距离接触,绘画作品具有独一无二性,所以要使学生广泛的接触原作有一定困难,原作的束之高阁实际是诋毁原作的价值,是一种资源浪费,实际使它生命枯竭的开始,所以,作品收藏机构应多举办优秀中国画作品展览是有必要的。
那么美术收藏机构就成为依靠的力量。靠个人的收藏在国内还没有足够的可能,但是美术收藏机构负责收集的同时更倾向于策划美术展览,有商业运作行为,这本无可厚非,但不要忘记在宏扬国粹也有自己应尽的义务,偶然有国粹作品展览,也是由于保存的原由,学术界应和收藏机构联合策划定期的中国画经典作品展览。虽然每年有中国画作品展,但从传统学习对学生来讲更应该倾向于传统的学习。
二、中国画俗化
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密切,物质的满足和精神的满足成为必需,精神领域作为绘画的需求日益加大。这种现象在封建社会一样,以明代为例子,由于经济的发达,俗文化产生并普及,对绘画作品的需求加大,导致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产生,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我不是在贬低俗文化,它的产生本身并没有错,但我认为作为中国画的教育更应倾向于雅文化的教育。我反对因为绘画的普及而使中国画俗化,大量俗中国画充斥着社会,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画教育力度还不足的情况下,对中国画的认识会越来越肤浅,加之中国画专业的性质,更使人们避而远之。一是中国画失去一定的群众基础,一种是中国画迷住一些人的眼睛认为中国画是形的真,缺乏对中国画的认识。中国画教学面临着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问题。在教学中把雅和俗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因为教育使人雅不是俗。高等师范中国画教育要把高雅、的审美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我们也不必要担心俗文化的消失,俗文化的土壤不在高校,但高校和社会有不可断的联系。社会需求美术作品,中国画学习周期长,经济效益很难明显,在社会的大环境下面对就业,选择中国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尽管我们不赞同中国画大众普及化,但作为发展的基础还是应该具有一定的人员基础。
三、书画同源 诗画一律
书画同源理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书画同源的确有正确的地方,他从书法的角度说明绘画内在联系的另一面,美术史也有关于书画同源基本成为共识。但在当今书法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对书法和绘画关系认识偏颇,认为只有学习好了书法才可以学习中国画。书法又是非常难学的,那么学习中国画就成为不可能。致使学生不敢学习中国画。把书法凌驾于中国画之上,或把书法等同于中国画都对中国画的教育和自身的发展不利。没有忘记书画同源的同时,我们却忘记了诗画关系。要按传统意义讲,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题诗也是中国画的组成部分,但为什么现在却把书法和绘画联系,而把诗抛在一旁,为什么不能正视中国画自身的,却偏偏为中国画戴上种种枷锁,束缚自己也束缚中国画的发展,当然,我不是说学习中国画就不学书法,不欣赏诗歌。
中国画教育面临着种种困难境,阻碍着中国画的发展对中国画高层次的审美带来干扰。中国画的普及并不是要降低中国画的雅,相反普及可能会是中国画教育走向低谷,使中国画俗化,和书法一样,学习书法的越多上至老者下到几岁儿童,这种现象恰恰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误解,书法是写汉字。受到传统的观念的影响,字是门户脸面,是文人的一种有文化的表现,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但仅仅把书法理解为写汉字,一种技巧,那就大大歪曲书法的艺术特征。群众基础雄厚是好事情,但艺术不比体育竞机技,它有自己的审美独特性。
四、结语
作为高等师范的中国画教育,应该遵循科学的中国画学习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同时,中国画的学习也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利用社会资源改变高校资源的不足,减少一些视觉欺骗。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1、 加大高质量的复制品的购买力度,同时建设临摹室。
2、有条件的应该和收藏中国画作品多的机构联系,改善资源的不足。
3、教学中逐步澄清一些固有的阻碍中国画发展的观念。
4、高校多举办学术讲座,讲座不是泛泛的美术史,而要有一定的深度。
尽管高等师范专业以培养美术教师为主要目的,培养具有一定美术知识又有全面艺术修养学识的教师,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技巧的学习,假如教师只动口,没有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弱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影响美术教学质量;此外,技巧的学习,也是纯理论无法替代的。在符合美术教学规律和高等师范教育的要求下,减少阻碍中国画的不利因素,才有可能逐步提高高等师范中国画教育。
基金项目:
教改科研项目名称:中国山水画教学实践与探索 项目编号200801006.论文获陕西省大学生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60.
作者:
谢军咸阳师范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