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倡导无核武世界 不少国家仍梦想获得

2009-09-28

环球时报 2009-09-28
关键词:威慑力核武器大国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核武器的威慑力还有多大

“我们还有当量更大的氢弹,不过我们不想进行试验,因为我们担心自家的窗户会被震飞。”奥巴马出生那年,即1961年,苏联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核试爆,一颗58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将核武器的威慑力推到极致。试验过后,赫鲁晓夫说出了上面那句令西方胆战心惊的话。48年后,核武器似乎开始贬值。曾任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美国首席谈判代表的理查德·伯特对媒体说,“在我看来,核武器不再是大国的武器。在20世纪,大国取得核武器更多是因为其摧毁能力,也因为很少国家有这个技术。而在21世纪,核武器变成小国家的武器。不仅小国可以取得,连非国家集团甚至是恐怖组织都可能取得。这是一个真正改变世界的问题。”人们不禁要问,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如今,人类的发展会随着核武器的兴衰而变化吗?答案似乎只有到使用核武器的人那里去寻找,才能找到。

“看不到美国必须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24日主持的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上,美国提出的“无核武世界”决议案受到了安理会全部15个成员国的支持,全票获得通过。这件事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讨论,《环球时报》记者却想起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一次,记者与几个国家的军官凑在一起闲聊。记者和一名法国军官开玩笑说,中国有13亿人口,实力强大。一名俄罗斯军官以为记者是向他炫耀,马上回敬道,“我们怕什么,我们有核武器,我以前就是导弹兵。”记者毫不示弱地说,“我们中国也有核武器”。谈话在两个核大国的公民都亮出核武器后僵持住了,记者和那名军官都不知该如何往下说。如果向对方威胁使用核武器肯定会被认为是心智不全,不拿核武器说事,似乎又缺少气势。事后想想,这就是核武器如今面临的尴尬处境——是战略王牌不假,但是一张谁都不敢打的死牌。

其实,早在今年7月初奥巴马访问俄罗斯时,美俄就达成了框架协议,将把双方的战略核武器削减至1/3。此前的4月1日,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美俄联合宣言,共同承诺“两国将致力于实现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有分析人士称,奥巴马的无核武战略一石多鸟。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人至今仍十分迷信核武器。一名俄军方人士曾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只有与美国人面对面坐在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谈判桌前,我们才能感觉自己是个大国”。近年来,俄罗斯计划进行大规模军队改制,但战略火箭兵的体制基本没动。去年11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还修改了军事改革计划,多保留了一个导弹师以对付美国。但面对美国核武库大幅领先于俄罗斯、俄常规武器已经无法与美国相比的事实,俄罗斯务实地选择了积极响应美国号召。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24日发表评论说,美国之所以支持建立无核世界的倡议,是因为美国意识到核武器扩散已经对自身造成威胁,因此美国必须采取新的战略。《纽约时报》称,无核世界的决议等于“给朝鲜和伊朗的脖子上套上了绳索”,使它们把具有和平目的的核设施转变为军事用途更为困难。英国《卫报》称,英国在冷战结束之后已经按年削减了近75%的核武装备,这直接让英国国防部节约了30亿到50亿英镑的预算。也有分析认为,美国之所以如此高调地表示有意放弃自己的这一战略优势,更与核武器的“贬值”有很大关系。根据伦敦战略研究所的资料,过去几年中,十几个中东国家已经宣布发展核能项目,并建立核电站。理查德·伯特说,小国家如果一心一意地集中力量发展有可能取得制造核武器的技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朝鲜,这给世界带来一个很大难题。而且,没有多少情况会迫使美国使用核武器。美国现在在打两场战争,美国会从伊拉克撤军,而美国在阿富汗对付的是经典的叛乱。“无法想象核武器在对付伊拉克以及阿富汗局面上有任何关联,看不到任何美国必须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核武器曾是战略威慑的王牌

因为拥有超级的杀伤力,核武器从20世纪40年代出现之日起就成了有核国家进行战略威慑的王牌。有科学家进行的模拟实验显示,在一场使用50亿吨当量核武器的全面核战争中,将有20亿人成为直接受害者。其中有十多亿人会被立即杀死,而且核爆炸产生的巨量烟尘,将对地球大气层和气候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为期数月或数年的“核冬天”,使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因失去生存条件而灭绝。

据俄罗斯《消息报》披露,冷战时期,美苏曾针锋相对地发展可携带核弹头的超级“鱼雷”。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拥有了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它可以将核武器毫无觉察地发射到苏联沿岸。随后,苏联于1958年造出第一艘核潜艇“列宁共青团”号,并制造出可以到达美国沿岸的鱼雷“怪物T-15”。根据设计,它可以到达美国纽约等任一城市沿岸海湾,引爆后可引发海啸,将城市淹没。法国《费加罗报》本月24日披露称,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在冷战后期建议苏联用核武器“修理”美国。报道称,上世纪80年代,卡斯特罗一直坚持要求苏联更加严厉地对待美国,必要时甚至不惜使用核武器。苏联方面认为这种想法不合理,并派出专家向卡斯特罗解释,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么古巴也将遭到核污染的威胁。在苏联的劝说下,卡斯特罗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冷战正处于高峰期,美国总统里根启动了高达万亿美元的军备建设计划。美国研究部门在内华达沙漠进行了多次核试爆。一些里根的助手甚至开始鼓吹发动核战争。里根政府获知此事之后开始重新审视苏联的核政策。报道称,这一消息让里根政府明白,莫斯科政府十分清楚核武器的危害,克里姆林宫同样希望避免核战争。

常规武器令美国更可怕

没有核武器,美国的战略威慑力会不会降低?军事专家认为,恰恰相反,如果完全消除核武器,最受益的还是美国,因为美国的常规武装力量已经被发展到极致,远远领先于其他任何国家。

事实上,以2004财年五角大楼国防预算为分水岭,美国已进入军事转型的快车道,而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在这一过程中显然不再是“主角”,美军更乐意用常规武器来完成过去由核武器担当的战略任务。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卡特赖特去年曾表示,由于美军现有的常规武器精度极高,未来美军几乎不需要动用核武器就能打赢绝大多数战争。按照五角大楼提出的“全球快速打击”构想,美军将致力于具备“1小时之内用常规武器打击全球任何目标”的能力。

根据这一构想,大批携带核弹头的美军洲际弹道导弹将被改装成装备普通弹头的导弹,以便形成新的全球快速反应作战能力。卡特赖特特别举了以色列空军在2007年9月5日利用美制F-15I战斗机成功摧毁叙利亚秘密核研究场所的战例,在那次袭击中,以军首次投入美国提供的“肖特”电子欺骗技术,令叙利亚强大的俄制防空系统陷入麻痹状态,使以机群轻松地完成攻击任务。卡特赖特强调,依托强大的“网络中心战”指挥管制系统,灵敏的电子作战系统以及精确制导弹药,美军也能像“小兄弟”以色列国防军那样“准确、快速、有效、无附带杀伤”地摧毁敌方战略力量。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戴旭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世界真的实现无核化,美国的军事霸权优势将更明显,因为美国的常规军事实力强大到可以让中小国家的常规军事能力几乎下降为零这样绝对不平等的地步。戴旭说,在常规武装力量方面,即使其他大国也无法与美国抗衡,美国的常规军事实力基本上领先世界大国一个代次。美国的核动力航母和隐身轰炸机都是在航天和网络优势相结合的新式作战体系中的作战力量。世界其他国家根本没有这种体系,与美国基本上没有可比性。

不少国家想用核武器抵消美国的军事优势

在其他国家特别是被美国敌视国家的眼中,核武器是唯一能抵消美国军事技术优势的砝码。这也正是伊朗、朝鲜等国被外界认为正在发展核武器的原因。日本《J Wing》杂志1992年一期曾提到一个细节:当美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以无与伦比的信息化战争手段打垮伊拉克军队后,一名全程观摩战事的印度驻中东国家武官表示:“除了核武器,大多数国家看不出有其他手段来对抗如此强大的敌人。”正是这种“核武有效论”吸引着部分国家“冒天下之大不韪”争相迈过“核门槛”。

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自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针对性极强的核竞赛。在印度于1974年5月进行所谓“和平用途”核试爆后,巴基斯坦便开始全力发展核武项目。谈到核武器,巴基斯坦媒体总是不忘提及一个例子:1999年卡吉尔战争期间,印度正计划动员主力部队向巴基斯坦腹地拉合尔发起进攻,以期彻底将巴方打垮,美国暗地里向印度提供了一组卫星照片,显示巴军已开始为弹道导弹安装核弹头,结果印度在最后关头放弃了入侵计划。尽管该事件未被美印证实,但在巴基斯坦流传很广,面对已在常规军力方面遥遥领先的印度,核武器成了挽救巴基斯坦国家尊严的“最后一根稻草”。

核武威慑作用在减弱?

戴旭说,小国现在并不害怕美国等大国的核武器,因为人们明白美国不会轻易使用,反而是大国担心遭受小国或恐怖势力用核武器发动攻击。因为小国常规武器无法和大国的常规武器对抗,所以就用核武器来抵消大国常规武器的优势,造成大国的战略困境。这就是目前小国纷纷想要用核武器制约大国的原因。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核问题专家说,目前核武器的威慑力并没有下降,只是人们被眼花缭乱的信息化武器迷惑了,人们总是看到先进的航母和不断升级的战机,但拥有核武器还是大国的标志和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石,为什么那么多国家想要进入有核国家的行列?这正说明核武器的威慑力还很大。美国为什么可以轻易打下伊拉克,而不敢轻易打朝鲜,是否有核能力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说,核武器的威慑力就是要威胁别人对自己的威胁,这主要是一种防御性的力量,并不能简单因为核武器多了或者少了来评价其威慑力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说,核武器并没有什么力量,它不能保证人类根本的和平,想要获得和平还是要靠正视自己。▲

猜你喜欢

威慑力核武器大国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有趣的帽子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浅论死刑存废之争
中国古代盔甲装饰语意
瑞典智库:全球现有1.63万件核武器
清末看客多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