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
2009-09-28郭云涛
郭云涛
[摘要]提高领导干部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妥善处理好社会矛盾,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政策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和应变能力。
[关键词]领导干部社会矛盾能力
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和矛盾,如何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和妥善处理这些社会矛盾,就成为发展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强调:“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这充分说明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重要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发展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着力提高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笔者认为,提高领导干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应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科学民主决策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有的是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发的,有的是由思想文化的差异、民族宗教习惯的不同、贪污腐败等原因引发的,但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失当造成的。提高领导干部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做到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具体来说: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就是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进行各项改革与决策时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善于找准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正确协调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特别是着重维护和发展困难群体的利益。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特别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就业、征地拆迁、工资改革、住房、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决策起来更要做到科学民主,必须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周密的思考和总结,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使各项政策和决策更能够体现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超过群众承受能力的政策和决策,必须坚决纠正。只有这样才能顺民心、遂民意,减少各种矛盾的发生,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二是要以政策法律作为决策的依据。做到依法决策。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执政的依据。更是领导干部制定各项政策和决策的准绳。制定政策和决策一定要符合政策法律。合乎民心民意,决不可背离政策法律,违背群众意愿。如果不依据政策法律做出决策,不依据政策法律开展工作,就什么也做不好。好的决策,是贯彻执行政策和法律的具体体现,遇到的问题越是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严格按政策法律办事。三是要坚持科学决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稳定是发展、改革的前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一项政策决策的出台,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如果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就会引发各种矛盾纠纷。造成社会不稳定,这就是失败的决策,就不能促进国计民生的发展。制定政策要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的就业和生活。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保证社会稳定。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真正做到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积极预防矛盾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有力武器。因为许多社会矛盾是由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使由实际利益引发的矛盾,也有一个如何认识与对待的问题。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化解这些矛盾有“扶正祛邪”、“活血化淤”的作用。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人们的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和民族凝聚力,使人们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更加理智地对待利益得失。因此,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解决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思想基础,也是避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过去那种教条式的、大道理式的说教显然已经过时了,必须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用做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办法,突出“强有力”三个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应做到: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党中央倡导“四个尊重”。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就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第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节功能。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控制人们的情绪、调节人们的心理,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节功能。现在,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引起人们的情绪、社会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一些人对社会产生不满和怨恨。更多人充满焦虑和不安。这些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消除和缓解,就可能使人们采取过激行为,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节功能。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控制人们的情绪,调节社会心理,从而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化解各种矛盾。第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控制功能,维护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主体思想意识和外部行为的状态发生以前,对主体进行有效控制,把各种错误倾向和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控制功能。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控制功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社会上出现的不良思想行为和错误倾向,在矛盾尚未发生或发生的初始阶段,对矛盾主体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有效控制。以解决思想上的问题。防止错误行为的发生,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防范成本,谋求社会的稳定和谐。第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功能,更好地化解矛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功能,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要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不断变化的思想倾向和社会矛盾的特点,积极探索开展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
作。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要建立健全群众意见的表达机制,拓展群众意见的上传途径,使群众的意愿能够真实、迅速地反映到决策机构,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政治地位,扩大群众的政治参与,自觉接受群众的政治监督。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意识,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办法。增强群众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三、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在工作中消除矛盾
政策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具体体现,执行政策的过程就是实现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过程。认真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也是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执行能力,切实增强执行政策的坚定性。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具体应做到:第一,要学习好党和国家的政策。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全面领会、把握党的政策,才有做好工作的“本钱”和依据,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第二,要积极宣传政策。处理社会矛盾的过程,是宣传政策法规、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也是做艰巨细致的群众工作的过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在政策法规教育中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使人民群众在学习和运用政策法规中,提高政策法制观念,规范行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只有广大群众掌握和理解了政策,统一了思想认识,才能真正运用好政策,发挥好政策的作用。解决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第三,要全面落实政策。落实政策必须严格认真,全面贯彻,要坚决果断,不能拖泥带水。对执行政策出现偏差、打折扣的要及时纠正,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要严肃处理。落实政策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主动全面抓落实,要防止出现“克扣政策”的现象。防止出现不讲政策,“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被动局面,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努力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维护政策法规的尊严。
四、提高服务能力,及时化解矛盾
把权力的使用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要求和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这就要求我们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转化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在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实际工作中。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严重。也是一些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个别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注重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不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不注重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提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功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是我们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具体应做到:第一,加强教育,增强修养,强化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当前政府服务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素质不高,服务的自觉性不强。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增强修养,强化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群众观。只有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情为民所系”。才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第二,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没有一套严密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提升领导干部服务水平就不能落到实处。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是强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要明确服务指标,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各自工作性质,因单位制宜地确定服务指标,量化到每一个岗位,落实到每一个人员;要严格服务考评,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对服务工作量、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进行全面而公开的评价,以提高服务质量意识,寻找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强化服务监督,对该办不办、不该办乱办、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必须严格查办。对推诿扯皮或有意拖拉的,办事敷衍塞责、不负责任的,不按规定程序办事或办事不公的,对群众提出的正当要求和意见置之不理的,无正当理由擅自脱岗、离岗的。对行为不文明、态度不热情的,都要给予严肃追究,限期整改,以促进工作的落实。第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服务队伍。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选人用人,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验的操作办法,促使领导干部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完善干部奖惩机制。对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进行褒奖;对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进行惩处。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处于工作的第一线,是党的方针政策的直接实践者、落实者,其服务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切实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增强他们为民服务的观念,让其树立公仆意识,争当爱民干部。
五、提高应变能力,正确处理矛盾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要注重制度机制建设。第一,要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坚持预防为主,工作从基层做起,从苗头抓起,要完善处理各类矛盾的工作预案,做到思想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立足于治早、治小、治好,没有矛盾预防矛盾,出了矛盾能及时发现,及时化解。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情报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通过认真细致的排查梳理,采取措施,未雨绸缪,形成指挥统一、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处理有效的应急机制,防止个别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激化升级,变成群体性矛盾。同时也要防止社会矛盾被敌对势力、非法组织所利用,非政治性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第二,要进一步健全处理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社会矛盾。一是要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要畅通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使党和政府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从而消除矛盾。二是要建立健全调解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社会联动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提高当事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动员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隔阂、达成协议、消除矛盾。同时,还必须利用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机制,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使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维护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稳定是前提。在当前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公共安全维护机制,就容易使一些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和健全预警、处置等公共安全维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和预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刘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