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江泽民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与实践

2009-09-28靳燕凌

党史文苑 2009年16期
关键词:江泽民农村基层党组织

靳燕凌

[摘要]农村基层党建是江泽民党建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任务,研究江泽民农村基层党建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客、实践贡献,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当前农村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江泽民农村基层党建理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重要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江泽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集中反映在《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以及《扶贫工1作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等一系列讲话之中。

一、江泽民农村基层党建理论形成的现实背景

1、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江泽民关于农村基层党建理论形成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时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过去那种以国家控制为主的高度集权体系逐渐分解和消融,特别是当农民日益分化为不同的群体后,农民与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绝对组织隶属演变为经济承包契约关系,农民逐渐从物质、时间、空间上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加之基层民主地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凝聚力较之革命和计划经济时代逐渐弱化,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村民自治的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掌握行政权力的方式已经过时,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权力“失落”中软弱涣散;农村经济实体与基层组织分离后,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突出起来。党的基层组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使很多农村基层干部不愿从事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乏力;农民有了极大的生产自主性。他们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依赖程度大为降低,入党的积极性普遍较低。新的经济政治环境增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度。但由于农村与农民问题的解决是牵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这使得加强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变得尤为紧迫。并且新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江泽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在这一背景下应该有所创新,以满足客观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

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一大优势。这既归功于共产党员崇高的政治威望也得益于革命年代特殊的政治氛围。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逐渐降低。首先正如以上所述是党员思想观念变得复杂,政治意识的普遍淡化和经济意识的强化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其次,党员的政治素质的滑坡、理想信念的降低。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另外,生产方式的转变、人口流动的增加。使农村基层党组对党员的限制减弱、管理难度加大,使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3、党员队伍的变化。

党员队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党员数量日益庞大。中国的党员队伍发展迅速,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约448万人,其中农民党员约二百万左右,而到1999年,党员人数突破6000万,农民党员约2900万。农村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一方面使党的基层组织有了坚实的党员基础,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难度。第二,党员成份更加复杂。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城镇化发展速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以土地为唯一的收入来源,中国的农村党员身份变得日益多样化,既有一般意义上的农民,也有乡镇企业职工、外出务工人员等。第三,党员思想观念逐渐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思想和价值观念蜂拥而至。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负面影响也冲击了人们的价值准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渗透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

二、江泽民农村基层党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对农村基层党建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首先。他把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改善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江泽民曾经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细胞。如果细胞发生了病变。党的整个肌体就不可能健康,最后甚至可能垮掉。他提出要防止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现象。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当务之急就是从根本上扭转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而重点之一就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因为,截至1993年,中国共产党员有5400多万,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就达到80多万个,农村党员2000多万人。这近全国党员半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的领导核心。但当时很多农村基层党组织已处于软弱涣散的状况,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扭转,不仅农村的经济搞不上去,而且会危及农村的稳定,削弱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基础。所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从1993年开始,决定用三至五年时间对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农村基层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工作,以确保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其次,他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江泽民曾经指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一个传统。也是一项重大原则。他说,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党把农民问题解决得好,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工农联盟就巩固,革命、建设、改革就顺利进行、蓬勃发展。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而要搞好农村工作、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他认为这是做好农村工作、巩固基层政权的政治保证。

(二)对农村基层党建理论的系统阐述

1、组织制度建设。江泽民除重视健全农村党员的组织生活,也提出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管理。鉴于农村流动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逐渐流于形式的问题,他提出。各级党委应探索“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口中的党员和进入各类非公有制单位的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他强调扩大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推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而为了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村民自治的顺利实现,1998年,中共中央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9年,又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和进行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思想政治建设。江泽民根据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更加强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委都要高度重视和精心落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克服各种各样的形式

主义。”认为这方面工作做好了,“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巩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提高了。就可以保证党的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3、干部队伍建设。江泽民在2000年5月14日曾指出,县以上党委,要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尽快适应新变化,大力提高党支部一班人的素质;2001年4月2日,他又指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往往软在班子上,凡是有这类问题的地方。上级组织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加强领导班子。另外,他也提出要加强村支书和党员的素质建设,增强他们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

4、作风建设。江泽民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强调县以上党委应帮助农村基层组织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大力提高党支部一班人的素质,增强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学会依法行事,认真改进作风”。而且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重视扶持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积极带领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帮助农民增收减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江泽民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贡献

江泽民在90年代以后,针对新时期农民与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不仅提出比较系统的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理论,而且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首先,党中央出台了若干农村基层工作的文件、条例:?党的十四大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农村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党支部进行整顿。10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五个好”目标要求和对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和建设的工作重点。党的十五大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进一步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出了要求。1999年2月,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农村基层工作有章可循。第二,他曾经指出。“力图用三至五年时间解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在他的要求下。1994年到2000年,全国各地分批选派300多万名机关干部进驻乡、村,帮助开展整顿和建设工作,共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村以及后进村、贫困村党支部43.6万个,约占农村党支部总数的60%;整顿后进乡镇党委1.6万个,约占乡镇党委总数的43%。经过大规模集中整顿和建设,各地结合乡村领导班子换届,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通过“两推一选”等方式,一大批靠得住、有本事、威信高的优秀党员进入了党支部班子。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第三,就是他倡导开展的“三个代表”学习活动,探索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活动的新途径。从2000年11月到2002年6月。党中央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共有1520多万名农村基层干部分批参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寻找存在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通过这些实践。极大地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础。

四、江泽民农村基层党建的现实意义

(一)为新时期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出重要的工作任务。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虽然随着中国社会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由民主革命时期的80%发展到当前的64%左右,但农村与农民问题依然是决定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点。而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农村社会生活的第一线。是实现党对农村领导的基石。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作用、形象如何。直接关系着执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愈来愈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长足发展的关键点,在这种情况下,“三农”问题就成为第三、四代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二)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

1、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理论创新。由于历史条件、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环境的改变,就必须不断改进农村基层党建理论。江泽民在理论建设、组织制度、思想政治、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等方面都不断进行继承与创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关于农村基层党建理论体系。

2、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实践创新。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比如,由过去的主要依托理论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形式发展为逐步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参观访问、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逐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二是实践重点的创新。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应该由传统的主要侧重于抓党员的思想问题、解决党员纯洁性的问题,发展为更注重组织制度建设和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从组织制度建设方面,1998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9年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但今后的长期任务应是细化和夯实一些规定、条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方面。近年来党中央从财政上加大投入,集中解决某些落后村无党建活动场所的问题,并取得显著的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延秋.农民阶级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江泽民文选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泽民文选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江泽民文选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农村党建成就综述[N].人民日报,2002-10-18.

[6]新华网.基层党建汇聚强大的创造力与战斗力[DB/OL]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2-1009/content5215077htm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江泽民农村基层党组织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清华党组织公开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